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人入关承袭是汉人的制度,学习的是汉人的文化,从顺治皇帝开始,就倡行满汉一家,虽然有维护统治的政治因素在,但以皇帝自己来说,他是从心底认可汉人的优秀。
陆薇在他眼里也是如此的钟灵毓秀。
是以,他不但没觉得她不识抬举,反而愈发认可她。
她就是她,不用做任何改变。
而皇帝也喜欢现在的她,假若她真冠上佟佳氏的姓氏,那反而就不像她了。
想到这里,弘历握着她的手,柔声说道:“好,不用改姓氏,你这样就很好。”
眼看着皇帝这么好说话,陆薇忙道:“您以后别再替我引荐朋友了。”
弘历点头:“这件事是朕做得不妥当,朕答应你。”
行,问题都解决了,陆薇见好就收,没必要继续摆脸色了。
她微笑地伸手,“来,握个手吧,就当是我与皇上正式重归于好。”
弘历伸手与她相握,笑问道:“这是个什么礼仪?”
陆薇:“汉人的握手礼啊。”
弘历道:“朕知道汉人有揖礼、拱手礼,唯独不知道汉人还有握手礼。”
陆薇振振有词道:“这握手礼,又名执手礼,陶渊明有诗曰‘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他与弟弟告别时行的就是执手礼。”
弘历从小接受的就是汉学教育,他还真没有听说所谓的握手礼,半信半疑道:“是吗,朕改日问问翰林院编修纪昀。”
陆薇笑道:“您尽管去问吧。”
这纪昀,就是大名鼎鼎的纪晓岚了,但他在乾隆朝不突出,幼时有神童之名,学识是真的好,但论为人品行,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官僚,皇帝委托他的也一直都是些文字性的工作,真正的委以重任是没有的。
至于后世剧里的他的老对头和珅,现在不知道在那个角落呢,他俩差着辈分,到目前为止,完全没有交集。
太后派彩霞过来看看他们,说若是情况不对,就赶紧告诉她。
彩霞悄悄看过了,回来禀告太后道:“您把心放回肚子里,皇上与庆妃娘娘手拉手在那里有说有笑呢,没事的。”
太后叹道:“总算是雨过天晴了。好了,这件事以后谁也不许再提。”
又过了一会儿,就看到他们两人出来了。
太后笑眯眯道:“皇上留下来用午膳吧。”
每当太后主动挽留皇帝儿子吃饭时,那就说明她的心情很好,且不会再计较旁的事情了。
弘历松了口气,他真怕太后一直打趣调侃他,于是拱手道:“额娘赐饭,儿子恭敬不如从命。”
这一顿饭吃得气氛很好。
陆薇与皇帝正式和好,不,应该是经过这件风波之后,皇帝对她似乎更好了,她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在后宫热度榜单上攀上了第一名。
皇帝的特别重视是非常有用的,至少像忻嫔这样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
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
后宫的生活平静如水,不知不觉已经三、四年过去。
这几年里,朝堂上最大的事情就是清廷与准噶尔部的战役。
乾隆十九年,准噶尔部发生第三次内乱。次年皇帝在几乎满朝文武大臣都不支持的情况下,果断进兵伊犁。
事实证明他这一次的判断是对的,清廷五万大军分两路进攻准噶尔,势如破竹,准噶尔部的叛臣阿睦尔撒纳溃逃外国;首领达瓦齐被俘虏。
清军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宣告灭亡准噶尔汗国。
自康熙二十年,康熙帝第一次亲征准噶尔到乾隆二十一年乾隆灭准噶尔,足足经历了70年,从此西域再度归于中国的版图。
准噶尔之役足以让皇帝的武功大业比拟先帝、圣祖,在这种形势下,第二年(乾隆二十二年),皇帝组织了第二次南巡。
此为朝中第二件大事。
这次的南巡,皇帝依然带上了老妈与老婆们,陆薇再度回了一趟苏州老家。
在这几年里后宫同样也发生了很多事情。
比如:后宫新旧同事的交替。
在忻嫔入宫后,又入宫了两位新同事:兰贵人与多贵人。
这两位新人都大有来头。
兰贵人,出身钮祜禄氏,但不是每个钮祜禄氏都混得很好。兰贵人的曾祖父在康熙晚年因卷入夺嫡,被登基后的雍正帝进行清算,倒了大霉,这一支都被逐出钮祜禄氏一族,到了乾隆朝重新回归本族。
爱新觉罗氏与钮祜禄氏从还没有入关前就开始联姻,姻亲关系乱入
