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避暑山庄待了六日,御驾重新启程回京。
走了半日,陆薇总觉得这路线不对头啊,热河(承德)往南去京城的话,比较近的路线是过古北口,再经密云、怀柔两县,最后抵达京城。因康熙帝酷爱木兰秋狝,几十年之间往来于京城、热河两地,这里的御道修得不错,沿途每个四十公里就有一座行宫以供休息。
如果不是队伍过于庞大,且带着老人小孩,普通人想要更快,把时间缩短到三四日完全没问题。皇帝出巡回家,怎么样十天也够了。
陆薇主要是发现越走越荒凉,天气也越来越冷,不像是往南在走,而是在继续向北。
在某处暂歇时,她把她的想法给太后说了,太后直接命令李昌盛去一趟皇帝那里。
很快皇帝就亲自过来了,他笑道:“皇额娘眼明耳聪,朕临时改了回京的路,不走古北口进关,而是先去多伦诺尔,再经宣化府回京。”
太后这里有一幅清朝疆域图,是皇帝送给她的,太后的兴趣不大,但陆薇却很爱啊,有事没事都爱去看一看,听到皇帝这么说,心里咯噔一下,这位看来是要抄远路啊,他难道都不考虑他的队伍中还有两个孕妇吗?
太后倒不介意在路上多待几日,问他:“皇后与纯贵妃怎么办?”
弘历自信道:“朕算过路程了,最多再耽误五六天,再说,宫里最好的御医都跟着,不碍事的,皇额娘尽管放心。”
他自己放心就行,太后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反正那都是他的嫔妃。
弘历特意道:“多伦诺尔是个好地方,等到了此地,朕陪皇额娘出去走走。”
太后无不可:“好。”
内蒙古大致是东西走向,而多伦诺尔位于它的中间位置。原本这里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地方,但因康熙帝而变得不同。
康熙三十年,皇帝帝亲自来到多伦,与喀尔喀蒙古(外蒙古),以及内蒙古四十九部在此会盟。
大家伙儿坐在一起开了六天的会,千万别小看这场会,康熙帝打着‘满蒙一家亲’的口号,讲道理,摆大炮,最后凭着清朝当时强大的整体实力,以及康熙的个人魅力与能力,开完这场会后,外蒙古从此纳入清朝的版图。
这是康熙的伟大功绩之一,陆薇猜想乾小四可能是突然兴起想去看看他祖父走过的地方。
御驾到达多伦后,自有当地的蒙古诸部接驾。皇帝赐宴,与他们吃肉喝酒聊天,肯定少不了回忆圣祖当年的丰功伟绩。
第一天开大宴,第二天皇帝则去参观康熙帝当年在此建立的汇宗寺,接见各种和尚喇嘛,考察本地的宗教政治。
此时已是农历十一月,天寒地冻的,实在不适合来个大阅兵,弘历无奈之下只能放弃阅兵。
正事都办完了,这下子他该打道回家了吧。
但他偏不,他还得再盘桓一日。
最后这一日,弘历邀太后出去微服私游多伦城。
……
这日天气并不好,天空阴沉沉的,天空中时不时飘着雪粒子。
太后她老人家身体再好,再喜欢旅游,也不想出门啊,更何况只是一个北方草原上的小城,能有什么好逛的!
太后婉拒:“今早起床有些咳嗽,已经瞧过了御医了,说是不能见风。”
陆薇、娴贵妃,巴林氏三人都待在太后屋子服侍,太后把她们三人一指,“皇上若不嫌弃,让她们陪您去吧。”
自己的嫔妃,有啥好嫌弃的,陆薇怕冷,主动避开皇帝的目光,专心致志替太后扒烤栗子;娴贵妃跃跃欲试,一双期盼的眸子看着皇帝;巴林氏有自知之明,她是新人,位份地,而且跟皇帝一点也不熟,肯定没戏。
但皇帝头一个排除了娴贵妃,她太板正了,跟她出游很沉闷,没意思,他的目光很干脆略过了娴贵妃。
娴贵妃心里有几分失望,面上笑道:“皇上,我向您推荐那常在,她是蒙古人,熟知此地的语言民俗,不如让她陪您去?”
她话音刚落,那常在巴林氏就道:“娴贵妃娘娘,蒙古非常大,我是昭乌达盟巴林部,这里是新林郭勒盟察哈尔部,两地相隔甚远,我以前从未来过,对于此地的语言民俗,不敢说熟悉。”
娴贵妃:……
她本来是想给巴林氏这妮子机会,但是巴林氏足够蠢的。
弘历根本也没想过让巴林氏陪他,直接点兵:“庆嫔陪朕去!”
陆薇还能说什么,风帽、毛裘、手套、羊皮靴子四件套,穿戴完毕,只有一张秀气的脸庞露出来。
弘历见面就毫不客气地嘲笑她穿得像一只熊。
还能不能友好的一起逛了?
