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武侠小说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四十九章 试坐的感受

第五百四十九章 试坐的感受

    老和尚什么时候离开的,我们是后来听庙里常住说的,大约是早上六点多就出门了。他是走路离开的,没要车子送。
    这么大年纪,可以走路离开,这事让我们惊讶。万师兄突然在我身后开口,还把我吓一跳。熟悉的人好几天不说话,突然在你背后发声,搞得我一点准备都没有。
    “他是学虚老和尚的吧?师父,从江西到云南,他也是走来的吗?”
    他问的是庙里的常住,这位师父法号明福。根据取名的原则,他估计与明成师是一个辈分的。早期佛教到中国来时,取名没有规则,后来,和尚取名就有规矩了。姓什么呢?不管你在俗家姓什么,出家了,到了佛门,就统一姓释,代表自己是释迦牟尼佛的子孙。
    然后,各自按法门师承,就各自按字排辈分了。这很像中国传统家谱里,所谓排的辈分一样。各个宗族家谱辈分,按老祖宗定下的一首诗或者一串字,依次轮下来,表示传承有序,尊卑分明。
    比如,姓王的,有一支,他的辈分取名法,在家谱里就有记载。我们村里有许多姓王的,据说是湖广填四川而来,最开始来的八兄弟,在四川扎根繁衍,为保证各自的后人统一辈分,这八兄弟一起商量,就给后代取名中,保持其中一个字的顺序规则。我小时候听过,但今天还记得的,只有两句话了:“世代皆能定大道,可昭河水永光耀”。
    那么取名规则依此就可以定为,这八兄弟的第一代后代,就叫向世某,八兄弟的孙子辈就叫向代某,以此类推。中国的家谱,其实也是研究民间历史的重要材料,其重要性,甚至可以与县志相比较。
    历代史学大家,非常重视县志,说是民间与官方合作的历史。许多考古与历史问题探讨,都要借用当地县志来确认。除了生动与真实,也与官方的严谨性有关。
    但家谱研究,在今天的中国,却没引起相应的重视。虽然家谱属于私史,有许多杜撰的成分,给祖宗脸上贴金的冲动,影响了客观性。况且,修家谱的人,素质不高,核对不严,也影响了准确性。但是,研究家谱,却也可以得出许多意外的结论。
    比如我同学中,就有王昭某的,按家谱排辈分,他应该是八兄弟入川后的第九代了。按正常人口生育结构,十八到二十岁为一代,因为那时中国人结婚生育年龄比较早,可以推断,他们祖辈入川的时间,大约是一百六十年到二百年之间了。这就是价值,可以推断当时移民浪潮的时间。
    在佛教内部取名,也大概遵循相似的规则,这也算是入乡随俗了。
    明福师跟明成师,是同辈分的人。他回答到:“当然了,人家从江西走过来,是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呢,沿途拜庙,这好像是虚老的传统。”
    我赶紧问到:“这么大年纪了,这样走,吃得消?”
    “人家虚老当年一百多岁了,也从江西走到武昌的,这才叫行脚”万师兄当即说到:“看不出来,这种行脚的人,今天也有。”
    明福师笑了笑,走了,留下我们一帮子人在赞叹。
    当众说纷纭之时,万师兄莫名其妙地给我一个抱歉的眼神,我明白他的意思,憋了这么多天,今天又开始爱讲话了。我知道,这几天,他坚持禁语的戒律,已经很不错了。
    他挥了挥手,我俩各自回茅篷,打坐去了。要抓紧时间,为两天后打七,打个好的基础。
    从这几天听课的情况来看,许多人已经有打七的经验了,甚至有些称得上是老参。万师兄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打七,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也有教训和体会,他可能下决心,在这次打七中,得到一点消息。
    什么是消息呢?老和尚又告诉我们“莫求圣解”,不矛盾吗?
