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起来,雨却没有歇的意思。再难也是要走的,这行军不比庄户人家种地,要看天气,行军误了行程,便要军法处置,田校尉一顿狂吼,才把众人吼起来。昨日淋了雨,有些人感染风寒,咳嗽抽濞的比比皆是,行动便拖沓起来。康老儿周到些,早早地起来,自去到厨房熬了姜汤,给大家驱驱寒气。士兵们感激不尽。
一时跟驿馆要了蓑衣斗笠每个人都穿戴上,又要了牛毛毡把马车重新罩了一遍,仍旧行路。雨中道路泥泞,马蹄子飞奔不起来,坑坑洼洼的地方还要下马牵着走。磕磕绊绊地,总算走到了兰州的金城县,已是午夜时分了——真是天不与人便。
到了金城县,眼前就是黄河了,再往西去,须得渡了黄河才行。打仗的时候,黄河是防线,以其凶险可防御外族入侵;太平时候,黄河是天堑,阻断了交通,妨碍了各国各族之间的往来。高山险阻尚可绕行,但是黄河天险无法绕道而行,必须面对它、征服它。
看着这滂沱大雨,田校尉心里就有不好的预感。雨多则汛,进了兰州,遍地是烂泥巴路,看来雨下了有些日子了。他问过驿馆的长官驿丞,青石关渡口现在如何?驿丞叹气道:“哪里还能过哟?连日大雨,河水暴涨,俨然成了秋汛,青石关的浮桥被冲毁了两日了。”
田校尉听了,急得无可不可,就差原地打转了!
“那去修了没有?”他问。
“总要等水退了再修吧。”驿丞说,“这么大的水,半人高的石头扔下去,顷刻就不见踪影,何况船呢?”
“那这水时候才能退?”
“要问老天爷了喽。即便雨停了,也还要个三五日吧。”
“那别的渡口呢?”田校尉怀着侥幸的希望。
“再多的渡口,都是这一条河!上面的临津渡,下面的靖远渡,水还能小?都被冲断了。你没看见,这几天驿馆里头人满为患,有些近路的,都回去了,远路的,又是要紧的公务,只好在这里等候。房子也紧张,正好还有一个偏院,虽则简陋些,你们晚两日来,就没有了呢。”
驿丞把他们领进偏院,倒真是简陋,霉气很重,布满灰尘,看着就是闲置不用很久了。
田校尉运了一肚子气,闷闷地睡了。众人也都将就着,一边打理床辅,一边小声抱怨不叠。
第二天早起,田校尉就带着刘副尉并康老儿,去青石关渡口查看。他倒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须得亲眼去看看,才算见了真章儿。
离青石关渡口一里路,就可依稀听到“轰隆隆”的声音,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黄河的水声,因水势太大,洪峰排山倒海般奔流而下,如脱缰的怒马一般。
河水早已漫上了河堤,岸上有些牲畜的尸体、木头、杂物,都是洪水冲过来的。康老儿对青石关渡口比较熟悉,知道河中央原本有一块巨石,形状像骆驼,平时可以看见“骆驼”的半个身子。 如今水位上涨,连“骆驼”的踪影全无,可知水有多大了。
两岸之间的水面原本有一排船,用铁索相连,上面铺有木板,供两岸通行。现在也不见踪迹。
看得三人心里没了指望,怏怏不乐地回了驿馆。田校尉嘴里不停地骂娘,说出门没看黄历,事事不顺,过山遇见鬼,过河涨了水,也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康老儿悄声跟刘副尉说:“这点子事算得了什么?我们常年走这条路,多少人把命抛下了?去十个人回五个人,带十车货剩三车,都是极平常的。没水时喝马尿,没食时吃草根,谁没经过?跟着官家走,还有驿馆给养,强了不知多少了。”
刘副尉叹息道:“他心急着把差事办完了,回去领赏呢。说不成。说起来,这过黄河,从来都是冬天好走,河面上结了冰,人马直接就可以走着过去。夏秋多汛。”
只好在驿馆枯等。
连日的大雨,加上驿馆驻扎的人太多,伙食便俭省起来,饭菜中一点油星儿不见,更没有酒了。田校尉心中已是憋闷,见了这样的饭菜,更是火冒三丈,将驿丞叫来骂了一回,无奈人家根本不买帐——什么样的大人物没见过,单你这个九品的仁勇校尉金贵些!
