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道观一切正常以后,王猛一行人又前往武川镇的最北面,那里是武川镇军平时训练,驻足时间最长的地方。
由于王猛先前向凌皓提出了想要施行“军镇制度”的猜想,凌皓也同意了这种想法,虽然他也深知曾经军镇制度的弊端,但目前这却是最好的能够让军民融合于一体的便捷方法。
军镇制度是十六国末期开始在北方地区建立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当时,北方各政权将军事要冲驻军及其家属和所管人口与一般平民分开,称为“镇民”,辖区称“军镇”,长官称“镇将”。镇将负责军镇内的军事和民政,实行军事化管理。北魏时期,南北边界均设军镇,同一级行政区,大约与州的行政级别相当。
北魏在北方边区设置过六个军镇,以防御柔然族的南下。
这六个军镇分别为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各镇统辖军民者称“镇将”,又有副将等。唐代于边防要地亦设镇,分三等(上镇,中镇,下镇),各设镇将,镇副录事、参军等。
这么做,虽然可以让军民融合相处得极为融洽,但这么做的同时也增加了军镇可能自立门户的可能。
比如后来所发生的六镇之乱。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由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一场动乱。
动乱的起因便是由于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后发起叛乱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附豪强。而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多为拓跋部贵族及其成员或中原强宗子弟)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于正光四年(523)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
自北魏太和改制后,六镇成为改革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拓跋鲜卑建国时,其所依靠的军队是以鲜卑人为主的部落兵,士兵身份很高,作战勇猛。迁都洛阳后,部落兵发生分化,迁入河南者为羽林、虎贲,勋贵与士族同列;相反世守边陲六镇者则由“国之肺腑”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分低下,由是引起六镇军民的普遍不满。北魏末年,吏制败坏,经济衰退,六镇遂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焦点。
结果到了孝明帝孝昌元年(525年),六镇爆发了武装起事,昔日国之爪牙,今则成为反对北魏政权的“叛民”。北魏虽多次进兵镇压,但仍未将乱事平定,最后不得不依靠原六镇所抵御的柔然兵,才能把乱事镇压下去。
可乱事虽平,但六镇军民的安置,又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由是亦引发日后葛荣领导的更大规模的河北起事……
北镇不设州郡,以镇、戍领民,号为镇民,主要是鲜卑拓跋部民,地位较高。随着北魏疆域的扩大,强制汉族及其它族的大族豪强、部落酋帅徙边。
文成帝以后,又不断发配囚犯戍边,从此镇民的地位日益下降。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北镇失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加以进入中原的包括拓跋在内的各族贵族加速汉化及封建化,而北镇仍然保持着鲜卑化倾向,镇民被称为“府户”,属于军府,世袭为兵,不准迁移。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2]。这种排斥鲜卑武人的政策在当时京城洛阳也能看到,以致造成在禁军产生叛变。[3]北魏后期,北镇镇民中贫富差别加剧。军镇的统治者是主将、参僚和豪强,他们因不能充当廷官而对北魏政府不满。被统治的广大镇民遭受主将、参僚和豪强的欺凌奴役,土地被剥,承担着繁重的官、私力役,还被洛阳政府视为“北人”,受到歧视。北镇镇民中有不少人来自高车、山胡,他们和居住塞内的本族人保持联系。山胡久居汾西和陕北。北魏时列入编户的山胡承担着租调徭役,不属州郡的山胡仍由酋帅管辖,北魏政府常在他们中强征兵丁,有时强行迁徙。高车分为东西两部,一直保留部落组织,居住在六镇边塞一带,对北魏政府承担兵役和贡纳义务。
