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说着不会辜负期待,帕西法尔心里却满是牢骚和抱怨。
事到如今再抱怨自己不知道走错了哪一步才会走到完全背离预期的人生已经于事无补,对选上自己担任军事顾问的皇帝和总参谋部发牢骚也没有用处,与其纠结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如关注眼前面对的麻烦,做些有建设性的事情。
接到出任拉普兰军事顾问一职的书面命令之后,帕西法尔就开始着手研读和命令书一起送来的最新情报,结果随着情报的积累,帕西法尔发现这个国家的问题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公国挑起争端的动因是寄希望用军事胜利掩盖国内矛盾,同时以拉普兰为商品倾销地,带动国内经济正面循环,积累工业化和产业升级需要的资金。
就逻辑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公国忽略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
长久以来处于战乱之下的拉普兰经济本来就不健康,最近的一个世纪更是只能靠诸国输血援助来维持,如今的拉普兰连启动产业升级和引进外国投资都很难,民生更是非凋敝一词不足以形容。占领一个比公国更贫瘠的国家,指望靠对公国充满敌视且购买力极其低下的拉普兰人支撑起公国的经济循环?还把这种与梦呓一般的东西当成既定国策?公国那边的内部形势是有多紧张,连这种虚幻的救命稻草都要抓住。
吐槽归吐槽,既然公国已经决定要攻略拉普兰,眼下也只能以冲突必然爆发为前提来思考之后的战略战术。
一切战略战术的前提不外乎资源掌握的多少,士兵、装备、工农业生产能力、交通系统、地形……最后决定战争胜利的总是这些冷冰冰的东西。至于总是被反复强调的士气和意志,帕西法尔虽然也重视,但并不会把精神层面的因素放在绝对优先的位置。在他看来,没有物质基础来支撑的意志非但无助于赢得胜利,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让一群士气高昂,手里拿着长矛和马刀的骑兵去冲击由铁丝网、地雷、迫击炮、机枪等等组成的堑壕工事,其结果会是怎么样,三岁小孩都知道。
拉普兰,或者说拉普兰军队基层和民间的最大问题恰恰正是士气过高,装备太差,且在战略战术层面的思考太少。
拉普兰的军制编制和战术运用大致上沿袭查理曼,不过不是战争末期已经开始普及后装线膛枪炮、齐射炮的那支军队,而是刚开战那会儿普遍使用前装燧发枪的查理曼陆军,也就是如今已经快走进历史博物馆的线列步兵排枪战术……
这倒不是拉普兰军队因循守旧,政治决策层舍不得掏钱给军队换装,实在是拉普兰没渠道购买新式武器,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也买不到。
当时能自行大量生产后装线膛枪炮的国家及势力一共就三个:阿尔比昂、查理曼、亚尔夫海姆,前两个满足自己军队的需求都来不及,哪有多余的能供应给拉普兰;亚尔夫海姆倒是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只要你出的起价钱,连全套生产线都能卖。问题是当时亚尔夫海姆正在向公国推销库存的德莱塞步枪和生产线,从地缘政治和生意的角度来讲,他们都不想得罪公国,所以也不肯卖。等到战争结束,国际政治格局大洗牌之后,拉普兰又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直到《波恩条约》签订之后,拉普兰的武器采购才算是有了着落。
不过有了采购渠道是另一回事,采用哪国的武器,如何分配有限的军事预算,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争取军事预算等等完全是另一回事。
工业化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以拉普兰当前的国内状况更是如此。在可预期的未来内,他们只能用外购的武器来装备本国军队,有了新式武器后,势必战略战术规划都要进行相应的转型升级,这就需要要派遣本国军官去外国军事院校进行深造,学习新型战术和编制,同时聘请外国顾问协助本国军队进行相关作业。一来一去,依靠武器销售和派遣军事顾问,相关国家势必会在拉普兰军政界建立起强大的影响力,纵然不会干涉拉普兰内政,也足以左右拉普兰的外交政策。而这种影响力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国际局势及其它国家对拉普兰的观感、政策。
过去拉普兰靠平衡各国军援的比例来避免出现类似情形,如今他们却没办法继续沿用过去的招数。