    在这群大众中,还有几个修为层次比较高的,从他们当时的提问就可以听出来,这几个估计已经进入到初安的程度了。
    我坐上了床,目前两个腿子,基本上驯服得差不多了,双盘起来一个小时不痛。当然,如果单盘,两个小时也不成问题。这次到这茅篷来,得到最直接的进展,就是这个了。其实也没什么巧,就是忍,坚持让自己盘下来,如同在部队跑五公里,到了二三公里,身体进入极限状态时,咬牙顶住,多搞几次,就开始习惯了。
    但是,这还不是打坐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心静下来。我开始使用数息的办法,总是错。从一数到一百,再从一百倒数回一,这个过程,几乎很少有不错的。我曾经一度怀疑,这个法门是否适合我,但想到一个忍字,就坚持下来了。
    在打坐的过程中,只要稍一走神,数息就会错。而让自己不走神,必须全神贯注,这样整个身体与神经就绷得非常紧,完全没有轻松的可能。
    但事情就是这么难,越是怕走神,越容易出岔子。我有走神的习惯,按小胡当时的说法,我属于发散性思维,总会跳跃性地,出现新的想法。
    这几天,坚持打坐,也是想降伏自己这种习惯,心中憋着一口气,所以,打坐很不轻松,很不舒服。有好几次,总想看手机,看到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没有,我知道,这是自己不耐烦的表现,也属于走神。
    一个小时数息,稍微休息一会后,再坐一个小时,参“念佛是谁”,也不得力。现在我体会到,越想静下来,越静止不了。思想与身体,如同一个皮球,在水中,你越按它下去,一松手,它就越反弹起来,很不舒服。
    我发现,这种做法违反的初衷,于是改其它方法试试。我开始运用原来丽江刘大哥教我的,观息法。就是把呼吸看成是一团雾,看它从鼻子到身体内的长短。
    这种观息法我练习的时间比较长,果然很起作用,只需要上座几分钟,就达到呼吸很微弱的地步。但老问题还是会发生,就是,总是会出现昏沉。有一次,几乎要进入睡觉的状态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先用观息法,让自己身体平静下来。当呼吸比较微弱之时,我就提起话头来参。参话头,其实是问自己,也不是要寻求神圣答案,就是用这个话头,不让自己散乱或者昏沉。总是有个问题横在胸中,也许是我方法不对,总觉得时间长一点,胸中有些闷。不得不间歇地长舒一口气,以缓解身体这个气球。
    总在与身体与心理作斗争,这不是一个好办。此时,我想问别人,应该怎么搞,但不知道该问谁了。大家都在独自用功,万师兄的修为,也不知道能够比我好多少,况且,他禁语正在适应期,我不应该打扰他。
    在打坐时,偶尔还会出现一些现象。有一次,我呼吸微弱之时,想提话头,脑袋突然冒出一个“看话头”的想法。当此想法突然来时,当时我是闭着眼的,突然觉得眼皮外朦胧有一层模糊的白光。正准备高兴,以为自己开始有消息了,又突然觉得不妥。
    “不求圣解”不是“不求甚解”,前一个是踏实做功夫,后一个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自以为是。我读过经典,知道此种情况是幻像,以古话说:“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只不过有“看”的念头,触发了视觉神经并联通了意根,对其进行联想,这也属于妄想之类。
    还有一次,是深夜,我一般坚持子夜打坐。从道家的理论来看,子夜是气交变的时刻,此时打坐,最有效果。深山农村的子夜,真的是万籁俱寂,只能够听得到自己的呼吸与心跳。我曾在白天,听一个居士说过,他最怕此时打坐了,安静得让人害怕。
    我当时想,他只是在城市里长大,没有长期农村生活的习惯。习惯了喧嚣,就不安于安静了。
    当时我深夜打坐时,偶尔也产生了一个“看话头”的想法。为什么我总产生这种想法呢?这不是我的本意,它是突如其来的,仿佛意识上的一次偷袭。我自己的意识偷袭我自己吗?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抓起来?