北魏政府委任山胡、高车酋长为领民酋长或其它官职,统治未列编户的本族人民。在改镇为州的地方,酋豪成为地方大姓,受公府、州郡辟举。所以他们和洛阳政府既存在矛盾﹐又具有利益上的一致……
而王猛想要创立军镇的初衷是好的,武川镇需要新的秩序,新的气象,而不能和役学镇那样混乱不堪,坐地起价。
毕竟王猛自己就是庶民百姓出身,但学识渊博,也最为了解百姓们最为渴望的一点——安定。
谁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整合天下乱象,建立起新的秩序来,百姓们就支持谁,拥戴谁……
所以,凌皓如果想在最快时间内树立起武川镇的秩序来,就必须建立起一支维持集镇秩序的队伍来。
那么,除了让军民一体之外,再无其他更快捷、更一劳永逸的办法了。
可这样一来,军民一体的问题也会随之凸显出来。
首先,军民融合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军队扰民的问题,这还不算,万一再出几个心怀不轨的家伙们因为利益纠葛而鼓动镇民起事,那就糟糕了,军镇起义的桥段很可能会在这个世界里重新上演。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凌皓也随即提出了六个要点:
第一,控制镇军人数。
六镇起义之所以能够造成那么大的声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每个军镇至少都有着十万人左右及以上的军民生活在军镇之中,六个军镇加起来足足就有几十万人之多,哪怕不是人人能打仗,但即便扣掉这其中的镇民,六镇凑一起也绝对有十五万左右的可战之兵……
更不用提六镇军人当中各色人等都有,鲜卑、汉族甚至匈奴人都有,那打起仗来绝对是凶得很。
所以,凌皓提出的最主要的这个问题首要的就是军队人数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凌皓和王猛等人再三斟酌以后,才决定将镇军人数控制在八千人左右。
这八千人乃是从洛邑流民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青壮年男子,他们将担负起武川镇的防务工作,另外,他们也将享受到所有人都没有的待遇:顿顿有肉。
但是吃肉的前提是,得维持武川镇的基本秩序,得完成每日的所有训练,且小统领都至少应该有地锁三重左右的实力。
这八千人将被分为八支队伍,交替换岗巡视武川镇的各个地域范围,一旦发现有镇民纠纷,自然要第一时间阻止,另外,每日的负重二十公斤训练必须要全部完成,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去。
这些训练项目,凌皓都是按照后世的特种兵训练来进行的:
第一,早晨七点必须起床,在每人身上加上20公斤的重物绕着武川镇地界来回跑上5公里。
第二,八点开始训练挂勾梯上下300回。穿越30米铁丝网来回300趟。
第三:平举着铁戟棍棒,枪口用绳子吊着一块青砖,一动不动地晒上一个时辰。
第四:训练骑射功夫半个时辰,之后练倒功(高高向后跃起1.5米,用背重重的砸向地面)
只有完成了以上这些训练的人,才能够享受到顿顿有肉的待遇,否则就只能被淘汰出局。
这么一来,谁要是敢偷懒,那么等待着他们就只能是被淘汰。
而这个世界里,吃肉的机会可是很少很少的,如果他们不想被淘汰掉的话,就必须拼尽全力完成这些训练项目。
当然,训练过程之中肯定也不乏受伤的军士,这个时候,医护人员们也就该上场了。
比如凌皓之前从奴隶子女当中挑选出来的人,他们会被授予和军士同等的待遇,但同时他们也必须要学会如何在战场中救助己方军士。
王猛还很清楚地记得,凌皓一开始让华佗教他们的时候,这些少男少女们吐得稀里哗啦的,因为解剖学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这让平时只接受过传统医术的少年们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但是很快地,他们逐渐适应了这种状态,并且开始认真思索其中的可行性,另外,这些医护人员同样也是需要进行训练的,只不过他们的训练量只有武川镇军的一半,女医护只需要负重五公斤即可。
反正有华佗这位最可靠的老师来言传身教,想来他们熟练掌握人体科学与这个世界里的传统医术并不是什么难题。
第二,改变军队模式。
凌皓深知,如果武川镇军只是用于维持秩序这么简单的话,那这支军队似乎就有些大材小用了,严格训练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军队的训练必然也要伴随着实战演练,不然训练得再多,也还是新兵蛋子。
