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九年,春。
琉璃厂。
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从悬挂格古斋牌匾的店铺走了出来,一袭长衫,气度不凡,他一手提着一个黑色皮箱,一手招停了一辆人力车。
“掌柜的,不用我跟着么?”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也从格古斋跑了出来,对已经上车的男子说道。
“不用。对了海生,今天如果有湖南易先生来的信,切记收好。”
“我记下了。我听说易先生在湖南的驱张运动······”
男子眉头微皱,抬手示意,小伙子连忙停了口。
男子上了人力车,车夫迈动脚步,“许老板,今儿要去哪里?”
“北大。”许太炎笑了笑,“你认识我?”
“常在琉璃厂趴活儿,哪能不认识许老板!得嘞,北大!”
“这趟活儿不近,你不用着急。”
“请好吧您就!慢了我自己都不舒坦!”
琉璃厂在南城,时之北大在紫禁城东北角,这段路确实不算近,不过这车夫脚力了得,不仅跑得飞快,嘴上也不闲着,主要是问些家里的老瓶老罐值不值钱。
而许太炎让他描述一番,便能明辨,基本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听得车夫渐渐泄了气。
最终,人力车在一座四层的红砖楼体前停下,许老板付了钱,下了车。
走进大楼,穿过走廊,许老板来到了一处办公室门前,正好一个留着两撇浓密的胡子、带着眼镜的男子走了出来,和许太炎一打照面便笑道:
“这么早就来了啊!”
“守常兄,你不是上午都有空么?”
“可临时有点儿小事儿,这么着,你且到办公室等我一等,很快。”
“好,你先忙。”
男子匆匆离去,路上碰到有人打招呼,都称其为“李主任”。
李主任走后,许太炎并没有进入他的办公室,而是信步在楼里逛了起来。
不知不觉走到了一间教室门口,门未关严,留着不小的空隙,许太炎看到一位先生站在讲台上,他身着西装,发型齐楚,面目英俊,鼻梁上架着眼镜更显儒雅。
黑板上,写着“中国哲学史”几个字。
“这位同学,不是我不允你,只是北大有北大的制度······”这位先生仿佛还未开始讲课,正对着教室前排坐着的一个身着破旧蓝布袍的青年说话。
“能亲眼见一见胡先生的风采,也算没有白来。谢谢。”青年不待他说完便直接鞠躬,即行离去,开门之后,与许太炎正冲,“借光。”
许太炎让开一步,却开口道,“大学之大者,其一便在于教书育人的心胸之大,那小城私塾,尚有供不起束脩的贫儿借窗,怎么名声赫赫的北大,反倒容不下一个慕名而来的旁听生?”
青年不禁停步,所有学生的目光也投射过来,讲台上的胡先生温和微笑,“制度和胸襟,本不是一回事;而且,我刚才话还没说完,旁听之事,也算有先例。那位要走的同学,你可以回来听;这位先生,您若有兴趣,也不妨进来。”
许太炎摆手笑笑,转身而去。
而那个青年,也没有进教室,反而跟上了许太炎,“不知先生贵姓?学生李超三,在‘业余画法研究会’跟悲鸿先生学习,今日来旁听,不巧遇上先生,失敬失敬。”
“我不是北大的老师,也是来办事的。”
李超三正要再说,忽听前方有人叫道,“太炎,我回去不见你,原来在这里。”
“失陪。”许太炎冲李超三点点头离去,可走了两步,忽又回过头来,“绘画艺术,博大精深。若有机会,你不妨改一个名字。”
青年不由愣住,一时不解。
许太炎说完,便即走了。不过,后来李超三还真的改了名字:李苦禅。
而许太炎随后来到了李主任的办公室,关门之后,打开了黑色的小皮箱,取出一本书籍,“守常兄,你要的东西。”
李主任拿起查看,“太好了,就缺这一册。不过,价钱我就只能出这么多了。”
说罢,李主任拿出了两封现大洋。
许太炎笑着摆摆手,“不用了,不如你也送我一件东西如何?”
“你想要什么?”
许太炎抚摸桌上的地球仪,“以匏器做地球仪,很有意思,就这个吧!”
李主任苦笑,“这件还真不行,你看,已经刻了字了!”
“赠眉初兄?”许太炎在李主任的指示下,看到了上面刻好的字,“可是地理学家白眉初?”
“是啊,有机会给你引荐一下。”
“好。我不久前刚和朋友从白帝城回来,正好有一些地理上的问题请教。那这地球仪,就当咱们一起送的。”
“哈哈哈哈。”李主任大笑,“太炎啊太炎,你可是有钱的大古玩商,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ps:番外篇各自独立,不好说有多少篇,也不保证更新时间,凑合看着玩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