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回来了

    “是,分了地了,咱们大队也按了电话,现在干啥都老方便了。”
    82年土地分包政策终于开始彻底执行了,按照户口分地。
    陆家老两口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坐不住了,死活要回家,看看自己分到的地。之前俩儿子都落户到这边村里了,地自然就要在这边分,家里孩子多,能分到不老少呢。
    大伯送老两口回去,看到分到手的六亩地,还挺高兴,“离家近,修了水渠,浇水也方便。不过爹娘现在也不咋跟这边住了,就把地租给二爷爷家这边了。”
    二爷爷家儿子孙子特别多,分到的地也不少,又租了老三家的六亩地,足足够吃了。
    “以后养鸡养猪也不管了,咱爹娘说这院子没人盯着也不行,让二爷爷家几个大娘婶子过来看着,一年到头烧个炕什么的。院子里还能种菜,养鸡。猪圈也搭起来了,能养四头猪。年前杀了猪灌香肠,给燕城那边寄。”
    现在电话收费都是双向的,白清霖给白家安了电话,原本说要给陆家也安一台,后来想了想安到了用来接活儿的裁缝店门口,做公用电话,还能赚点儿钱。
    陆大伯也没敢多说话,看着表说了两分钟,就连忙挂了电话。
    张村长看着陆大伯,满脸羡慕,“老哥哥你现在都成了燕城人了。”
    陆大伯摆摆手道:“去燕城也是种地的,农村人。”
    “那也是燕城的农村人,”张村长问,“那边好玩不?去爬长城了没?故宫看了吗?”
    其实这些陆大伯早就都看过了,平时农闲没事,媳妇又在广城,他就跟自己做公交车去城里。一个是看望自己老父亲老母亲,第二个就是借自行车周围转转,逛逛。
    他们也跟这边买了个院子,出门走几分钟就能到后海,后海边上有不少老头老太太溜达呢,看上去特别惬意。
    不过那个院子收拾完了就没住,等金柱结了婚就可以第一个搬进去了。
    他俩的媳妇儿也寄回来不少钱,意思是再跟这边买几套院子,回头几个儿子好歹一人分一套。
    寄回来那老些钱,兄弟俩拿着手都哆嗦,直接把存折给了陆奶奶,让她看着买。
    不过这些可没法跟村里人说,财不露富还是知道的。
    “看过了,”大伯憨憨笑了笑,“金宝和小白知青带我们去看的,不过平日里也没空玩,那边也分了地,不得干活?家里还有个裁缝门市,天天也忙得不行。”
    家里那个裁缝门市是真的忙,最能干的妯娌俩不在,堂家的兄弟姐妹就得撑住。他有个堂侄子叫金虎,今年也就十四五岁,读书一塌糊涂不成样子,干活也一般般,但特别喜欢做衣服,脑子还灵活。
    霖霖都说了,回头金虎去他那边培养培养,要么就是个好设计,要么也能做个好板工。
    男人做衣裳又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城里那些老裁缝,十个里面八个都是男的。
    “也是,你们那边也分了地了。”张村长想了想,还是有点儿羡慕。燕城那边没有这边冷,人家能种两季庄稼,收一茬冬小麦立马种玉米,还能间点儿黄豆啥的。两季庄稼,可比这边能多赚不少钱呢。
    等处理完这边的房子和地的事儿,陆奶奶就迫不及待要回燕城了。陆爷爷倒是还想留在老家和许久没见到的老哥几个喝几天酒,但陆奶奶不让。
    因为她还有合伙的生意要做呢,耽误了这半个多月,得少赚不少!
    陆爷爷:……
    没办法,现在这老太太可能赚钱了。自从她跟白家老姐姐关系好了,又对那一块熟悉了,直接就发挥出了东北特色气质——社牛。
    如今谁家的门她都进得去,谁家的话也接得上,方圆几里地,没她不知道的八卦。
    而且每卖出去一套房子,少了也能分几块钱,多了能分到上百块,老太太天天美的晚上睡觉都在哼曲子。
    “钻钱眼儿去了,这老太太。”陆爷爷跟大儿子吐槽。
    陆大伯只是呵呵笑,他娘这两年跟燕城住的,越来越年轻了。瞅穿的这个外套,还带着花儿呢。以前年轻的时候都未必这么穿过。
    他们这一走,再回来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村里人无比感慨,再次讨论起陆家撞了大运这件事。
    没多久,周木匠也回来了一次,打算再带几个徒弟出去。
    家具厂生意好,又是学徒工又是临时工招了不老少,但周木匠还是惦记自己老家。跟陆向阳商量了一下,看看能不能给老家几个名额,再带几个年轻人出来。
    这次名额有二十个,十个男的十个女的,都是要去做学徒工。
    原本陆向阳不想招女生,但白清霖的意思是如今政策就是妇女能顶半边天,而且女孩子在家里没太多出路,带出来不但能学点儿手艺,以后兴许还能找个更好的人家,比在村里要强。
    陆向阳还是有点儿老观念的,不过也十分听话。实在不行就让女学徒学着做销售,看门店,反正总有用得着的地方。
