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天命之子,古往今来,没有皇帝会犯错,如果有那一定是别人的错。
雄才大略如汉武帝那也是晚年快死了才下轮台罪己诏。英明神武且正值盛年,拥有极强自信心的乾小四根本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认为自己的出发点确确实实是好的,可最终的结果却不好,那只能是过程出了问题。
至于过程出在哪里?当然是皇后啊。
她是嫔妃之首,有协调嫔妃关系的责任。就像皇帝的军机处,不是每位军机大臣的关系都很好的,这时候就需要皇帝居中调解,不能真让他们打起来吧?
皇帝是这么想的,但其实他的军机处大臣各个在他面前都乖巧得很,不可能打起来,就算有啥恩怨,私下底自己就解决的,绝不敢把矛盾闹到皇帝面前。
这件事说到底还皇后在后宫的权威不够,不能服众,所以后宫就闹腾。
但落在皇帝眼中,就是皇后显得无能了些。
他召见皇后时,便提到这件事,言语中直指皇后处理宫闱内政毫无章法,以至于后宫纷乱不休。
皇后委屈极了。
他的两个爱妃在后宫闹事,所以最后错了的人反而是她这个当皇后的?!
她淡淡道:“这件事庆妃与忻嫔都有错,皇上认为该如何处罚她们?”
弘历觉得很心累,那拉氏处事很不符合他的心意,不够轻重得体,他不悦地反问:“若是朝堂上两个大臣闹不和,朕直接说他两人都有错,你觉得这样可行吗?”
皇后醒觉,忍着气道:“恕妾愚钝,请皇上您指教。”
弘历想了想,道:“忻嫔刚进宫不久,不熟悉宫规,冒犯庆妃,以卑犯尊,这是她的不是,朕已经申斥过她的家人以及江苏布政使安宁,再罚她半年的俸禄。你身为皇后,应有教导之责,让她来你这里受教三个月。在这件事上庆妃受了委屈,你身为皇后,理应安抚一二。另外此事要晓谕整个后宫,以为警示,先就这样吧。”
弘历说完了该如何处理这件事,连茶也没喝一杯就离开了翊坤宫。
送走了皇帝,皇后靠在榻上生气。
这回米嬷嬷没有安慰她,脸色看起来有些严峻。
她道:“娘娘,您别再生气了,就按皇上说的做吧。”
皇后不忿道:“是不是以后这些个妃子们闹事,都是我的错呢!”
米嬷嬷摇了摇头,沉重道:“刚才皇上提到了朝堂,皇上之于朝堂,犹如皇后娘娘您之于后宫,老奴从未听说过有臣子们敢在朝堂上闹事,后宫嫔妃们不能臣服于您……”
即使皇后已然诞下嫡子十二阿哥,而且现在还怀着身孕。
皇后心里有些发慌,决计不肯承认自己错了,她分辨道:“这怎么能一样?皇上对臣子对生杀大权,他能以此震慑臣子,可我不能!而且说到臣子闹事,不是没有的,和亲王还敢在朝堂上打讷亲!”
米嬷嬷很想说,就是皇上也不会动不动拿“生杀大权”来威胁臣子,更重要的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做不到这两点以利服人也行啊。
林贵人跟了皇后几年,到现在连个嫔位都没混上。
先前富察皇后在世,后宫的宠妃诸如纯、嘉、怡这三人事儿也不少,但她至少能维系后宫表面的和睦。
而现在的那拉氏在她当了皇后之后,完全受不得任何委屈了,她把所有的事情都当作理所当然。
理所当然皇帝要尊重她;理所当然嫔妃们要臣服她;理所当然十二阿哥要成为太子……
她自己不付出,不经营,只想要肆意畅快,也得先忍啊,等忍到太后的阶段,儿子当了皇帝,自然就不用忍了。
算了,这些都不用跟皇后说了,她有一万种理由反驳。
米嬷嬷非常后悔从太后身边离开,她已经在考虑自己的后路了,早前她向皇后以年老体弱请辞出宫,皇后不许。米嬷嬷打算找机求求太后,希望看在旧日的情分上,能让她重回太后身边伺候。
……
不管怎么样,皇帝已经给出了指示,皇后一定得执行的。
她在次日的请安大会上公布了处理结果,同时当着众嫔妃的面安抚陆薇,又让忻嫔给她赔礼道歉。
娘家的两位哥哥被申斥,大姐夫安宁的官职大概率保不住了,这才是最让忻嫔心痛的,她老老实实起身给庆妃行礼认错。
行吧,陆薇端坐,接受她的道歉。
紧接着是皇后,好言好语安慰陆薇。
安慰过后,皇后又对众嫔妃说道,以后再有纠纷,不用自己私下解决,以免伤了大家姐妹之间的和气,有事就禀告到她这里,她可以居中调解。
