由于得到了位于司隶的河南,距离长安又近了五百里,陈飞也能够更加方便地探查朝廷的消息。
比如在贾诩新一期的信件里,就很清楚地写道:
“李傕罢司徒淳于嘉,以卫尉赵温为司徒,录尚书事。”
又比如:
“李傕分左冯翊之鹑觚、安定郡之漆县,新设为新平郡,治所在漆,以外甥胡封为太守,用以防备北方羌胡入侵三辅。”
再如:
“马腾上表李傕,称汉阳、右扶风少粮,欲就食于长安以北八十里之池阳县,李傕不允,腾有怨言,此可乘之机也。”
当然,贾诩也没有忘记提醒陈飞:
“云龙占据河南,并无不可,然汉室是奉是弃,自有利弊。若以荀悦之计,奉天子以讨不臣,则老夫必使陛下东返洛阳,若不以朝廷为重,则另行他道,务必深思以告之。”
陈飞和郭嘉等人讨论了好几顿饭的功夫,终于还是决定,坚持自己最初的意见,并且回复了贾诩:
“我已无意朝廷,公可自处。且如今公孝期已满,何不潜行关东?”
贾诩的回信很快:
“明年春来之后,一切自可期待。”
整个十二月,陈飞都留在了河南。
他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慰问孤寡,安定人心,二是带头修理道路屋舍,营造亲政爱民的良好形象,三是征募青壮子弟,充实洛阳守军。
通过一系列操作,他在河南二十座县城里很快就树立了光辉伟岸的正面形象,短短二十天时间,就募集到了超过五千名青壮——只是普遍营养不良,加上陈到本部三千人,勉强可以覆盖大半个河南。
原本,他还想遵循自己的惯例,找上两三户当地的豪族,给士兵们挣点奖金补贴一下新年,但他找遍了二十座县城,竟然没有一家符合条件!
河南太守杨原很遗憾地告诉他:
“前有董卓,后有王允,如今更有李傕、郭汜等虎狼之辈,豪门大族若非举家避祸,就早已死于战火之中,留在此地的,多数只是贫寒子弟……”
陈飞忍不住仰天长叹!
他来得太晚了!
到了年关之前,陈飞又返回了阳翟,与心腹们共度新春。
“每次欢宴之际,主公总是责备亮言辞之中多有吹捧,今日亮便再不多言一句,只以美酒恭敬主公。”
作为最早的部下,又是褚亮第一个举起了酒杯:
“主公在上,请满饮此杯!”
陈飞笑着举起酒杯:
“褚君辛劳一年,该我敬你才是。”
众人皆是一饮而尽,却看褚亮放下酒杯之后离席而出,撩起袍摆就跪倒在地毯上。
郭嘉、荀攸等都是愕然。
陈飞也放下了酒杯,离席而起:
“今夜酒宴刚刚开始,褚君何故行此大礼?”
褚亮双手交叠,低垂头颅:
“亮出身寒微,虽有万亩良田、家仆数百人,也依然只是乡野匹夫,即使同乡也常有鄙夷。若非主公信任,委以军政要务,亮至死也不过区区一县主簿而已。亮有一不情之请,愿主公恩准。”
陈飞弯腰扶住了他,想要将他扶起:
“褚君乃是我之臂膀,我有今日之位,褚君出力甚巨,又谈何‘不情之请’?”
但褚亮却依然没有起身:
“亮虽年过四十,但自以鄙陋,未尝有字,常为乡党耻笑。若主公劳神为亮取字,则褚氏满门幸甚!”
陈飞一愣,双手缓缓松开。
为褚亮取字?
姓氏、名字,看似是两个词语,其实可以分为四类,只有真正的贵族子弟,才能同时拥有姓、氏、名、字,绝大多数普通百姓,都只有一个姓,连正式的名都不配拥有,比如刘季刘老三,他大哥叫刘伯刘老大,二哥叫刘仲刘老二,老爹就叫刘太公——当然,在刘季地位提高之后,他的家人也逐渐有了正式的名字。
按照礼法,只有尊长才有资格为人取字,四十岁的褚亮请求十九岁的陈飞为自己取字,显然是在公然效忠,将褚氏满门都彻底绑在了陈飞的大旗之下!
