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对后宫嫔妃的晋位比较大方,有空位就往上递补。
高贵妃之后有娴贵妃与纯贵妃;富察皇后过世后,娴贵妃补位皇后,嘉妃则补位嘉贵妃;嘉贵妃前年过世,现在贵妃之位空出一个来,当然要补上去。
皇后对此并不意外,她对这个贵妃之位,心里早就有想法,只等待时机恰当跟皇帝提,没想到皇帝却突然提到了这件事。
她笑道:“皇上说的是,我也正想向您提这件事呢。”
皇帝颔首:“那行,朕稍后命人将拟晋升的名单送到你这里。”
那拉氏心里感到一阵无力,皇帝不是来与她商议,而是来通知她的吧。
以前没当皇后时,那拉氏都不知道皇帝是这么独的性子,当了皇后,掌管宫务这些年,那拉氏才算真正知道皇后的权利有多受制约。
一直以来,她都饱受困扰,为什么先皇后能轻轻松松做到的事情,她会那么艰难?先皇后能轻而易举为富察家,以及她身边的人谋好处,她却难以做到。
不用提在朝堂上受皇帝重用的那许多富察家的子弟们,只说令妃,她完全就是靠富察皇后提起来的。同样的,那拉氏想提携跟着她身边多年的林贵人,总是不能成事。
这件事也就罢了,最令皇后生气的是另外一件事:皇帝为先皇后的乳母何嬷嬷抬旗。
自康熙年间,八旗人口滋生繁多,导致朝廷财政负担加重,几代的皇帝们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等到了乾隆朝,皇帝采取强制措施,勒令汉军出旗。
很不幸,皇后母亲朗佳氏便是出于汉军旗,朗佳氏的娘家刚好在出旗的汉军中。
朗佳氏进宫求皇后女儿向皇帝求求情,保留朗佳家的旗人身份。皇后自然要替母亲的娘家说情,但皇帝以有失公平为由拒绝了她。
皇帝是她的丈夫,他肯给先皇后的乳母抬旗,甚至给他的那些个汉人妃妾的娘家抬旗,却不肯替她母亲的外祖家抬旗。
为何厚此薄彼!
自这件事后,那拉氏心里冷了下来,从此她也只当自己是大清的皇后,她尽她皇后的责任就够了。
皇帝说完了事情,眼看着就要离开万方安和,皇后赶紧道:“皇上,有个人我想向您提一提。”
弘历抬眼看她,示意她说。
皇后道:“我想说的是令妃,当初先皇后在世时,令妃侍奉她勤谨,先皇后也曾赞她品行贤淑。我非常认同先皇后说的话,令妃确实是个很不错的人,这些年她协助我处理宫务,从无差错,既有苦劳也有功劳,她当得起一个贵妃的位置。”
弘历不置可否,“朕心里有数。”
皇后率领万方安和的宫人们恭送皇帝离开,她静静地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却在想,皇帝到底同不同意封令妃作贵妃?
……
嘉贵妃去世后空出来的了一个贵妃位,但宫里却有两个人有资格竞争这个位置。
分别是庆妃与令妃。
两人资历相同,在圣宠上差别也并不是特别大。庆妃的加分项是太后对她的宠信;令妃的加分项则是她所处的一对儿女。
这两人都有可能,只是不知道皇帝心里更属意谁。
但皇后心里的人选是令妃。
说实话令、庆二妃,她都不喜欢,但这些年来令妃对她俯首帖耳;反倒是庆妃几次三番仗着皇太后的宠爱,作势拿大,让人厌恶。
想到这里,皇后灵机一动,连忙命令一个小太监去怡然居传唤令妃过来。
令妃的居所怡然居离万方安和距离不算近,但她只用了不到一刻钟就匆匆赶来,恭敬地给皇后行礼。
皇后看着这样谦卑的令妃,在心里又满意了几分。
她道一声免礼赐座,然后宫人们端上茶点。
皇后端坐主位,令妃如往常一样小心翼翼地侧坐着,她没有用茶点,而是第一时间向皇后请罪:“您让妾去劝说和敬公主,妾已经劝过了,只是公主不肯听,妾办事不利,请皇后娘娘恕罪。”
和敬离婚这事,皇后只是要一个处理态度,令妃劝得成很好,劝不成也不打紧。
她道:“和敬骄纵任性,我等想劝住她也难,这件事就罢了。”
令妃低头道:“娘娘仁慈。”
茶喝到一半,只听皇后道:“令妃,这些年你觉得我待你怎么样?”
