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历史小说 > 风骚满大唐 > 0089章 登基大典

0089章 登基大典

    太极殿前临时拆掉了几座宫院,开出了一个宽阔的能容下数万人的广场,其中还有些来不及搬移的砖头瓦砾,这天为了凑李世民登基的热闹,朝廷百官、外省官员、宫中人等和从城外御林军营中选出的几万军士按方块集中在广场中。

    殿前正中搭着一个宽大的彩台,彩台正中巨幅横匾上书:大唐天朝太宗皇帝登基大典。两侧巨幅垂联书:乾坤浩荡,既往开来接盛世;万民欢歌,起元永载帝千秋。

    彩台上早有数十朝廷老臣和要员坐于两侧交头接耳,数十宫娥太监垂手侍立,离庆典吉时还有半个时辰,李世民穿着龙袍偕同李渊、窦氏、尹德妃和家人在数十宫娥太监拥簇下从大殿里走出来。

    广场中哪些外省官员有许多没有见过李渊和李世民的,都相竟着翘首挤看,有的竟爬到那些未搬走的砖头瓦砾上居高观望,一时间离彩台较远的外省官员那块显得有点混乱,于是便有一大群护场的军士走过来,叱骂推拥了好一回,场面才安静下来。

    那时侯李世民扶着李渊来到正中临时安置的两张龙椅上坐下来,他的目光朝台下那些朝臣扫了一眼,还不见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个人,眉头皱了一下,便招手让坐在一侧的封德彝和萧禹走过来,问道:“房卿和杜卿能否赶到?”

    封德彝跪道:“回禀陛下,昨晚已接到快马回报,房、杜两位大人今天早上一定赶到。”

    李世民嘟囔道:“现在都快是午时了。”

    封德彝说道:“许是长安城中人太多,道路拥挤,进城慢了点。”

    李世民看着还跪着的封德彝说道:“起来起来,别总跪着,你们忙你们的事情。”说着,便转头和李渊说话。

    午前己时,庆典时间到,回到左侧座上的封德彝站了起来,站到彩台左侧前面高声唱道:“大唐天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登基大典开始,奏国乐————”

    刹那间,音乐之声旋风而起,数十名乐师在彩台两侧掩廉后奏响新编的大唐国乐。有一刻钟时间,国乐才在绵长的缓音中完毕。

    封德彝方展旨高声唱道:“大唐尧舜高祖太上皇帝诏告天下书:高祖神宗尧舜太上皇帝至仁垂后,德载千秋,挚爱天下黎民,递乘大唐万世帝业于继远,贤达功德于永载,值武德九年十月二十五日宣告退位。

    钦定传位于大唐皇太子李世民,赐号太宗皇帝,并于武德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冠冕称帝。钦此!”

    封德彝唱毕,全场数万人齐向坐在龙椅上的李渊、李世民跪叩山呼:太上皇万寿无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跪叩礼毕,李渊为李世民亲自加冕,封德彝正待念新帝册封诏书,却见下面广场甬道上匆匆走来两个人,全场顿时私下窃窃之声骤起,李世民眼尖,远远望去便认出那两人便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心里一喜,暗想道:“这两位爱卿一定又带回来北征的捷报了。”只见房玄龄和杜如晦俩人并步走至彩台前双双跪叩道:“太上皇万寿无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跪叩完,俩人站了起来,房玄龄道:“恭贺新主登基,北征全线大捷,十月十五日,被困于黄河南岸的阿可朵部十万人马先向我大唐军队缴械投降。洛阳城中二十万突厥兵马已是饥寒交迫,无以继济,郁射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于十月二十日出城向我军投降,至此北征之役全线告捷!”

    “北征之役历时五个月零十五天。起初,郁射妄图暗结原幽州都督李瑗叛贼,妄图形成东西两面夹击之势,消灭我东线李靖都督所部,我军奉新帝之命,智杀李瑗,平定幽州叛乱,而后以数千精兵,乔装打扮,偷袭黄河南岸和尹河一带突厥营盘,一夜之间,尽数烧毁突厥船只,然后我军攻占邙山,在邙山之北黄河南岸歼敌五万余,郁射所余四十余万人马被我军压缩围困与洛阳弹丸之地。”

    “九月十三日,郁射妄图冲破邙山通道,逃到黄河岸边,寻机渡河北窜,我军谋算在先,早于通道两侧山峰设雄兵以待,待阿可朵十万人马过了通道,我军以柴火擂石堵塞通道,瞬间雄兵两侧杀出,郁射之兵阵脚大乱,我军乘势掩杀,一夜之间歼敌十万余,至此郁射之败已成定局。”

    “整个北征,我军以三万余将士殉国的代价,杀敌十八万之众,逼降三十余万,并彻底征服郁射。目前李靖、秦琼两元帅正在处理善后事宜,不日将全部遣返郁射军队,郁射亦礼送到京,听从陛下处置。”

    李世民听着兴奋不已,房玄龄说完,李世民站了起来说道:“两位爱卿上台入座。”

    房玄龄和杜如晦上台在左侧入座,李世民道:“自晋阳起兵,至今十数年。十数年来,我大唐推翻了隋炀暴虐之统治,立大唐帝国,而后平定四方纷乱,既而西征、北征突厥,奠定我大唐无可摇撼之根基。”

    “十数年来,大唐屡辙战乱,战之残酷耗费之巨大,未使我大唐于倾颓,境外突厥以我大唐初定国基势必软弱可欺,遂举百万之兵以侵凌,其势之汹汹,大有一口吞下大唐之势!”