现如今公国已经能做到自行生产后装线膛枪炮,而且还出现了以弗拉基米尔.格里高利耶维奇.费德洛夫为首的公国军械设计人员,尝试着研发符合公国需求的自动武器。在这种越拉越大的差距面前,拉普兰可以采取的对策只有一边培养本国的技术人才和工业体系,一边从外国购买先进武器。起码不至于形成代差,性能上能压制就更好。而能够生产并提供此类武器的国家里,阿尔比昂因为和公国之间的暧昧关系投鼠忌器;共和国本身产量不足,且路途遥远;最后能够依靠的只有帝国,帝国也乐于在东线培养一个有一定实力的侧翼国家,只是这样一来势必会让拉普兰彻底倒向帝国,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
那绝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遥远的未来,从情报部门关于拉普兰民间和军队基层精神状态的报告里,还有曼纳海姆元帅意有所指的话语里,帕西法尔都能感受到这种越来越明确的危险性。而这种弥漫乐观和躁动的危险会不会将世界引导向全面大战……
帕西法尔揉压着鼻梁,将滑向危险方向的思考停了下来。三分钟的思考空白之后,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的轨道。
拉普兰的军制和武器装备落后,且能投入军事预算的资金有限,但这些都还不足以影响大局。有《租借法案》之类的外援手段在,帝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武器装备输送过来,加上涵盖各层级的军事顾问,在短期内强化军队作战能力其实并不困难,如果能合理利用情报、气候、地形,还能给公国军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真正麻烦的还是这个国家的基础建设难以支撑现代化战争的消耗。
这里的基础建设落后包括两个方面,工业体系的空缺与交通路网系统的落后,这两个方面的落后又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工业落后,拉普兰无法自行生产枪炮弹药,就连最基本的维修都只能说差强人意。这就意味着战斗中每消耗一发子弹、一支步枪,前线都只能等着帝国发货来补充损失。可拉普兰公路、铁路匮乏不说,已有的几条铁路也存在工业资源匮乏、物资人力短缺、技术标准混乱、各种器材奇缺、需求反复无常等等问题。以至于连最起码的火车头保养都做不好,一旦火车头出了问题就只能趴窝。其它诸如冬季严寒条件下的车辆及铁轨保养维修,火车站站台附属配套设施等等不是完全没有就是混乱不堪,以帝国铁路系统的标准来评价,便是“毫无价值”。这样的铁路在应对高强度的消耗战时,必然会一点点被拖垮,直至最终崩溃。
然而硬件并不是唯一的问题,甚至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和软件——思维模式的僵化落伍比起来,硬件问题还算比较容易解决的。
情报部门提供的资料上记载的一件事情可以充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卡累利阿地峡的前防御负责人约翰.波普将军有一次下令把分布在铁路沿线各地存储的物资一股脑的全部运往部队驻地,以便于他想起需要什么的时候立刻就能得到,免得浪费时间等待。将军阁下光顾着自己方便,全然不考虑运输和存储的问题,更忽略了突发奇想打乱运输计划可能引发的混乱局面。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其中不乏更为夸张荒谬的案例,从这些问题中来看,拉普兰需要的或许不是军事顾问,而是应该将他们的各级主管军官全部送进帝国的军校里深造个几年。与此同时向帝国提出申请,请帝国派遣包括铁路监管部门、会计、测绘专家、地质学者、勘探队、工业部门等等在内的庞大专家队伍,为拉普兰梳理当前的交通路网,培养专业的管理、运营人才。以便建立起一整套平时能为经济发展服务,战时能成为战力倍增器的系统。
可拉普兰并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帝国也没有拿出具有说服力的报告提醒拉普兰,这显然不是两个国家的上层忽视了问题。他们肯定注意到了问题,但却没有着手解决,其原因多半是公国的入侵迫在眉睫,已经没有时间来推动这种涉及方方面面又无比精密复杂的改革。
将这一情况纳入考量,帕西法尔不难发现自己这个军事顾问在战争爆发后真正的工作。
“运用空中舰队夺取战场制空权,最大限度的抵消公国的优势,迟缓公国军的行动吗……”
轻声呢喃出谜底后,察觉到理想中的退役生活距离自己又远离了一大步,帕西法尔不禁长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