一团乱麻。
陆薇很好奇,于是从比较近的血缘关系来推算一下乾小四与兰贵人的关系。
已知,皇帝的亲祖母是孝恭仁皇后(康熙德妃乌雅氏),兰贵人的曾祖母是乌雅氏。
没错,这两个乌雅氏是同父亲姐妹。
问:乾小四与兰贵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只能说真不讲究啊。
另外一位多贵人,出身准噶尔部落贵族,很明显与准噶尔战役有关。
清廷在攻打准噶尔部时,多贵人的家族主动投诚清廷,及至战争胜利,其家族奉旨进京,多贵人就这么进了宫,相当于和亲了。
多贵人在进宫之前已经嫁过一次人,但这没什么。
在这方面清廷是有传统,皇帝的后宫自然不会少了一个多贵人的位置。
这两位进宫都没掀起什么风波,远远没有忻嫔有战斗力。
有人进宫,也有人离开,但这个离开,不是指离开宫廷。
嘉贵妃于乾隆二十年十一月过世。
后宫这些个嫔妃同事们,性格各异,嘉贵妃给陆薇的印象就是嘴皮子特别厉害,非常活跃的人。就她这股子看戏不怕台高的劲儿,陆薇以为她会活很久,但很可惜她四十三岁就过世了。
皇帝追封她为淑嘉皇贵妃,她称为裕陵地宫的第四位入住者。
嘉贵妃算是个比较乐观的人,她病笃的时候,皇后带众嫔妃们看望她时,她不太理会其他人,而是拉着纯贵妃的手道:“姐姐,我眷念着后宫姐妹们,等我去了后,逢年过节你替我烧一炷香,告诉我皇后娘娘与宫里的姐妹近况如何,省得我在那边挂念。”
这话很有点“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了。
嘉贵妃对后宫姐妹们怕是没那么关心吧,可能她只是想知道其他嫔妃同事们的大结局。
皇后的眉头皱了起来,纯贵妃却含泪答应了她,“你放心,我记在心里了。”
嘉贵妃脸上露出笑意,“不枉我跟姐姐相好一场。”
她去世后,嫔妃中最伤心的是纯贵妃,她生有三个皇子,四阿哥与八阿哥都有十来岁了,最小的十一阿哥五岁左右,皇帝令他认舒妃做了养母。
舒妃的十阿哥已于三年前过世,她专心抚养十一阿哥,以为寄托。
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哪怕是皇宫,这种情况也常见。
除了舒妃之外,经历这种丧子之痛的亦有皇后、忻嫔等人。
令妃于去年七月生下七公主,一年之后,于今年的七月再次生下十四阿哥。
悲欢离合,浓缩在小小宫廷,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经历得多了,连情绪也变得节制,时间总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一如既往地先前走。
生活依旧在继续。
陆薇很庆幸自己不用经历这些,希望这就是穿越给自己的金手指吧。
在宫里生孩子为皇家开枝散叶,算是一种荣耀,但不生孩子也不算是一件悲惨的事。
宫廷著名的不孕不育二人组陆薇,再一个是颖嫔。在一众有宠且生育的嫔妃中,两人是异类。
太后私底下问陆薇要不要找个生子专家看看,陆薇婉拒:“您不缺孙子孙女啊,怎么向我催生起来?”
太后嗔怪道:“没良心的,我还不是担心你!”
陆薇唉声叹气,她都到古代了,还有长辈催生啊。
其实太后也只是说说而已,生子的事情她一向是认为顺其自然比较好,一味强求反而容易伤身,她只是在为陆薇的将来担心。
她道:“当初你要是听我的话肯抚养十一阿哥就好了。”
陆薇把脸凑到太后面前,“您看看我今年多少岁了?”
太后摸摸她白皙光泽的脸颊,笑道:“十八岁。”
老佛爷真偏爱她呀!
陆薇当然不是十八岁,她已经年过三十,但她心态好,没有儿女债,就是显年轻活力。
她故意苦着脸对太后说:“您看我还是孩子呢,是养不了孩子。”
太后无法,只得道:“真拿你没办法。”
陆薇挽着她的胳膊道:“您别为我的将来担心,我掐指一算,您有长命百岁之相,说不定我还活不过您长呢,以后依靠您就够了。”
太后肃着脸道:“不可以拿自己的寿命开玩笑,你年纪轻轻的,肯定比我这个老太婆活得久。”
催生无效,劝她抚养一个孩子也无效。
太后叹息道:“算了,算了,你不爱听,我以后也不会再说这个事了,随你去吧。”
康熙朝嫔妃年老之后可随子出宫荣养,而现在早已不可能,
不是每个嫔妃都有太后的幸运,太后心里也明白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