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历史小说 > 狼狈不堪的历史 > 56、刘邦能得诺贝尔奖吗?

56、刘邦能得诺贝尔奖吗?

    公司开业成功要素之四:永远善待你的顾客。

    刘邦过人品质之四:高瞻远瞩。

    沛令把沛城城门紧闭得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刘邦却打算用一支箭就把沛城拿下。

    这个主意究竟是出自谁的想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邦采纳了它。

    萧何、曹参的到来,一文一武,使刘邦队伍的战斗力迅速发生飞跃,因为它不再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游击队,而是有了萧何这样的高级参谋和曹参这样的高级军事指挥人才。现在,这称得上是一支真正的“革命队伍”了。

    “革命队伍”第一项必须具备的本事不是打仗,而是从思想上武装起来,并能争取民众的支持。所以,刘邦兵临城下,采取的第一项行动并非强行攻城,而是对沛城乡亲发动了宣传攻势。

    他命令人用帛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进城去,让城中乡亲们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干什么。

    有萧何在,这封信尽管只有寥寥数语,却堪称经典,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水平也不过如此。

    信是这么说的:“天下百姓为秦政所苦已经很久了。现在父老们虽然为沛令守城,但是各地诸侯全都起来了,现在很快就要屠戮到沛县。如果现在沛县父老一起把沛令杀掉,从年轻人中选择可以拥立的人立他为首领,来响应各地诸侯,那么你们的家室就可得到保全。不然的话,全县老少都要遭屠杀,那时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翻译成白话文也只有131个字,还包括标点符号,话也说得非常直白,没有用一个典故。但它却起承转合,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它第一句就气势不凡,说的是“天下百姓”,直接针对“秦朝苛政”。这宣告他刘邦率领的队伍不是土匪流寇,而是一支胸怀天下、反抗暴秦、有明确政治目的的革命队伍,这不仅是告诉乡亲们不必担心他们是土匪而害怕,更进而激发了乡亲们痛恨秦朝统治的情绪。而沛令作为秦朝官吏,秦朝的苛政过去就是由他执行的,这就使得乡亲们把反秦的情绪直接转化为对沛令的仇恨。义正词严,高不高?

    它第二句话分析形势,一句话就说到了三个关键要害:一是说乡亲们“为沛令守城”,也就是守城好的是沛令,对乡亲们自己没啥好处,分化乡亲们与沛令的关系,划清界限,也说明刘邦的军队针对的只是沛令一人而不是乡亲们;二是说各地的诸侯全部都起来造反了,秦朝的统治即将彻底崩溃,这是当前的大形势,沛令作为秦朝的狗腿子也就无法长久,到了灭亡之时,乡亲们更不值得为他守城;三是说继续为沛令守城的严重后果,那就是可能遭遇“全城屠戮”,不堪设想。言简意赅,高不高?

    它第三句话指明出路,软硬兼施,准确地把握了民众心理。现在沛地乡亲的出路无非是两条:一条是联合起来把沛令杀掉,并推举出一个首领,大家一起造反,这不仅顺应天下纷纷起来反秦的大形势,而且可以保护大家的生家性命和家人安全;另一条就是继续为沛令守城,这不仅是被沛令利用,助纣为虐,而且后果是全县老少都要遭到屠戮,那时后悔就晚了。这段话,准确地抓住了当时百姓害怕恐惧和渴求家人安宁的心理,所以迅速在沛县乡亲们心中发酵,高不高?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

    这么经典的文章,很可能是出自萧何手笔,因为,他曾经以“文无害”而获得沛县官吏考核第一名。

    但这么经典的文章,反映的却是刘邦的胸襟气度。尽管此时他只有区区上百人的队伍,但心中装着的已经是“天下”、“百姓”,明确的目标是“反抗秦朝暴政”。

    思想有多宽广,事业就会有多宽广。

    与项羽等六国贵族后裔不同,刘邦出身丰沛中阳里,是不折不扣的平民,但这种宽广的胸襟气度,这种高人一等的思想见识,使得他终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这支箭射进城去后,迅速见效。沛城德高望重的父老们阅读了箭上的帛书,立即率领县中子弟一起杀掉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

    沛令暗中以刘邦为情敌,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配成为刘邦的敌人。

    相比起项羽连杀一百多人才压服众人,刘邦一支箭就搞定一座城。

    这充分证明,舆论宣传比单纯的武力暴力更厉害,也充分证明,刘邦之前“宽仁爱人”、“豁达大度”等长期的个人形象包装和革命理论宣传没有白费,为他奠定了非常良好的群众基础。

    正如顾客是老板的衣食父母,开办好一家公司,顾客的喜爱才是硬道理。

    良好的群众基础,就是“造反公司”的“顾客”,这是刘邦造反成功的关键要素。

    57、刘邦造反开始为何拒绝“当官”?

    ;
新书推荐: 事不过三 笑如春温 被回国的竹马缠上了 桌下恋情 小城之春 暗潮 暧昧备份 不慎招惹隔壁队长[电竞] 瘾言 那个装O的Alpha今天翻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