    如果按我们平时的逻辑,这是说不通的。按心理学,也最多解释到潜意识与意识的矛盾。但在这些天,系统地听了老法师的课后,我知道,意识是分好几个层次的。比如有第六识,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意识。还有第七识,还有第八识,叫阿赖耶识,是一切意识的种子。三个层次的意识会发生冲突或者矛盾,是很正常的事件。就像是祖孙三代,虽然是一家人,但偶尔也会争吵两句。
    这个“看话头”突袭我的安静,估计与平时接触的东西有关。我看到经典上的话,或者听老法师讲法,都有“看住话头”的说法,估计潜入我意识的某个层次。当我放松了后,它就自动冒了出来。
    那一次是深夜,漆黑的夜里,当我产生看话头的杂念时,突然好像觉得自己此时能够看到某些东西了。仿佛自己能够约模看到,屋内的床,盆子,以及行李包。看得不真切,只是某种印象。
    后来下坐后,我打开手机灯光,检查了一遍当时的印象,与实物对照,知道是妄想了。大部分物体与我当时黑夜“看”的印象是大体准确的。但是,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看”到毛巾在盆里,而灯光下,毛巾却搭在了桶上。
    我明白了,那种“看”只不过是白天印象的某种重现,自己在意识中,误以为是当时看见的。只不过,是回忆在视角意识中的幻想。
    不经过这么些经验,你不会知道,打坐过程中,如此之多的幻象,是如此迷惑你。有的迷惑还更为真实,就像一个精神疾病的梦游症患者,能够不受理智控制地外出,还不会摔倒,回来后再睡觉,第二天居然毫无记忆,这些都不是正常的表现,病态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是修行。
    当你沉静下来面对自己的内心之时,会发现,自己表面平静的内心,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妄想。我所遇到的妄想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突然性,前面根本没有想过的事情,它总是突然产生,我正在观呼吸,突然出现妍子念经的形象,就是这种。
    第二是纷杂性。突然产生的,你不联想,它也会突然消失。如果正面理解,这是思想的空性,真相上就是不连续的。凭空来凭空走,不理它就行。但问题是,它们太多了,多到你都没办法细看头一个念头,第二个念头就来了,如同洪水浪花,总是不停。
    以前不打坐时,根本没有如此纷乱的情况,我甚至以为,我还是一个比较专心比较安定的人。结果,当身体静下来,思想杂乱的背景,反而更清晰了。
    当然,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因为平静的身体作了一个镜面参照,可以看清内心是多么的复杂与纷乱。如果一个处于思想活跃和身体活动的人,他没有反观自己的思想,还不法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有如此多的乱象。
    此时,当乱象干扰你心灵时,你是无法提起话头的。怎么办?我想到原来南先生在书上说过,就是你只是看这些念头,不加感情地看它,不追随不联想,也不故意排除。
    当然,在实践中,也是排除不掉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念头如同流水一样,一群结一群地来,不是一个个地来,你根本就看不住。
    光是让我不追随不联想不带感情地看,就很困难了,毕竟这时产生的许多杂念,都与我平时生活有关,平时的生活中,我都不自觉地倾注了感情,此时感情泛起,如同搅乱了浑水,彻底看不清了。
    但是,这个过程是可以渐渐平息的,只要你不用力,它是可以沉淀的。过不了好久,就会发现念头开始模糊,最后消失。原来,对事物的一切看法,只不过是情感的肥皂泡,它始终是要自动破裂的,不需要我努力地刺破它。
    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是这样理解的吗?是针对安静时突然来的幻象吗?
    当然,这个过程我还是有点办法的。比如,老法师所讲的“有寻有伺”,意思是寻是找那个话头的答案,让你的注意力不至于飞得太远。如果没有念头时,就等在那里,安心等待,不需要自己再加一个念头。
    我们平时,习惯于有念头的世界。如果思想突然断电,我们会以为这是不正常的状态,会有点心虚,没有依凭的害怕。其实,所有的念头,它的连续性是靠不住的。如果不加上情感与联想,任何念头都保持不了很长时间。
    即使所谓的保持,也是随时在发生变化。
