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历史小说 > 汉祚高门 > 0742 季龙奴婢

0742 季龙奴婢

    汉祚高门 作者:衣冠正伦

    0742 季龙奴婢

    当淮南报捷使者抵达都下的时候,整个建康城早已经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的海洋中,无论公卿、亦或寒庶,俱都欢庆颖口大捷。

    建康城得知颖口大捷的消息要早得多,几乎在颖口战事刚刚有了一个初步结果,消息便已经沿着涂水飞流直下传入都中,实在是因为民众们对于淮南战事的进展如何关注度实在太高。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作为淮南战事的主持者,沈哲子本身在都内便盛誉加身,所受关注度极高。而且淮南首当京畿正上,战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江表建康的安危。

    而且,时下南北各家多有资货投入于彼,也不乏族人子弟直接加入淮南军在淮上作战。战争结果如何,不只关系到社稷危亡、国运兴衰,更与家业休戚相关。所以自然有大量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淮南的战事,一旦有了什么变数,即刻飞报回都中。

    而沈哲子也的确不负时人的关注和期待,从羯奴大军尚未正式南来,淮南便是捷报频传,包括偷袭城父得手的那一场大胜,都是大大振奋了江东人心。

    台中对于沈哲子虽然不乏忿念,但是对于淮南军的诸多战果,也都乐得大肆宣传。

    羯奴穷尽国中甲士兴兵南来,对于江东时局、人心所造成的压力可谓极大。除了这些心理上的压迫之外,由于江北各镇俱要大肆储用以备军需,因而也令得江东物价飙涨,直接影响到了民众们的生活。

    这其中尤以淮南为甚,明目张胆、变本加厉的汲取江东财货资用,而南北人家也乐受其蛊惑,主动将大量资财往江北输送,这更加剧了江东民用之匮。情况最为恶劣的建康,物价已经飙升到了斗米七百余钱!

    苏峻作乱之后,沈哲子负责京畿赈灾,大量难民游食俱都入籍,同时又打击了相当一批丹阳豪宗,兼之抑制南北人家荫庇纳丁,所以建康民户丁口数量一时间攀至极盛。

    而且又因为过往数年建康城浓厚的商贸氛围,令得整个京畿周遭生产职能的发展都跟不上人口的暴增,大量民需物用都要仰于外补,所以受到战争的影响便就更大。在内外平定无事时,这样的情况尚可维持。

    可是随着大战开始,建康民生状况便变得岌岌可危,生民衣食用度俱有匮乏,一旦在江北再传来大败亏输的消息,民心必将更加动荡,局面也有崩溃之危。

    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台省诸公们这些日子也是过得提心吊胆,夙夜难眠。心中虽然焦虑,但也只能是干着急,实际上却做不了什么。他们也不能凭空变出钱粮来平抑物价,往年尚可从道义上去指摘那些囤积牟利的豪宗,可是现在钱粮都是明明白白有了去向。

    当然也有台辅建策索性直接台令强行压制物价,但这谋议一出口,几乎就遭到了众口一词的否定。

    首先,物用紧缺乃是一个事实,而非奸商虚造的假象,如果强行规定物价,那么最有可能的局面就是建康市面上将会一粒米都不再有,原本尚可维持的局面将会即刻崩溃!而且这个时节尚能拿出米粮售卖的,可想而知绝非寻常,很难用强去逼迫他们。如果闹得太僵,那是自乱阵脚。

    其次,除了一纸虚令以外,台中也根本没有别的有效手段去控制市场局面。当然,手段还是有的,只是他们难以插手干涉,那就是少府所属鼎仓。

    之所以建康城内眼下民生尚未崩溃,虽然物资供应紧缺,但是市面上仍然没有断粮,这也是得益于鼎仓的调控把持。眼下几乎所有入都的资用,几乎都是通过鼎仓的渠道。通过对货源、渠道、市场的多项把持,鼎仓职能之扩大,在如今都下内事上,几乎超过了台内所有官署!

    身为少府官长的沈恪,如今在台内甚至已经有一个“卿首”的戏称。从礼法而言,少府卿当然算不上九卿之首。但从当下对时局的影响而言,沈恪有什么头疼脑热,对时局的影响甚至要比王丞相重病不起还要大得多。

    而沈恪的事权激增,看似骤然,但是细思之下其实也是有迹可循。首先便是世风的渐变,江东游贾商贸之风大炽,影响时人渐渐不再热衷于囤积广储,而是商贸谋利。

    鼎仓立足于建康这个庞大市场,伴随着商路的扩展也是将影响力深入到江东各个角落。在寻常的年景,鼎仓只是充当一个为交易保驾护航,给商户提供便捷的仓储中转媒介。可是随着战事开始,市场需求大增,而掌握资货的民家却很难再将物资直接投放市场,作为连接这二者的鼎仓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市场需要通过鼎仓才能获得供应,而商户需要通过鼎仓才能抵达市场。鼎仓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当然拥有类似职能的还有吴中商盟,但商盟本身就兼具地域性和政治属性,眼下更是成了淮南军用主要提供者,因而其对市场的影响便不如鼎仓。

