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二更

    柏贵人为她的父兄向皇帝讨官,因此被皇帝彻底厌弃。一个失宠的嫔妃自然不会有人帮她说话,尤其是柏贵人在她最得宠的时候没少得罪人。
    她的妹妹小柏常在是第一个为她说话的嫔妃。
    看得出来小柏常在怕得要命,说完那番话后,就紧紧闭上眼睛,再也不敢看皇帝。
    出乎她的意料,皇帝并没有生气,而是道:“朕不会让人砍掉你的脖子,你把眼睛睁开。”
    小柏常在终于睁开了眼睛。
    皇帝问她:“是柏贵人让你帮她说话的吗?”
    小柏常在讷讷道:“是。”
    皇帝:“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姐姐犯的是什么过错?”
    “知道,”她咬咬唇,“我姐姐为父兄讨官,实则是干涉前朝之事了。这是宫中大忌,嫔妃不可干涉朝政。”
    弘历再次问道:“既然你都明白,为什么帮她说话?”
    小柏常在脸上还是那么的怯弱,嘴里说的话却很坚毅。
    “我家本是小户人家,全赖姐姐进宫成了嫔妃,家里才越过越好,后来更是被抬了旗。姐姐她为家里付出了这么多,即使她犯了错,我也不能不管她,这是我欠她的。”
    她的嫡母在家里屡屡说柏家的好日子都是姐姐换来的,她的姨娘则说姐姐进宫是享福的。可是小柏常在进宫这些日子,过得很艰难,她家是汉人半路入旗,算起来也没几年,根本比不过那种内务府的包衣旗人世家。小柏常在进宫之初,完全不懂宫里的规矩,当宫女时很受了些苦头;虽然她很快就被皇帝宠信当了嫔妃,但明里暗里依然被人排斥。
    由己推人,她同情姐姐,这也是她为柏贵人说话的最重要原因。
    但在弘历眼里,不管是柏家的日子变好,亦或是抬旗,那都应该感谢他这个皇帝,而不是柏贵人。
    他道:“你姐姐柏贵人深受皇恩,却辜负了朕,落到今日的下场,纯属咎由自取。朕自问对她已经从轻处罚了。”
    小柏常在脸色苍白,慌忙起身,双膝并拢,跪在了皇帝脚边。
    “奴婢无知,请皇上恕罪。”
    弘历笑了笑,道:“你愚笨至此,却也算是有情有义。朕今日就免你一罚,下不为例。”
    一个天真愚笨的小女子,不知世事,处罚她也没有什么意义。等她在这个宫廷待久了,自然会知道什么是皇恩。
    小柏常在伏地叩头,“奴婢谢皇上宽恕。”
    弘历吩咐李玉:“让人送柏常在出去吧。”
    李玉带小柏常在出了燕禧堂,随口喊了一个小太监送她回去。
    他今日也算是大开眼界,在这宫里嫔妃们各个都是聪明人,就算有那看着傻乎乎的,但人家那是大智若愚,这小柏常在是真的傻。
    皇上喜欢的汉人妃子,各个都是聪慧伶俐的,这小柏常在比不过她姐姐,在这宫里的前途也只能这样了。
    ……
    极少有那种嫔位被传侍寝后,又被送退回,哪怕皇帝不想召人侍寝,只是陪着吃个饭,红袖添个香,也会把人留在养心殿住一晚上。
    次日,众人都知道了小柏常在被退回的事,在给皇后请安后,众人出了长春宫的大门,有个贵妃常在们当着她的面蛐蛐了好几回,小柏常在的眼泪都快被逼出来了。
    最后是婉嫔替她解了围。
    她对那些贵人常在们说道:“大家都是皇上的嫔妃,是要一辈子长处的姐妹,你们嘴里多少留点情面!”
    她素来是脾气极好的人,别人都肯给她两分薄面,纷纷道:“我们没恶意的,就是给小柏妹妹开个玩笑罢了,既然婉嫔娘娘这么说了,那我们就不开玩笑了。”
    小柏常在哽咽道:“谢谢您。”
    婉嫔叹道:“这宫里的每个人都不容易,她们也就嘴上说说闲话,你自己也要想开些,别当回事就行了。”
    小柏常在含泪点点头,跟着婉嫔一道回延禧宫了。
    看完了全场的令嫔忍不住道:“婉嫔姐姐也爱管闲事了些!”
    柏家两姐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知道小柏常在是个什么性子,她姐姐一点都不是省油的人,小柏也不过是在为大柏还债罢了。
    陆薇笑道:“她就是那样的性子,以前我们一起住咸福宫时,她对我们也挺好的。”
    两人携着手有说有笑,陆薇抬眼之间,不经意地与舒嫔的眼睛对上,大家行平礼,互相之间点头示意。
    令嫔忍不住叹道:“她越来越好看了!”