    过年时,我们都有放鞭炮的习惯。假设鞭炮炸响时,如同一个念头的突然产生,它产生了,后来就会迅速结束,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不必去找那些炸过的纸屑,企图恢复那重来的爆炸,那是不可能再来的。每一次对念头的回忆,想重现或者是想接续,都不可能。
    打坐时,按我的体会,最好的办法,当念头的鞭炮炸响时,你不要动,它不是子弹,伤不了你。它终有炸完的时候,你听听而已,也不要想到,这是过年,我要把这热闹的气氛延续下去。
    我理解了一个道理,是从打坐中得出的。任何念头都是不连续的,我们之所以产生思维连续性的印象,只不过,我们以为它是连续的。我们这个以为世界是连续的思维习惯,造成了因果。
    解决因果的办法,就是认识到一切意识与行为,都要消失,所以,不去故意连续它。
    这就像夫妻吵架,不要以为把道理讲明白了,就可以让吵架停下来。所有夫妻吵架的根源,不是道理对不对的问题。因为大道理中有无数个小道理,每天发生的事情如此之多,夫妻长期在一起生活,观察着如此多的事,各有各的感受,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分析,所以,各有各的结论。结论的统一,根本不是讲道理可以平息的。因为,你的道理,与他不一样。
    但是,夫妻并不会因为一两次吵架而分手。为什么呢?大家在实践中得出经验,床头吵架床尾和。
    两人吵几句,是情绪的发泄,既然讲不清道理,也就不需要再多讲了。床上睡一觉起来,日子还是照常过。人们会发现,昨天如此激动的争论,根本没影响正常的生活。那些愤怒、委屈、哭诉、争辩,好像突然消失了一样,只是经过了一次睡眠。
    行到水穷处,不要怕是绝路。因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坐看云起时,不畏浮云能蔽日。因为云卷云舒非我意,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开始,我的意识如同水流,从未断过它的产生,也未断过它的远离。只要我加入联想推论与情感,它就会泛起波浪,甚至奔腾得自己坐不下来。我再一次体验到,如同在部队站哨,身体的煎熬是次要的,你如果以完成任务故意忍受的态度站哨,挨时间,你最难受的,是心理的憋屈。
    当后来,我意识到情绪与态度的重要性,将心境保持黯然的观察状态,这意识水流就变得平缓了。我知道,不能将意识流动的细节多加分析,这是我看小说的经验。
    西方曾在几十年前,流行意识流小说,把意识的纷乱性与连续性给提示出来。比如看《喧哗与骚动》时,就觉得很乱,作为读者,我根本找不到情感的主线以及故事的脉络,看起来很累。
    后来看《追忆似水年华》,里面过多的细节描写,对细节太认真,对意识太分析,让人倒胃口,看不下去。有人还说过,你要是能够坚持一遍读完《尤里西斯》,那你就是文学高手。其实,现在觉得这个结论很好笑,那是自找麻烦的功夫,有点神经质。
    这一段时间,身体的反应,我虽然并不重视它,但反应却是比较剧烈的。首先,我感受到自己血液流动的状态,如同水管里的水一样,甚至还能够感受到咕咕的声音。
    还有就是肌肉的跳动,完全是突然和没有规律的。也许有规律,但我不是医生,无法区别。偶尔有一块肌肉有节律地在一个交结点上跳动,偶尔有身体猛地抽动。
    一天晚上,在打坐时,本来思想沉浸在观察心念之中,突然身体一跳,仿佛双脚都要离开床面一样,然后双座下来。当时跳起来时,自己的心就像悬在半空中,真空状态的半空中,完全没有依凭,那一刻,我体会到了空与虚交织时的情绪。
    后来,我试图解释这个现象,估计是我打坐时,肚子憋住了,或者后腰没有挺直,身体的神经性反应吧。
    人的身体除了意识反应,还有植物性与神经性,这类无意识反应。就像壁虎,它尾巴离开身体了,没有意识控制了,还能够依据残存的神经反射,自动地在地上扭来扭去,如同有脑袋一样。
    但是,经过自我复盘,发现当时,我的身体并没有压抑的状况。打坐训练已经很长时间了,从上坐开始,按七支坐法的七个要点,后背挺直,脖子向后上方顶,我是做得比较好的。毕竟,打坐时上半身的动作,与我在部队站军姿的样子,很相似。我依照这个动作打坐,平时是不会轻易改变姿势的。
    姿势没问题,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也许跳动的身体与肌肉,与流动的心念与思维,都不是问题,都只是自我意识中,偶然产生的肥皂泡。不理它,它就不会兴风作浪了吧。
    只是意识到自己是健康的,就可以不管身体的反应了。毕竟,修佛是修心,老在身体上打转,也不可能修炼到长生不老。
新书推荐: 阴阳提灯人 苟在明末当宗室 在东京找老婆的偶像 为没好的世界献上抽象 汉人可汗 崇祯太子 无限:从火影开始的主神空间 我在请回答1988的时候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