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怎样精益求精,一旦从理论进入工程实践层面,百分之百的可靠性都是不存在的。
发射后一小时内,“盘古”报告,112号火箭第一级出现故障、继而凌空爆炸,123号火箭第二、三级分离失败,“文昌”发射场立即补发了第212、223号火箭,将同样的备份载荷送入太空。
人类,在结束内战、否极泰来后,终于迈出走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在探索太阳系内层空间的基础上,第一步,建立月球基地,并以此为发射中心,才能向金星、水星乃至更接近太阳的轨道进发。
在建设近日轨道太空城的过程中,一切从盖亚出发,代价太高,预计需要几十万枚n5级别的运载火箭才能完成一期工程,这显然超出了人类文明的承载能力,甚至超出盖亚现阶段的能源与资源上限。
火箭升空,进入第一中继轨道,再进入周期48小时的第二中继轨道。
几天后进入月球引力圈内,逐步在控制中枢的指挥下,坠落到月面,开始建设人类的第一座月球防卫基地。
建立月球基地,一切考虑,必须以安全为最优先。
到1518年6月,其间,陆续又进行过两次火箭齐射,盖亚净土航天机构先后三次向月面投送物资,总重量超过一万吨,并在当年7、8月间完成第一期施工,在月球“背”面部署第一批次三十枚“东风五庚”型拦截火箭。
在月球建设一座防御坠落物的基地,考虑威胁等级,与实际的能源供应条件,部署拦截火箭远比激光拦截炮更经济。
不仅如此,在进一步提升规模后,该基地还可以部分替代盖亚表面防卫设施的作用,使用不同运载能力的火箭,对抗直径100~1000米级别的太空坠落物。
在建设防卫基地的同时,人类的第一座盖亚外工程探索基地,也在月球“正”面开工。
月球,几十年前造访过一次,在那之后,人类直到旧时代完结也未能重返,今天的盖亚净土,原则上,完全有能力轻松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甚至建立永久性的月球科研基地,但是这样做并无意义,只是在烧钱。
规划中的工程探索基地,一句话,自始至终都没有为人类留出位置。
人的血肉之躯,不论在外太空、还是在月球表面的极端环境中,都根本无法生存,为此而必须配置一整套庞大、复杂而容易出岔的支持系统。
如果建设有人常驻的月球基地,可想而知,单只维持宇航员生存这一项,就会占用大量宝贵空间,并消耗从氧气到电力在内的大量资源,而所得的,又简直寥寥,还要应付可能出现的个体心理问题。
一旦一切都无人化,需要关注的,就只有“保障通讯畅通”这类容易处理的技术细节。
西历1518年冬,初具规模的月球工程基地,开始派出勘探车,配合卫星,在基地周边开展资源侦测工作。
按盖亚净土的一揽子规划,月球基地的建设,大概会花费十到二十年时间。
建设的目标,是能够在没有外来能源、资源支持的情况下,独立向太阳系内层空间投送载荷,进而支持近日轨道太空城的建造。
至于具体的投送策略,发射火箭,只是一种备选项,首选的则是电磁加速器。
电磁加速器,在航天领域并非什么新概念,早在人类使用火箭探索太空之初,受制于火箭的载荷/燃料比,就有人提出过这样一种设想。
化学火箭,利用自身所携带的燃料,向后喷射火焰,推动箭体向前运动,这样一种推进方式,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加速燃料”上,道理十分浅显,对火箭而言却是必须承受的代价,效率自然不可能高。
而电磁加速器,则是用近似电磁炮的设施,“静态”的加速载荷,让载荷在具有一定初始速度后离开设施,直接飞向太空。
由于被加速的,只有载荷、没有燃料,这一推进方式的理论效率更高。
虽然很早就有类似设想,在诸多科幻作品里,也多见描写,人类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甚至没有展开实打实的探索。
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将电磁加速器想象成一门电磁炮,则载荷在脱离设施后,就必然会直面大气阻碍与摩擦升温的无法逾越之难题,轻则绝热成本暴增,重则因“炮口激波”而直接让载荷解体。
建设在盖亚表面的加速器,“炮口”不可能在大气层外(几十公里高的加速器,简直无法想象),相比于火箭发射的逐渐提速,一下子以峰值速度离开炮口的载荷,
其承受的瞬时压力、与摩擦产热的程度,将会是科研工作者的一场噩梦。
出于这些原因,加速器,在现阶段的盖亚表面,还没有建设并投入运行的可能。
但是在月球表面,一方面引力效应比地球弱得多,一方面,其表面并没有大气层,这就为电磁加速器提供了理想的运行环境。
在月球表面建造巨型电磁加速器,相当于一门巨型电磁炮,可以将载荷直接“打”进太空,而无需担心炮口激波、摩擦烧蚀等问题,唯一的门槛在于,月球表面现阶段并无任何能源可以利用。
所以,在动工建设第一座电磁加速器前,人类仍需依赖化学火箭。
没有能源,就用不了电磁加速器,没有电磁加速器,就没办法建设近日轨道能源设施,而没有近日轨道换能器,就没办法获得廉价而充裕的能源,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
当然,在阿达民眼中,这倒根本不是什么死结,盖亚净土研发机构的白大褂们也早有对策,在可控核聚变遥遥无期的现实下,人类,总归需要从太阳获得源源不竭的能量,为此而建立近日轨道设施,也是必然的环节。
那么结论就很简单:
从盖亚表面,向月球输送能量这一条路。
月球,距离盖亚三十八万公里的卫星,自身能源基础很浅薄,不仅没有化石燃料,也没有地热、潮汐、水力与风这些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