    二十个名额,十个给村里,十个给外村。可着好苗子挑,哪怕是女同志,也得要读完小学的才行。
    也正是因为这样,最近村里不少人都让家里女孩读书了,读了书好歹能有个出路,不读书那就只能跟家里种一辈子地了。
    二十个年轻小伙子大姑娘,跟家里签了保证书,开了介绍信,浩浩荡荡的跟着去了燕城。
    这次还有陆家二爷爷的一个孙子一个孙女,都是读书实在读不下去的那种。小学勉强毕业,初中念了一年就怎么说也不想读了。不过干活都勤快,有眼力价,手也灵巧。
    女孩儿原本着想要跟家里婶娘学裁缝的,但有了这次机会,干脆去了燕城。
    他们也跟燕城那边说好了,男孩去学木匠活儿,若是女孩实在学不来,去村里跟着学裁缝也可以,当三年学徒,回家就能开个小店。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偷摸开店了,还有摆摊的,别的不敢卖,但是弄点儿吃的去大工厂跟前卖几个钱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没人去家具厂门口吆喝卖吃的,主要是家具厂现在条件好了,愣是不知道从哪里的国营饭店挖了俩大师傅,一个做白案一个做红案,把之前只会炖菜的大师傅挤兑的都没处站了。
    那个大师傅不甘心自己成了二厨,不知道从哪里弄了点儿巴豆粉撒咸菜缸了,想要这俩占位置的一个好看。
    结果被加班饿了寻思从厂里自己简单做点儿吃的陆向阳撞了个正着,直接原地开除。
    总之,有了这俩大师傅,家具厂食堂比之前强太多,总算不会被人说是吃猪食了。因为饭菜味道好,还有人偷摸进来买个小炒,毕竟比国营饭店还便宜好吃呢。
    后来也不知道陆向阳怎么想的,直接跟食堂开了个侧门,面对大马路,到了饭点儿,除了供应职工,还能供应外带,算是给家具厂创收了。
    家具厂能有这个底气,其他厂子可没有。也并不是每个厂子的食堂饭都值得外卖的。
    陆向阳安排好家具厂的事,就要跟白清霖去鹏城出差了。
    陆金宝也毕业了,打算继续读研,不过他跟楚秀的事已经过了明面,两家大人都相看过了,新房就是一个四合院,新家具都搬过去了,到不是家具厂自己打的新式家具,而是收回来修整好的老家具。主要是这些老家具跟四合院般配,弄个新家具摆进去也不像回事儿。
    楚秀从小跟着爷爷耳濡目染的,自然知道老家具的好,压根不嫌弃,还喜欢得很呢。
    等陆向阳和白清霖从鹏城回来,这俩人就正式要举办婚礼了。不过不是从海淀那边村里办,而是从白家这边院子办,去楚家接了新人,再去新房那边的院子。
    一开始陆老爷子还别扭呢,但是陆奶奶不别扭,她的人脉都跟这边呢,去村里办有啥意思?跟村里那边人也没有那么熟。再说了孙媳妇是城里人,从城里办显得也好看。
    虽然陆奶奶是有点儿虚荣了,但楚家人却非常开心。这是看重自己孙女啊,否则哪里用得上这么上心?
    白家老两口也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也跟着里里外外的张罗。最重要的是陆金宝成亲前几天,白若晴和大伯娘他们都会回来。
    这一走将近三年没见到了,回来一趟太麻烦,再加上孩子还小,也不好折腾。
    现在孩子大了些,全程卧铺,也不过四五天的工夫就到家了。
    鹏城这边现在还是很穷,毕竟要九几年才会发展成特区,成为特区之前,这里一直都是个小渔村。有点儿本事的都往外跑,或者直接找关系去了对岸。
    至于鹏城的地,那也十分便宜。
    鲁厂长虽然不明白为什么陆向阳他们要来鹏城买地建厂,但目前看到这边政府的人那么热情,心里似乎有点儿懂了。
    这边建厂就可以在这边招工,好歹给这里的人多一些工作的机会。毕竟这次要买的地很大,厂子也要很大,能招不少人呢。
    还是小陆小白仁义啊。
    如果他这番话跟白清霖说了,估计得把白清霖吓一跳。
    当然……呃,有那么一些吧。但主要是因为以后这里的地会涨价啊,再过个十几年,几千几万块的地皮能涨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他不趁机多买一些占着,以后咋当包租公躺平啊!
    买了地还要买房,借口给来这边开荒的职工当宿舍用,又挑了十来处不错的老房子买了。这些房主都不想要钱,就要黄鱼,估计着就是想去港城那边发展。
    政府来的人都见怪不怪了,这边三天两头有人偷渡出去,不少村子都十室九空的,压根管不住。
新书推荐: 和暴君成为契约夫妻后 有利可图(一见钟情 1v1 h) 旧梦难安(bg,清水文) 庶兄在上(骨科,强制) 姜荻 穿进末世后毛茸茸他靠撒娇成团宠了 和同事相亲之后(1v1 双处 ) 这人设太奇怪啦[快穿] 海王兄妹今天掉馬了嗎?(骨科) 无情道被迫沾花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