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言情小说 > 国芯 > 第五十九章 神童出现

第五十九章 神童出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真理都需要不断通过社会实践来论证。
    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周逸安静地躺在床上,耳边传来父亲周建国的朗朗读报声。
    既然决心要陪同儿子一起看书学习,那么周建国就从当下开始,有意选择一些自己认为精彩的文章朗诵给不能动弹的周逸听。
    眼前有关真理标准大讨论席卷全国,在广大干部人民群众之中形成了深刻反响,纷纷畅所欲言发表意见,他便将这一打破固化思维的论点传授给儿子。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需要在日常行动之中加以检验,而不能不分对错就一律接受,并将其不加思考就作为行动准则。”
    周建国努力用儿子这个年龄段能听得懂的话语来解读,毕竟许多大人们都对这个问题弄不明白
    “课本上的知识不应该都是正确吗?老师上课都是按照课本讲解的。”
    虽然还不能起身动弹,但正常说话已经不受影响,周逸开口提问。
    “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来自于人类在日常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总结,从某种程度上看是绝大部分都正确。
    但人类的认知水平有限,就好像古人以前认为整个世界是天圆地方的结构,被一只乌龟驮在背上,大家都对此深信不疑。
    可经过近代人类的航海旅行,发现可以坐船绕着地球航行一圈又回到了起点,最终证明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实际是一个圆球,从而改写了教科书上面的知识。
    因此,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坚持,有敢于探索一切的勇气,要努力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是否正确。”
    在耐心的言传身教之中,周建国打开了儿子探索世界的大门,并引导他对许多新奇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鸡蛋和猪脑的双重滋润下,周逸恢复得很不错,一个月后就被医生允许出院在家治疗,只不过他得拄着拐杖行走。
    肋骨断裂和右小腿骨折的伤势,至少还要两个月才能完全愈合,但人可以不用呆在病房,能回家休养了。
    这一病,周逸无法上学,缺席了一年级后半程的课程,功课也落下来。
    幸好马上就到暑假,周建国开始按照课本替儿子补习,以求在假期时间内将学习进度补上。
    按照俞美诗的想法,跟不上的话,就让儿子留级一年。
    但在家补习期间,周逸的表现却让夫妻俩都大吃一惊。
    首先是在数字方面,记忆力很强,并表现出极高的专注力。
    一开始周建国只是按课本内容讲解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材大纲要求学生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认识100以内的数字。没想到周逸很快就掌握,并在两天时间内将加减法准确应用在100数字之内。
    于是接下来他尝试加大难度,为儿子讲解乘法规则。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周逸只用半天时间就将乘法口诀表背诵完毕,并且还能融汇贯通,自动学习了除法的规则。
    不到一个礼拜,儿子就将欠下的数学课程,连同下一个学期的课程全部掌握。
    其次,在自学能力方面,表现出超人技能。
    为了不让儿子无聊,周建国特意托人在沪江新华书店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打算将其作为周逸的睡前故事读物。
    另外一个原因当过家长的人都会知晓,就是小孩子问题实在太多太杂了,有些领域大人都回答不出来,干脆让他自己找答案。
    为补习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周建国开始按照课本内容教导偏旁部首的知识,并且有意引导周逸学会了如何查《新华字典》来识字。
    受伤前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写,加上刚学到的偏旁部首知识,周逸很快就可以自己使用《新华字典》来囫囵吞枣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按照语文大纲要求,一年级小学生要认识500个汉字,并且会写其中的250个。
    两个星期后,这个足不出户的少年就将自己的词汇量扩大到1200个汉字,并且可以书写其中的400个字。
    最后,周逸对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写日记将自己的认知记录下来。
    “我从三楼掉下来,是因为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太空之中的话,就应该是向上飘起来,因为那里处于真空状态。
    写《十万个为什么》的人很厉害,他知道我们小孩想了解什么。
    原来我们所在的世界是那么大。”
    这是周逸写在笔记本上歪歪斜斜的一段话,其中有不少字涂改了好几遍,甚至还在旁边用括号标注了拼音,但并不影响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摔伤之后的周逸,收起了玩耍的心思,开始真正投入到学习知识之中。
    难道我们家的儿子也是一个神童?
    周建国和俞美诗两人对视一眼,相互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所想之意。
    要知道自年初《哥德巴赫猜想》这一篇现实报告文学火热出炉,立即被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使得数学奇才陈经润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文章塑造了一个跟中国传统宣传形象完全不一样的“痴人”和“怪人”数学家,但又有血有肉像是人们身边的普通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形象,为追求数学真理不顾一切,让全国人民都陷入寻找身边科学天才的队伍之中。
    另外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开设,让以宁柏为首的少年神童一下子风靡全国。
    他2岁能背30多首诗,3岁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6岁可以自学医书开方和无师自通围棋跟人对弈。
    但真正让其扬名全国的却是跟领导围棋对弈的照片,让刚满13岁的宁柏一下子戴上了“天才少年”的桂冠,并且被直接保送进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13岁的大学生,该是多少厉害的人物!
    由于所处人才断层的大背景,加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重登大雅之堂,响应“早出人才,早日建设国家”的号召,国内兴起了一股发现并培养“神童”的热潮。
    广大人民期望在这批宁柏为代表的神童之中,能出现可以比肩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人。
    在宁柏效应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媒体挖掘出许多“天才少年”,他们都是年少聪慧的杰出代表。
    “小逸一直以来都是个聪明的孩子,不过称为神童就有些过誉了。以前心太野,现在收心能学得进去,说明他基础打得可以。
    何况我觉得一个人的强大,首先是内心要强大。
    他还太小,性格没有成型,心理不够成熟,过早暴露在镁光灯下接受大人世界的鲜花和掌声,容易拔苗助长成为伤仲永。”
    周建国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以来都算是别人家口中的好孩子,他有幸跟许多优秀的同龄人共同学习,结合亲身经历自有不一样的体会。
    “说的也是,我希望他能健健康康成长,至于神童什么还是离他远一些吧。
    其实当一个普通人也挺好,平平安安就是福。”
    神童虽然能引来诸多关注,但想到报纸上的天才少年小小年纪就要离开父母身边外出求学,俞美诗不愿意自家儿子这样做。
    周逸虽然表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学习能力,但他的父母并不愿意给他戴上特殊光环,反而更想他像普通孩子一样成长。
    有了书籍的陪伴,虽然整天被关在家里,但周逸却一点都不无聊,反倒是抱着《十万个为什么》和《新华字典》看个不停。
    如此景象,让俞美诗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儿子终于转了性子,不再调皮捣蛋,爱上了学习。忧的是周逸天天抱着书不放,害怕他变成跟父亲一样,眼睛近视要戴眼镜。
    将此忧虑跟丈夫一说,周建国马上想出了新对策。1603378865
新书推荐: 阴阳提灯人 苟在明末当宗室 在东京找老婆的偶像 为没好的世界献上抽象 汉人可汗 崇祯太子 无限:从火影开始的主神空间 我在请回答1988的时候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