陆薇扯扯嘴角,“既然您嫌我穿得不好看,那我回去了,不碍您的眼。”
弘历连忙拉着她,笑道:“朕开个玩笑,别生气,这里天气太冷,衣服穿得臃肿大家都不好看,但你看,你还是这条街上最漂亮的。”
陆薇再看他的装扮,同样是大毛衣服,男人骨架高大撑起来了,要是他再把脸晒黑一点,骑上马就很有套马杆汉子的味道了。
皇帝算是微服私巡,带上嫔妃一位——陆薇;太监两位:李玉、胡世杰;侍卫若干。
一行人走在这多伦城的大街上,格外与众不同,一点都不低调,旁人可能不会想到皇帝,但一定会猜到这一行人肯定是跟随皇帝过来的王公大臣们。
……
生活在繁华的中原大地的人们看多伦城,只觉得土、小、旧、破。
但皇帝却对陆薇介绍道:“你千万别小看这多伦城,它是漠南蒙古的第一座城镇,自圣祖多伦会盟后,逐渐形成今日的规模。”
多伦城虽不算大,但城镇该有它都有,城墙、城门,城内的商业住宅,官府衙门、寺庙等等。
额尔腾河从东向西贯穿整座小城,多伦城最繁华的地方就集聚在河流两岸。弘历带着一行人沿着河边缓行。沿路有很多商业会馆,陆薇听到了很熟悉的汉话,惊喜道:“原来有汉人来这里经商!”
弘历指着某个店铺的招牌给她瞧,陆薇一看,顿时乐了,招牌上有汉满蒙三族语言,汉语写着张记茶肆。
哈哈,比紫禁城宫殿的牌匾上还多了一种语言。
中国人自古有经商的天赋,天南海边的客商汇集多伦城,到处都能听到熟悉的汉话,陆薇越逛越发现很有意思,关内城市有的商业这里都有,茶楼酒肆不说,还有香粉首饰店,甚至还有一家店面主营苏绣、苏扇,看来哪里都不缺有钱的消费者。
当然,多伦城也有他独特的地方,陆薇发现城里的大小寺庙特别多,和尚也特别多,她大为惊讶,问弘历:“四爷,为什么建这么多寺庙?”
弘历只是简单道:“蒙古诸部自来信奉喇嘛教,圣祖在此设汇宗寺,意在将这里变成喇嘛教朝奉圣地,是以寺庙所聚集在此。”
陆薇明白了,“因蒙古诸部常年不和混战,因此圣祖要用信仰手段来团结他们。这里的僧官们都是朝廷任命的?”
弘历颔首,笑道:“一点就通,对。”
他问陆薇要不要进去看看?
喇嘛教,那就是藏传佛教了,陆薇不了解就不进去了,如果是玄奘法师的那个大乘佛教庙,她还可以进去拜拜。
她不愿去,弘历也不勉强。
他问她走累了吗,是否要歇会儿?
陆薇摇头,“不累,我以前在畅春园时,每天足足可以散步一个时辰,我很能走的。”
那就继续逛。
天冷,街上的人很少,李玉、胡世杰,还有那些侍卫们不远不近在后面跟着,大多数时候都是弘历在给陆薇介绍这座多伦城,如果某处康熙来过了,他则会重点介绍。
陆薇很纳闷:“您真的是第一次来吗?”
弘历用一种朝圣般的语气说:“我让画师画过多伦城,但我也是第一次来,只不过我在梦里已经来了无数回了,这座多伦城深深地印在我心里。”
他说这话时,仿佛多伦城是他的爱人一般。
这是他最崇敬的祖父圣祖皇帝亲手缔造的城市,弘历负手而立,站在额尔腾河,看
着滚滚河水流,道:“当年喀尔喀蒙古十数万人南归大清,圣祖以极大的魄力收容他们,不惮于与噶尔丹开战,只可惜天不暇年,他未能完全平定准噶尔部,可惜先帝未能完成他的遗志。朕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拿下准噶尔部,完成我祖父未竟之志!”
挺好的,中国的版图当然越大越好,陆薇就说:“五十四年前,说不定圣祖皇帝也曾像您这样,看着额尔腾河的河水,心中谋划着如何攻打噶尔丹呢。四爷您一定能够心想事成。”
日后他不但拿下了准噶尔部,还搞定了西域,并且给它起了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字,叫做“新疆”。
弘历说什么,她都能接的上,而且还说能到他的心里,弘历不禁感叹道:“朕原本很遗憾不能带太后来看这座多伦城,现在带了你,同样很好。”
陆薇秒懂领导的意思,“我回去后会将今日见闻一一讲给太后听的。”
弘历又道:“你知道朕为什么想让太后来这里看看吗?”
这个还真不知道,难道是让太后了解先人的创业的伟大?
陆薇摇头。
弘历道:“朕是想让太后明白朕为什么执着于嫡子。”
啊,原来是想解释他为什么总是嫡嫡道道。
可陆薇更加纳闷了,“太后看过多伦城之后就会明白吗?”
因为他继承了祖父的遗志,所以连同他祖父原来效仿汉人王朝嫡子继位的那套也一并继承了?
是这样理解的,没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