    “自古天下纷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隋炀帝以暴虐施与民,最终隋炀帝国至于倾覆,此为失道之结果;我大唐初定国基时,四方豪杰不惜生灵涂炭割据称雄,而终为我天朝所灭,此为失道之结果;”

    “突厥藐视天朝之威,悍然入侵,最终亦为我天朝征服,此为失道之结果!我大唐之所以能倾覆隋炀,剿平四方,征服突厥,此为何因也?此为我大唐所行得天道民心也!此为我大唐不败之因,此为我大唐虽屡辙战乱,却逾强大至所向无敌之因!”

    “高祖神宗太上皇帝以仁德泽布天下,挈领我大唐走过此战乱之年,我大唐之臣忠心侍国,将士奋勇杀敌,黎民景从而拥戴,此为何因也?此为高祖神宗太上皇帝施仁政行天道而得民心之故也!高祖神宗太上皇帝之功唯施仁政行天道而取民心,此如尧舜、周代贤君之德,泽披天下于古今,囊帝皇之英明至于崇高。籍此帝皇之心,帝皇之志,方使天下同心,四海同德,八方拥护,而至威临天下,所向披靡!”

    “朕随高祖太上皇帝创业,鞍前马后,秉高祖太上皇帝之德,仗天朝之威,四方征讨,纵横数千里。期间与将士血战沙场,仗剑河山,挥戈所指,无不齑靡敌城,创敌以闻风丧胆,以至天朝军威雄壮,四海之夷瑟瑟而臣服,此为何因也?赖臣工之谋,将士效命,不惜捐躯以报国之精神!”

    “若无高祖太上皇帝圣明仁德之厚望,岂有良臣猛将奋勇直前之士哉!呜呼!帝皇之仁德,以至天下同心同德,帝皇之仁德,以至天下归一,帝皇之仁德万民之幸也!古来天下之事赖武以定之,天下纷乱唯武可服也。”

    “然武为定国之柱,却非治邦强国之谋,国之安宁,先以非战为至理。战则难免纷乱,百姓生灵涂炭以至国衰民弱,国有富强之望,焉何挈之战争而撩祸哉?故朕以为,太平之世能不战则不战,能不战而无端摆戈者,实为暴虐而非仁君之举也!”

    “大唐既能以武定国,军威足以安保天下,籍此倾心励志以治国,安天下之民,富庶八方,强图盛世而谋之!战争之胜败赖运筹帷幄于良谋中,此为战争之策也。国之强盛与否亦赖谋算于运筹帷幄中,此为治国强邦之策也,所以用人之道牵制于成败与强衰!”

    “战争之期,我大唐唯才是用,方得以安危转替,胜券于意料之中,籍此,任人为贤,唯才是举是为今后之当首国策,非可懈怠也!有贤良邃谋之臣则不足以虑国之不富庶,用贤良邃谋之臣,是为国政之智,天下之幸,帝皇之首仁也!”

    “呜呼!朕承高祖太上皇帝之业,执励精图治之志,肩负大唐之重任,继往而开来,牵望大唐之富庶于来日,然普天之下,非朕一人之天下,是为万民之业以成社稷也,故万民以护之,则社稷稳固;普天之事,非朕一人而能为之,是为天下臣工戮力同谋,广开言听,则社稷之事昌隆可至千秋矣!”

    李世民说话那声音高亢,响如洪钟,仿佛战鼓“咚咚”般的在人们心中擂响。

    这李世民本来功高盖世,其声望无人可企及,早受百官和天下万民在心里拥戴,此刻那些朝官听他说话,那仁德帝皇之心尽现,想今后有如此明君真是社稷之大幸,遂无人不激动,竟有几位耋老之臣泪流满面;那些宫人自知李世民之英明,可没听过李世民如此长篇说话,此时听了,遂心里惊叹这新皇上才华横溢,邃智而善谋。

    那些外省官员,有些没有见过李世民的,远远看见这李世民身材魁梧,龙威凤仪,说话出口成文,滔滔不绝,又如此邃理圣言,鼓动人心,不禁心里暗叹:此乃真龙天子也!

    那些御林军将士,有的曾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此刻更是激动不已,等李世民说完话,先是振臂高呼,瞬间全场都跟着振臂高呼:“吾皇英明,大唐昌盛!吾皇英明,大唐昌盛!”呼声持续,良久不绝。

    等那呼声完毕,李世民复回龙椅坐下,封德彝满面含笑的又走至台前展旨高唱,那旨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敕封左仆射萧禹;右仆射封德彝;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侍中郎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兵部尚书杜如晦;刑部尚书张亮;御史大夫杜淹;左武卫大将军秦琼;右武卫大将军程知节;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左卫将军侯君集;骁卫将军段志弘;右卫将军张公谨;右领军将军薛万彻;左右军将军李客师,左监门将军长孙安业......

    朝廷册封名单一个个的念,没有册封的地方官员,职依旧,那老臣屈突通听着兵部尚书是杜如晦,这是意料中的事,可自己为何没有别的册封?难道是皇上忘了他这位老臣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新书推荐: [清穿同人] 清宫重生宠妃路 被迫成为姐夫的宠妾后 扑通扑通 [清穿+红楼] 林家有双姝 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 殿下的短命美人 表姑娘有身孕了 问清如许 表妹妄求 快穿之娘娘万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