    台中不是没有动念收回鼎仓,但鼎仓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集合体,众家之利归于一署,而后利益该要怎么分配,迟迟难有定论。而且都内鼎仓虽然是一个实体,但其真正意义所在还是那蛛网密织的渠道,台中要如何完全接收入手,其难度之大不逊于将诸多地方郡国的事权收归中枢,是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甚至就连都内这个实体,台中都很难接收入手,因为沈充来了!沈充虽然不在建康,但是两万多东扬军坐镇京府,真要冲进建康来,也根本难以阻挡。

    至于台中为什么松口让沈充前往京府坐镇,说起来又是一笔血泪账。年前台资直接被扣在余杭拖延入都,台臣们俸给甚至都无以为继。及后虽然表态东扬撤州,动作却拖拖拉拉,仍然是生在东南的一个毒瘤。

    随着今年战事转为严峻,台臣们也担心此人留在会稽会再故技重施给其子筹措资用,那样一来,许多江东少有置业进项、全仰俸给的清贫台臣们怕是要一年到头、举家餐风饮露。所以对他们而言,当务之急是让沈充赶紧离开会稽,让台资能够顺利抵都,至于离开的方式,并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

    有了这些底层台臣的呼声,加之不乏吴人煽风点火,台辅纵然还有迟疑,也实在不好罔顾众愿,加之眼下除了沈充以外,也实在没有太好的人选可供选择。

    于是局面就一步步演变到了眼下这个情况,沈充离开会稽镇所赶赴京府,而江夏公卫崇担负着台辅众望南下入郡。卫崇在会稽到底做了什么,好处暂时台中还没有感受到。但是沈充北上的害处,却是已经摆在了眼前。

    这些变化,本来都是能够对时局造成深刻影响,会引起大量时人尤其是青徐人家反弹的变数。结果因为奴兵压境,即便是有许多忿声激言,也根本难以引起共鸣。

    钱粮不在手里,用强又无兵可用,原本还可以发动舆论攻势以炒热吴人奋进对时局造成的危害,结果却因为沈维周抵挡在最前线,非但不能诋毁其人,还要大肆渲染战功以稳定时局人心。台中那些执政诸公们心情之纠结,可想而知。

    当然类似的困境,并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羯奴大势汹汹而来,其兵威之盛,乃是中兴以来所未有,淮南战事极有可能会出现相当恶劣的局面。这并不是台辅们为了打击政敌而幸求于敌人的歹念之想,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如今时局中任是谁都看得清楚,沈家是将家运都寄于淮南一战,与之相同际遇的还有庾氏等许多侨姓门户,以及自来便与沈氏同为进退的大量吴人。所以淮南战事一旦出现不利情况,为了自家家业而计,也为了保全众多盟友的利益,沈充不可能坐视不理,极有可能要北上驰援救助儿子。

    台辅们之所以松口同意沈充入镇京府,除了顺应众多台臣呼声之外,也是为了给后续沈充北上以提供方便。一方面当然是以国务为计,另一方面也是在等待一个重新整顿江东时局秩序的机会。沈氏父子俱都被牵制在北,江东虽然还有残留布置,但要收拾起来难度自然要小得多。

    至不济,也能大大扭转如今中枢内外俱失,只能沦为摇旗呐喊的窘迫处境。

    虽然设想不乏周全,但世事却难尽如人意。此前沈哲子在淮北多积小胜,台辅们虽然也帮忙在都下大肆宣扬,但纯粹是为了稳定人心,其实心里是有些不以为然,乃至于不乏忧虑或窃喜。淮南军新成军镇,但表现却是如此活跃,来日极有可能会吸引奴军主攻。

    当城父之胜传来时,京畿民众已是沸腾一次,但台辅们对此却不乏深忧,因于公心,并不觉得淮南军能够阻挡羯奴大军的强攻。果然及后不久,奴军主力确定主攻方向,石虎亲自统帅大军兵压淮南。忧虑之余,一些私心重的台辅已经开始设想沈充离镇北上后,该要怎么调整时局瓜分事权了。

    当然在谋划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也是不乏大义凛然,孺子不可重信,稳守固防尚忧不能,居然还敢主动撩拨以弱迎强。败退之局已定,江东正需要真正稳重贤能之士来主持局面!

    摩拳擦掌正热之际,颖口大捷传来,满腔公义拳拳之想俱付流水,一时间也真是不知该喜还是该忧,诸多纠结只能凝结为一句话:“石季龙,诳世诈名之奴婢耳!”

    0742 季龙奴婢

    -
新书推荐: 火爆波长 强制恋爱三十二万八千五百天 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 我自地狱归来 联盟之嘎嘎乱杀 遮天之妖女请助我修行 星海最强暴力辅助 神祇:从哥布林开始 对你不止是喜欢 从霍格沃茨之遗归来的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