    几年过去了,曾经稚嫩的小姑娘们都已经长大,舒嫔这一年来出落得高挑明艳,已经开始逐渐褪去小姑娘的青涩。
    陆薇在心里暗暗说一句,可惜都便宜乾小四了。
    舒嫔其实挺好的,陆薇与她也聊得来,可惜隔在两人之间的问题无解。没办法,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民族矛盾也是一个影响团结的极重要的因素。
    另一边舒嫔也在打量陆薇与令嫔,直到坐上轿子,脑海中都一直回荡着她们的影子。
    如今她们二人也都是嫔了呢,跟自己的地位一样了。
    旁人都在进步,而她这几年都在原地踏步。
    舒嫔不是不焦急的,诚然刚进宫的她是淡然的。可是后宫就是一个权力场,她淡泊名利,就是不思进取,那些出身低贱的人就会压在她头上。
    今日她与庆嫔、令嫔两人平起平坐,他日呢?她们爬上妃位,那她是不是还要屈身给她们行礼?
    谁不想高高在上,超然于众人?皇贵妃之争,娴贵妃使尽了手段,才能勉强压制住嘉妃。只有没用的人才会安于一隅。
    舒嫔一直在等待机会。
    她姐姐傅恒的夫人纳兰氏再三告诉她不要急,皇上迟早会看到她。
    ……
    东巡的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进行中,但到了六月底发生了一件大事。
    川陕总督庆复回营途中,在瞻对遭遇强盗打劫,下瞻对土司班滚公然包庇贼首,庆复因此上奏言明班滚行为放肆,有不轨之心。
    瞻对位于四川西部,藏民居于此,此地又分为上下瞻对,分别居于雅砻江两端,虽然早已臣服大清,定期向清廷纳贡,但因其地势复杂,民风彪悍,部落之间经常武斗,如此,又怎么会真正臣服清廷?
    庆复这个清廷堂堂封疆大吏被抢劫,谁人会这么大的胆子,背后极可能是班滚在暗中操纵。
    瞻对地区是入藏的重要门户,清廷
    要想有效控制藏地,必须要拿下瞻对。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势必要出兵瞻对,剿灭当地土酋。
    宫里的众人以为发生了这件大事,皇帝应该不会再东巡了吧。
    谁知,皇帝丝毫不受影响,打仗一点不耽误他“旅游”。
    虽说后宫不干涉内政,但这已经不算是内政了,而是边境土酋对大清有不轨之心,大清的边疆危矣。
    太后她老人家尽管是温室里的常青树,依然忧心无比。她是大清国的太后,大清国就是她自家的,能不担心嘛。
    雍正九年,清廷与准噶尔的和通泊之战惨败,数万清军身死战场。一时之间,整个京城八旗人家户户披麻戴孝,哭灵的声音甚至能传到紫禁城里面。这是先帝的噩梦,也是太后至今仍觉得恐怖的事情。
    太后对皇帝道:“不如将东巡延后再说,眼下还要更重要的事,皇上您就留在京城吧。”
    弘历目光扫视屋内众人,“是谁把这些事告诉太后的?徒惹她忧心!”
    太后连忙道:“我又不是聋子哑巴,这样的大事怎好瞒过我?”
    弘历笑道:“这不算是什么大事,泱泱大清还怕对付了不了几个蟊贼!东巡之事不必押后,如期启程,您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跟着儿子去塞外好好的散散心。”
    说完他看了陆薇一眼,陆薇知道又到了她该说话的时候了。
    “老佛爷,您想想看,自皇上登基以来平定苗疆,与准噶尔部议和,哪一样事情不是处理得妥妥当当的!这次对瞻对的剿伐,也必然不再话下,皇上是圣明天子,天底下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天啊,她真是昧着良心在给乾小四夸夸夸了。
    太后虽然时不时与皇帝儿子闹个小矛盾,但从内心根本来说,她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非常自豪——他比他的老子强,未来是可以与他的爷爷圣祖皇帝并肩而提的。
    她于是道:“我自然知道仗是必胜的,只是战争一定带来伤亡,我只是怜惜那些在战场上丢掉性命的八旗子弟。”
    弘历掷地有声说道:“老佛爷慈悲,但八旗子弟既已深受皇恩,自当以命报之。朕同样怜惜他们,但这仗必打不可!”
    眼看着气氛又严峻起来了。
    陆薇忙道:“皇上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老佛爷,您要相信皇上,必定会用最小的伤亡换来最大的战绩。”
    弘历冲着陆薇点点头,笑道:“正如庆嫔所言。皇额娘,您就想想等去了塞外,要是吃腻了蒙古的手把羊肉,思念京城了该怎么办?”
    太后也知道不可再继续说下去了,顺势转向别的话题。
    一旁的娴贵妃看着心惊。
    她并不在乎什么战争不战争的。她看到皇上与陆薇配合默契地哄太后,陆薇似乎比她更会讨皇上欢心,而太后面前却也越来越不需要她了。
新书推荐: 再凶我就哭给你看 秦炎 真相 金手指是一见钟情 此情深入骨 成长之路[慢穿] 玉露凝棠 新神权时代 我在八零搞运输 她死后的第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