大家脸上露出笑意,纷纷应是。
请过安,众人离开,唯有忻嫔留下来,接受皇后为期三个月的教导,希望她从皇后这里毕业后,从此眼里的泪能少一点。
但陆薇已不再管这些破事,她很多时候都窝在宁寿宫的西暖阁做针线活儿。
以前她认为做针线活是非常烦人的一件事,时间长了,却觉得挺好的,做针线活时可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她是想靠钓鱼放松的,但紫禁城里真没有钓鱼的地方,只好绣花。
绣花绣得眼睛累时,她就在院子里的锦鲤池里看鱼。
这日,她在喂鱼时,皇帝过来给太后请安。
仗着有太后撑腰,陆薇对乾小四目前的策略大致是“非暴力,不合作”,所以她看到皇帝,行礼,走人。
忻嫔当然有错,但罪魁祸首肯定是这位自作聪明的皇帝,要是没有脾气,难保皇帝以后不会塞给她第二个、第三个忻嫔。
哎,陆薇不想当他的嫔妃,要是能当他的老妈就好了,那还不
是心里的火气该发就发了。
弘历原本想同陆薇说话的,嘴都张开了,又闭上了,她走得太快了。
是以,等皇帝见到太后第一句话就是说:“皇额娘劝劝庆妃吧。”
太后:“劝什么?”
弘历道:“劝她不要再生气了,生气伤肝。”
太后笑了,“这才像是关心人的话。引荐忻嫔与薇薇交好,我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已经不是太后第一次调侃皇帝了,他没啥好反驳的,只能受教。
“谁与谁交好,或看利益,或凭真心,就是先帝在世时,年贵妃在宫里没有人缘,先帝也没法强迫其他嫔妃去交好年贵妃。皇帝富有天下,唯独控住不了人心。”
太后最后又添了一句,“谁让你小看女人,女人的心尤其难琢磨。”
弘历无奈道:“皇额娘说得是。”
打趣过后,太后正色道:“忻嫔这才刚进宫就敢拿薇薇作筏子,她为何不去闹舒妃,无外乎轻视薇薇的汉人出身。”
弘历否认道:“朕没这样的想法。”
他是皇帝,所有人的身份都比不过他,既如此就不用分什么高低贵贱的出身,都是他的嫔妃。
因为政治需要,在皇后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出身要求,但皇后之下没有任何区别,现在后宫嫔妃们位份最高的纯贵妃、嘉贵妃都不是真正的满人。
“是吗?”太后并不相信,“那为什么戴佳氏进宫就是嫔位,这在其他嫔妃之中是前所未有的。”
皇帝解释道:“她父亲那苏图是良臣,朕是看她已故父亲的面子。”
太后道:“她是她,她的父亲是她父亲,那苏图劳苦功高,皇上对他赏赐丰厚,把他的牌位移入贤良祠,荫恩其家族就够了,皇上若是真看重她父亲的功劳,就不该让她当嫔,应该当贵妃,当皇后。”
弘历苦笑:“皇额娘……”
太后很不给皇帝面子,“说到底,忻嫔就是气焰就是皇上助涨的。”
弘历败退:“皇额娘,您真不用再说了。”
忻嫔的父亲当官当得让他满意,忻嫔恰好又讨他喜欢,对于喜欢的人,给个高位不算什么,他一向是这么做的。
算了,真够麻烦的,皇后还不能协调后宫(皇后?),现在后宫格局大致已定,日后再有嫔妃进宫,不能直接给高位,一律从低位开始,按资历与子嗣升位分吧。
……
陆薇待在太后的西暖阁,皇帝离开前又去看了她,他心里不是不怜惜她的。
虽然皇帝可以说他不在乎出身如何,但整体大环境是避免不了的。
陆薇专心绣花,不理皇帝。
弘历凑到她耳边,说:“你愿不愿意给佟佳氏当养女?”
这下子陆薇都忘记了还在跟他冷战了,惊道:“我为什么要给佟佳氏当养女?”
弘历解释:“朕的意思是让你认佟佳氏的人做养父,从此归于佟佳氏一族,有个名正言顺的满洲八旗大姓身份。”
佟佳氏一族深受皇恩,他的后宫没有佟佳氏的女子,佟佳氏必定不会拒绝。
但陆薇拒绝。
“大清有千千万万的汉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皇上赞汉人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汉人的身份是耻辱。所以多谢您的好意,不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