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看着白白胖胖的十一阿哥,爱得不行,暗暗希望十一阿哥能开个好头,为她也带来一个这样健康的皇子。
嘉贵妃见她目不转睛看着孩子,转念一笑,饱汉不知饿汉饥,这位大概卯这劲儿想生儿子呢。
她是巴不得那拉氏赶紧生个嫡子,当皇帝的儿子太难了,有这么一个嫡子分散皇帝的注意力,他的其他兄弟们日子自然好过些。
和敬公主牵着她七岁的小妹妹四公主也一起过来看望十一阿哥,她指着小阿哥笑道:“这是我们的小弟弟。”
四公主抿着嘴巴笑,“嗯,又一个小弟弟!”
她俩是皇帝仅有的两个公主,除此之外,就是一连串的阿哥。
和敬小时候没少听人感叹她若是男子就好了,连她的亲额娘与皇阿玛也这么说。
可是现在怎么样?
她还是金尊玉贵的公主,嫁在京城,住自己的公主府,当家做主,不知道多痛快。
皇阿玛的女儿越少,他就越喜爱女儿。
和敬公主很是自得。
看过嘉贵妃后,她就把四公主交给了纯贵妃。
刚开始她是不大喜欢这个四妹的,但四公主比她小十几岁,她觉得跟小孩子没什么好计较的,而且四公主许给富察家,算是亲上加亲。
有这层关系在,和敬公主看四公主反而顺眼了,这毕竟是她唯一的同父姐妹。
她拉着陆薇要去映水兰香说说话。
陆薇原本打算跟颖嫔去钓鱼,于是道:“我今天有安排,你先去看看令妃吧。”
和敬公主道:“我已经给令母妃打过招呼了!”
陆薇只得陪着她先回屋。
这位公主刚结婚就没了生母,皇帝、太后都极其疼爱她,但他们一个是父亲,一个是祖母,很多时候该如何为人妻,为人母,无人可以教她。
太后其实是可以
教的,但年纪相差太多,古代也有代沟啊,和敬公主很少拿她与额驸之间的事情去问太后。
太后见陆薇与公主处得来,就让她多教教和敬公主。
陆薇:?
太后是真看得起她,她一没当过妻子,二没当过母亲,只能凭空搜索经验,在公主咨询她时,给她充当“军师”的角色。
陆薇有时候真怕误导了和敬公主,她让和敬有事多去问问令妃的意见。
“令妃聪明无双,我不如她的,而是她还是先皇后旧人,就是看在与先皇后的情谊上,也会多加照顾你。”
和敬公主捧着茶碗,怔怔无语,半响才道:“她确实是个聪明人,我皇额娘没看错人,她对我也不错,我记她的情,但有时候我又害怕与她走得太近。”
令妃利用皇额娘步步登高,和敬公主很怕将来有一天她也成了令妃的利用对象。
以前的她只是一个皇帝宠爱的公主,但归根到底也只是公主而已。
今年情况有了新转变,额驸之父科尔沁亲王过世,皇帝关照这个亲女婿,直接越过额驸上面的两个兄长,让额驸继承了科尔沁扎萨克达尔汉亲王的爵位。
扎萨克,蒙古语是“执政”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和硕亲王的爵位并不是虚名,而是有实打实的权力。
所以,现在和敬公主再也不是原来的普通公主了,她背后有着科尔沁蒙古的势力。
……
和敬公主现在很纠结,又喜又忧。
她对陆薇道:“你知道的,公主的年俸三百年,实在养不活一个公主府,就算有皇阿玛的赏赐也不够,所以额驸的爵位一定不能丢。但现在额驸当了达尔汉亲王,肯定不能像现在这样长待京城了,说不定我们就能回科尔沁去,唉!”
舍不得繁华的京城,更不愿意离开她的庇护者皇阿玛;但同时也舍不得到手的亲王位。
真是个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小公主,就连烦恼都这么奢侈!
和敬公主无知无觉,恨恨道:“都怪额驸没出息,既无战功,又无资历,不回科尔沁坐镇,根本没人服气他。”
陆薇忍着笑道:“他尚公主,当了皇帝的女婿就够了!”
和敬公主头痛,“蒙古人崇尚勇士,皇阿玛再看重他,他没本事也不行啊。庆母妃你帮我想想看,我到底要不要跟他一起回科尔沁?”
好吧,陆薇帮她分析,正色道:“圣祖康熙帝有一位恪靖公主,她是大清第一位嫁到漠北喀尔喀蒙古的公主,这位公主可不得了,当地人尊称海蚌公主,喀尔喀蒙古的王公贵族都要听她的话,你何不学一学她?”