令妃不意皇后突然问起这个问题,她协助皇后处理宫务,帮皇后做一些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功劳都算在皇后身上,但令妃这些年也不是一无所获的。
多年的相处,让她对皇后这个人的性格了如指掌,她不慌不忙道:“皇后娘娘对我很好。您不但信任重用我,还时常给我赏赐,您的恩情我没齿难忘。”
她的答案让皇后很满意,很快又抛出另外一个问题:“那我与先皇后谁待您更好?”
令妃依旧有条不紊道:“先皇后与您同样都是我的贵人,我初进宫时人轻位卑,是先皇后提拔了我;先皇后过世后,我惶惶无所依,是您扶植了我,我不能比较先皇后与您谁对我更好,因为你们都对我有再造之恩,我此生难报。”
这个答案虽然不那么让皇后满意,但她想一下如果令妃毫不犹豫张口就说她比先皇后对她更好,她也不见得会喜欢。
令妃没有故意奉承她,可见令妃说得是真话。
过关。
皇后这才把皇帝准备晋封后宫嫔妃的事情告诉了她,“我已经在皇上面前举荐你了,你的希望很大,但也不绝对,因为还有一个庆妃也有可能,她本来就享受贵妃的待遇,万一皇太后再替她说话,你就没什么机会了。所以趁现在事情还没有定下来,你要抓紧时间,多多在皇帝面前争取,我就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机会都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当年高贵妃过世后,皇帝打算立两个贵妃,皇后那时候还是娴妃,她自己抓住了机会,成功挤下来嘉妃当上了贵妃,这也为她后来能当皇贵妃、皇后奠定了基础,毕竟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令妃的神情非常激动,她起身要给皇后下跪,这次皇后命人拦住了她,“我知道你的心,不必如此。”
瞧,利益就是最好的纽带,将现在的令妃牢牢绑定在自己的大船上。
……
令妃从万方安和出来,刚才的激动已经消逝的无影无踪。
她面无表情地坐上轿子回怡然居。
她的心腹宫女比自家主子按捺不住,见回到屋子后,令妃洗手更衣,然后逗弄七公主与十四阿哥。
宫女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令妃稍空闲的时候,连忙追问道:“您难道不去求见皇上吗?”
令妃好笑道:“我求见皇上做什么,跟他讨要贵妃之位吗?”
宫女愣了一下,“不行吗?”
自家主子生有两个皇子皇女,也颇得皇上的宠爱,完全当得起贵妃之位,尤其是在还有一个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主动争取是没错的。
令妃收起笑容,严肃道:“这件事提也不要提,就当作不知道。皇上要晋升谁为贵妃,是皇上决定的事,我无权插手。”
宫女急道:“万一庆妃找了太后帮她说好话,您就错失良机了啊。”
令妃果决道:“那就说明贵妃之位与我无缘。”
宫女为她心疼:“您在宫里这些年付出了多少,可那庆妃只会一味得讨好太后娘娘,奴婢替您委屈,您自己难就甘心?”
要说甘心,当然是不甘心的。
但不甘心也得忍,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急切,这后宫的日子太漫长了,来日方长。
皇后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一个不得宠的娴妃,一步步登上皇后之位。
令妃极其平静道:“我没什么不甘心的。”
但皇后既然提前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她,她却也不能白白错失。
……
大封后宫的事情只是皇帝跟皇后提了一次,再由皇后私下透露给令妃,在圆明园还没有传开。
是以,陆薇不知道这件事。
农历十月,一年一度的颁金节就要到了,满语颁金是诞生的意
思,算是满族的族庆节。
清廷对颁金节的重视一点都不比春节低,圆明园里好生热闹了几天。
热闹是表象,和敬公主离婚的闹剧还是得解决。
皇帝有那么多大臣们帮他出谋划策。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离婚是不能离婚的,至少不能现在就离婚,不知道是哪位人才想处了远程分居这个很现代化的离婚办法,打发额驸回科尔沁蒙古,公主则留在京城,先分居两年再说。
和敬公主对这个处理方案勉强满意,等两年后,她还是会与色布腾巴勒珠尔离婚的。
她的几个孩子们请求她不要与父亲离婚,尤其是两个年纪较大的孩子,这让和敬公主烦不胜烦。
她皇阿玛都不提这茬子事了,轮得到几个孩子来说她吗,当即就对两个大孩子道:“我知道你们与你们的父亲感情深厚,舍不得离开他,既如此,你们随他一道返回科尔沁吧。”
宫廷的孩子们各个早熟,深得帝王宠爱的公主与一个犯事的父亲,闭上眼睛都知道该选谁。
和敬公主的世界顿时就清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