屋子也漏雨了,地上床上湿乎乎的,也不指望人家来修了。田校尉叫人去街上买了酒菜,顿顿喝得酩酊大醉,方暂时不再想愁苦的事。
一干士兵们也是闲极无聊,有人就偷偷地把骰子拿出来掷,赌个小钱解闷。田校尉知道了,也睁只眼闭只眼,情知确实无事可做。众人索性大胆起来,有人就买了酒来,边玩边喝酒,苦中做乐罢了。
归年和康驼子并没参与其中,一则与士卒们并不太熟络,二则也不好此物。归年的屁股好了一些,将就着可以坐了。左右呆在屋里也是烦闷,便与康驼子坐在院子里一个茅草搭的凉亭里,说些闲话。
正在说话间,听见后面一个女人的声音叫喊起来,“你倒是把梯子给我扶好了呀,哎呀……”
归年和驼子跑过去看,却见那鲍四娘摔在了地上。一架木梯倒在一边,沉香赶紧过来扶她。
鲍四娘痛得龇牙咧嘴,扶着腰训斥沉香:“你个绣花枕头,真是没用!一个梯子都扶不住!”
“你们上房干什么?”驼子问道。
“屋顶正中间漏了一个碗大的洞,雨水正落在床辅上。挪也没地儿挪。我找了块油苫布,自己上房去补,沉香这丫头梯子都扶不好。”
“这事要你们女人怎么做?你只叫一个兵丁来做便好了。”
“哪里敢叫他们,都玩得在兴头上。再者,这些人看见个女人眼睛都是直的,不招惹他们还好些。”鲍四娘气呼呼地说。这几天察言观色,她感觉康驼子和归年还安分些,不是轻狂的人。
“你们进屋去吧。”驼子很爽快地说:“这就交给我们吧。”
驼子让归年扶着梯子,自己三下两下上了房。只一盏茶功夫,便把苫布辅好了。
“以后有事,尽可叫我们。”驼子对鲍四娘说。
“自然要叫你们。善有善报嘛。”鲍四娘说。
“这话怎么说?”
“上回的金疮药和蚕沙垫子,你们还没谢过我们呢。”
“原来是你们给的?”驼子和归年很吃惊。
“还能是谁?是沉香这个呆子心软,一向地见不得别人受罪。偷偷放在你们门口的。”
“如此,我倒真要好好谢这位姑娘了。”归年向沉香一揖,“不靠这药,我怕连地都下不了。”
“雨大了,进屋说话吧。”鲍四娘请他们进屋。
驼子、归年相视一望,也就进去了。屋里也简陋得跟他们屋里一样,昏昏暗暗的,眼睛好半天才适应了。
“沉香夜里做针线,点灯熬油的。可今天都没有来发放灯油,我见别的屋里倒都给了,独我们这儿没给。我也不想去领了。将就黑着吧。”鲍四娘叹道。
“这位姑娘好手艺,那蚕沙枕头我看了,掐线滚边的,真是好针线,比家母的都精细些。姑娘贵庚?”归年问沉香。
沉香看着归年,有些局促慌张,求助地看着鲍四娘。
“她是个哑巴。不能说话,却听得见。今年十七了,原是府里的织工。”鲍四娘道。
归年和驼子心里都为沉香叹惜,可怜如花似玉的一个姑娘家,却是哑巴!真是上天弄人了。
“只是,此去西域山高水远,一路多少艰险,两位姑娘如何要跟着走呢?”
“说来话长了。”鲍四娘叹口气,“她也是个苦命的人。她娘原本是驸马府一个织女,也生得好模样,后来被一个吐火罗人看中了。这吐火罗人少年时来长安游学,后来做了官。两人无媒无聘地就好上了,生下了沉香。那吐火罗原也立意不再娶了,就只沉香她娘一房,谁知在沉香十岁上头,她爹竟一病就去了。她娘伤心得万念俱灰,一年后也跟着去了。丢下沉香一个人,主不主,仆不仆的,好不尴尬。她又生得有些外夷的模样,府里的女人更看不惯她。幸而驸马爷发善心,许她回归本宗,所谓叶落归根吧。去年她本家自西州那边送来书信,说她宗族已经迁移到西州,望把她送去团聚。这不正好米国质子回本国,途经西州,就便送她一起回去。”
“吐火罗人居于葱岭之西,妫水之南。那千山万水的,离着几千里呢,她家怎么到了西州了?”驼子知道地志,问鲍四娘。
“游牧之族,逐水草而居,随畜迁徙。哪里不能去呢?”鲍四娘瞪了驼子一眼,嫌他多话。
驼子感觉到鲍四娘的啧怪,也不禁觉得自己多言了,憨厚地笑笑。
“能回本家,也是好事。你们两个姑娘家相跟着,路上倒方便些。”归年说道。
“只有我能跟着她。我们自小一起长大。她原也不是哑巴。自她娘死之后,她昏睡了五天,才失语的。她想说什么,只有我知道。”
“先时启程,我看你肩上停着一只鹰,好生奇怪。现在倒没见着了?”归年问鲍四娘。
“噢,我幼时就爱养这些东西。放了它飞去,它过几天便自己回来。”
“即便你走动了,它也能找到你吗?”
“它的眼力和嗅觉,非比寻常。”鲍四娘却不愿多说了。
归年和驼子坐了一会儿,没有多的话,也就各自回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