和敬公主非常有自知之明,“我不行,我被皇阿玛与皇额娘宠坏了,恪靖公主能做的事,我没那个能力。”
陆薇摊手,“额驸现在只有皇帝女婿的名头,这就是他的金字招牌,他回科尔沁,你如果不跟着他一块回去,他连额驸的名头都不能拿出来唬人,所以,你肯定得回去。”
和敬确实可以凭着皇帝太后的宠爱,撒娇不去科尔沁,但她长大了,不能永远像小孩子一样依偎着父亲。
和敬公主陷入沉思之中。
陆薇继续道:“你现在京城,仰仗的是皇上的宠爱;等额驸坐稳了科尔沁亲王之位,你自己的地位只会更稳固。双重保障,不好吗?”
和敬迷惘道:“我只是不想离开京城。”
陆薇:“那就两边住。在科尔沁住烦了,就回京城,京城住一段时间,再回科尔沁,皇上每个一两年秋狝木兰,你不管是跟着他一起去,还是一起回来,都是极方便的。”
要是连这她都无法接受,那么陆薇觉得自己也无话可说了。
就听和敬公主叹了一口气,“只能如此了。”
然后又把额驸骂了一百遍没出息。
性情软和、优柔寡断这两种性格很难与成功男人联系在一起,很不巧额驸就是这样的性格。
当然,和敬骂归骂,这几年相处,两个娃都生了,她必定会为丈夫的前途考虑。
……
公主的事情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有皇帝的亲自保驾护航,她不会过得差,真在蒙古过不下去,收拾包裹回娘家,她依然是皇帝最喜欢的女儿,至于额驸还得给她负荆请罪。
现在宫里最重要的事情是皇后即将临盆的事。
农历四月二十五日,皇后那拉氏在万方安和生下了皇帝的第十二个儿子。
皇后生子,其意义自然比普通嫔妃更大,十二阿哥如今是皇帝唯一的嫡子。
尽管皇帝对皇后的满意度低于先皇后,但皇后毕竟是皇后,身份地位与其他嫔妃是截然不同的。
无论如何,能再得一个嫡子他是高兴的。
嘉贵妃前脚生下十一阿哥,皇后紧接着后脚就生下了十二阿哥。
对比明显,皇帝非常重视十二阿哥,在他出生后一连三天都去看望他,为此都耽误了给亲妈太后请安的正常时辰。
他看着十二阿哥,就想起了曾经的两个嫡子永琏与永琮。
永琏出生时,皇帝还是在皇父面前恭谨小意的宝亲王,他的绝大数心思要放在皇父,以及朝堂上。永琏刚出生的样子他早已不记得,对永琮却记得很清楚,永琮早产,先天不足,每次见他都是瘦瘦弱弱的模样,让人揪心不已;如今这个刚出生的十二阿哥,生下来足足有六斤五两,看着就非常健康,这令他十分欣喜。
皇后靠在软枕上,看着皇帝抱着十二阿哥久久凝视,眼里的温柔一览无余,她的心里也柔柔软软的。
老天爷到底待她不薄啊。
这一刻,十月怀孕与生产的痛苦全部都可以抵消掉。
她笑着对皇帝说起十二阿哥,“小阿哥只要喝饱了奶,睡好了觉,不哭不闹,乖巧可人。”
弘历笑道:“我看他仿佛认得人,知道我是他的皇阿玛,抱在怀里也不哭,只瞪着眼睛看我。前几日我抱十一阿哥时,那小子就哭闹不止。”
皇后温柔地笑,“我们十二阿哥最喜欢他皇阿玛了!”
弘历把孩子放在皇后身边躺下,两人围着孩子轻声说话,讨论这孩子到底像父亲还是像母亲,最后得出结论,孩子的眉毛像皇帝,眼睛像皇后……
两人几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温馨相处过,皇后心里涨得满满的,她很想哭。
弘历见她突然不说话了,问道:“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皇后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摇摇头,“皇上,我只是觉得自己现在是整个大清最幸福的女人。”
女人的感性,弘历是知道的,他揽住了皇后,“咱们好好培养十二阿哥长大。”
这个嫡子虽然比不上永琏、永琮曾经在他心里的地位,但对比其他孩子,弘历对他寄予厚望,他希望这个孩子能长成他心目中合格的继承人。
有子万事足,皇后自生下十二阿哥,有了母性光辉,整个人看着柔和许多,她现在把更加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十二阿哥身上。
十二阿哥一天比一天活泼可爱,有了孩子的润滑,她与皇帝的关系迎来了难得亲密和谐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