陈飞多少也有些感动,稍一沉吟,就给出了答案:
“褚君在本家排行第四,参照本名之意,便取字季诚,如何?”
亮的本意自然是光明,引申义也有忠诚、信任之意,用来回应褚亮的忠诚,确实十分合适。
褚亮松了口气,而后举起双手,完成了跪拜大礼:
“亮……拜谢主公取字之恩!”
郭嘉也松了口气,小声嚷嚷了一句:
“字取完了,可以上菜了吗?”
陈群瞪了他一眼,低声说道:
“要不是害怕扫了君侯的兴致,我定要弹劾你无礼肆虐、恃宠而骄!”
郭嘉撇了撇嘴:
“我乃征东将军府司马,你一个颍川郡丞……凭什么来弹劾我!”
虽然在河南没有机会打土豪,但这一年下来,先后扫灭了陈留、东郡多个大族,大破袁术军队,积攒了数万牲畜,又得到徐州的物资支持,也足够陈飞给手下官员发放年终奖金,豫州上下,也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于此同时,他还顺手将袁涣、华佗举荐为兴平元年的茂才,曾经拒绝了刘备的袁涣、拒绝了黄琬、陈珪的华佗欣然接受,成为了陈飞的门生故吏。
而在他麾下的各个郡国相守,也分别举荐了名额不等的孝廉、明经、明法、武勇、贤良等各种类别的人才,这就构成了第二层次的门生故吏网络。
比如作为汝南郡丞的袁涣,就将自己避祸交州的三名从弟袁霸、袁徽、袁敏全都召回,一个不剩地送到了陈飞身边,任凭陈飞使用。
这也是表达忠诚的一种方式,经过考核之后,袁霸恭敬正直,颇有才干,任命为阳夏县令,袁徽博学儒雅,精通典籍,又不慕名利,任命为豫州文学从事,负责一州教育事务,至于年纪最小的袁敏,因为他身体强壮,有些勇武,就被陈飞留在身边充当亲卫。
随他们一同拜见陈飞的,还有另一名袁氏子弟,袁弘。
只不过袁涣一家来自陈国,袁弘却是来自汝南,与袁绍、袁术互为从兄弟。
根据荀攸、陈群等人的评价,袁弘在二十年前就声名远播,而他出名的方式……并不是借助四世三公的袁氏,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从不接受声名显赫的袁逢、袁绍、袁术的馈赠,更名易姓四处求学,从而传为佳话。
对于袁弘的投奔,陈飞手下部分官员普遍都有顾虑,因为自己如今本就和袁术为敌,几个月之前才击败了纪灵、乐就,杀敌近两万人,致使袁术势力全面退出豫州,如果袁弘是个卧底,就很不妙了。
但陈飞只看了一眼他头上的友好度,就很干脆地任命他担任汝阴县令,这不仅是汝南郡的一个大县,而且距离袁术所在的寿春十分接近,显然毫不怀疑。
到了现在,陈飞才逐渐明白,自己所拥有的系统金手指,绝对不是一无是处!
在这个人心叵测的时代里,只要能够判断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那就能够省去太多麻烦和猜忌!
受到信任的袁弘坦然交待:
“家兄袁忠,才能胜我十倍,四年之前本为沛国相,只是困于黄巾之乱,这才带领家人避祸扬州。如今君侯在位,豫州安定,家兄也已重返故乡,只是已过半百,虽然有心为君侯效力,却恐精力不济,耽误政事,故而请我代为谢罪,愿君侯体谅。”
陈飞立刻就听懂了他的话外之音:
这哪里是“精力不济”?
分明是袁忠担心自己不能得到重用!
袁忠既然担任过两千石的高官,那就势必不愿意降低身份,但如今各个郡国的长官都刚刚就任,不可能随便更替,何况……陈飞并不觉得袁忠有这个资格。
虽然老子手下缺人,但也不至于因为你一个人而改动大局,所以……爱来不来吧!
陈飞微微笑了笑:
“令兄德高望众,州郡知名,若能亲至阳夏,我必执弟子之礼,聆听教诲,若真的年老体衰,精力不济,那也希望能够在郡县之间开学传业,不负袁氏经学之名。”
袁弘知道自己兄弟二人的心思已经被人看穿,多少有些尴尬,连忙拱手道:
“君侯之意,我一定告知家兄,多谢君侯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