所以,凌皓想出了以下办法,除了日常训练以外,每个星期还会额外举行一次实战演练,八支镇军将分为八支分队,每支分队一千人,军士们将手持木棍,木剑,木盾,木枪,依托不同的阵型来互相对峙,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加军队的灵活性和配合,另一方面,也能剔除掉其中的某些“个人英雄主义”者。
第三,明确赏罚规则。
如果武川镇将来受到敌人的严厉打击,镇军军士每杀敌方一人,便可根据杀敌数来领取相应的赏赐,如果是在人数悬殊较大时,团队配合击杀敌军,赏赐还会翻几倍。
除了赏赐以外,镇军的每位军士都能得到一百钱的特别补贴,万一阵亡了,他们的家人也会获得一笔不小的补偿,而他们本人也将作为守卫过武川镇的英雄人物被记录在武川镇英雄纪念碑上,让武川镇的镇民们永远记住他们。
另外,医护人员每救助一个军士,也同样可以获得赏赐,只不过比军士的赏赐要低一等而已。
有赏就有罚,违背军队纪律的惩罚也是极为严苛的,轻则俯卧撑,引体向上五百个,重则二十军棍,严重违反纪律的军士可以先斩后奏。
这个世界的军棍可不想电视剧那样长,说是军棍,其实也就是大号的棒槌,这二十下大棒槌砸下去,身体素质差一点的恐怕就要当场去世了,哪里还能像电视剧里那样打了几十上百军棍,过了几天又可以活蹦乱跳了。
第四,强调军队纪律。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听军官的指挥,而不是一个人冲上去跟别人硬刚,那样不仅杀不死敌人,还会把自己的命也搭上,所以,军队之间的纪律性和一致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凌皓就照搬了后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款来严格要求武川镇军的全体将士们必须遵守
所谓三大纪律便是指: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百姓一钱一粮,一切缴获要归公,战后由军将来统一分配。
所谓八项注意便是:说话要和气;买卖做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一支强大的军队,往往必须要有着足够强大的纪律来约束,不然就是散兵游勇,乌合之众。
第五,提升军队文化。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军队只会服从命令,而不懂得利用天时地利加人和的战术思想来扭转乾坤,那这支军队迟早也要被消灭掉。
凌皓当然不想让军队里出现“学习?学个屁!”这样的现象,不说文武双全,但基本的识文断字还是要懂的,虽然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识字水平有限,不过在凌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如今的武川镇军里人人都能懂一些基础的文字知识,也能够写出一些基本的文书来传递信息……
第六,强化军民关系。
除了上述的那些纪律以外,军民一体的生活关系也必须要得到系统化的教导,要让军士们明白,只有他们自己做到了秋毫无犯,百姓们才会去拥戴他们,支持他们。
所以,凌皓要求,军士们结束了每天的训练项目之后,便要迅速组成巡视组,巡查武川镇的各类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军士还必须学会制作简单的铁质武器和防护装备,也要时时注意镇民之间的变化和矛盾,如此,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士。
等到王猛赶到北镇训练场时,苏烈正在最前方领跑,一边领跑一边还高喊着:“快快快,你们中午的肉都白吃了吗?脚步都给我放快点!”
这苏烈,平时看着文质彬彬的,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结果训练军士们的时候却像个暴脾气的老师一样,碰见敢不听自己命令的,敢和自己顶嘴的直接体罚伺候。
听说原本有几个地锁三重的兵仗着自己实力强大,完成训练之后抢别的军士们碗里的肉吃,苏烈就把他们几个人叫到自己跟前好好“教育”了一顿,现在一个个看见苏烈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不知道多老实。
“这苏烈,练兵统兵都是一把好手啊,公子真是有先见之明啊。”王猛不禁感慨了一句。
“诶,王先生,您还别说,苏大哥自从开始带这群兵以后就跟变了个人一样,平时就用兵书上的办法教导他们,现在别提有多老实了。”
“嗯,公子不也说过了吗?一支军队是否强大,不仅仅是军队本身的问题,除此之外,军队还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