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李斯离开
韩非不知道李斯为何会有这般变化,他现在更想通过辩论之争,一窥李斯之变,往什么方向。
两人彼此一礼后,辩论开始,这一次的李斯,并无前两次那般的急切想赢的反击感,也没有想着只去找师兄韩非所述中的漏洞去反击。
他在听,认真的听。
他在吸纳韩非之谈,总结韩非之想,从而结合自己的所学,有所演化。
韩非发现了,他却并没有停止,他也与李斯一样,都在吸纳对方所学所问。
两人已经不像是辩论之争,更像是互相请教,共同探讨着,尝试着去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记录两人辩论相争的几个人此时只觉呼吸都急促一些,听着两人小到一些问题的解决之法,大到一国之政的利弊,再到天下时局的推演,生怕记漏了哪怕一句。
观战的人们,听懂的人,此时心中打颤的人也有不少,即是激动,也是害怕。
辩论总要有结束之时,这一次,还是平局。
儒家掌门人发表了讲话后,辩论就此结束,众人散去,却三三两两争辩起来。
“你可以赢的,但你却刻意忽略了你所占据的优势。”
韩非目光复杂,他从来没有低看过李斯,今日的李斯,让他压力很大。
“师兄,你我做出的选择,注定都要去做很多事情。”
李斯神色平淡,看了看韩非,微笑道:“师兄要走的路,很难走。”
“而我要走的路,前方也阻碍重重,所谓的优势,今日胜了师兄,并无多大的作用。”
韩非的目光,锐利锋芒毕露,问道:“所以,你把你自己也拉入了局中吗?”
伸手接了落下的雪,李斯微微点头,笑道:“师兄,希望将来,你给我的惊喜要更多一些。”
“你会死的。”,韩非悠悠出声。
“我很怕死,也很功利。”,李斯笑了笑,目光却是无比的坚决,他眺望远方,气势散开,如山如岳。
“我只要知道一点就好了。”
“会有一个个人,在我李斯前进的道路上,挡下刀锋。”
“或许我的解决也会是惨死,但我最终,还是会留下什么的。”
“对,一定会留下什么的。”
李斯踏进了风雪中,昂首挺胸,不惧风雪,往前走去。
他的背影,挺拔如高山耸立,韩非安静看着。
“哈哈哈哈……”
一声畅快大笑,韩非也走进风雪之中,两人一前一后,消失在白茫茫的落雪中。
“你真是给了老夫很大的惊喜。”,荀子喜形于色,一点不留恋将挂在腰间的玉佩摘下,丢给赢子非。
赢子非接过玉佩,差点流口水,然后小心翼翼放进怀里。
见他这般反应,荀子莞尔一笑,道:“若你能经常蕴养,书读百遍,自有奇异。”
“夫子,不会影响您问道破关吧?”,赢子非问了起来,这玉佩,用修仙的说法,可就是荀子的证道法器。
“等你到了一定境界,你就懂了。”,荀子微微一笑,随即一副老顽童模样眨眨眼道:“老夫是读书人,不喜拳脚,有书在手,何处不是问道之地呢。”
闻言,赢子非便心安理得收下玉佩。
“老夫很好奇,你是如何解决了李斯的心中郁气的?”
赢子非先给夫子倒了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才道:“夫子,我只是给了他一个目标而已。”
“什么目标?”,荀子又问。
“商君变法强秦,奠定了秦国能够东出的底蕴。”
“如今天下大势,已在秦国之手,秦国有着一个很好的舵手,但这艘船,该是什么模样,得有一个人去建造。”
“李斯,就是我选定的这艘船的重要建造者之一。”
“法家之法,重在变化,不合时宜之法,必生祸患。”
“李斯要做的,是一次立法上的变法,是要去开创一个新时代。”
荀子微微吐了一口气,随后大笑起来,原来如此吗。
难怪李斯郁气尽去,已入问道之路。
樊牢尽去,前路茫茫又如何,无非一死而已。
“夫子,您就不担心将来您这两弟子,都会死得很快吗?”
赢子非言语调侃起来,荀子眼睛眯了眯,呵呵一笑道:“问道而行,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路,纵使半途身死,老夫也为他们高兴。”
“夫子倒是豁达。”,赢子非眼珠子转了转,笑道:“不过我在这方面,到有不同的见解。”
“哦?”,荀子问道:“你且说说。”
“夫子作为他们的老师,自当是护道人。”
“我也知道夫子因为一些事情不方便有大动作,但夫子想要帮他们,办法很多的。”
荀子看着赢子非,似笑非笑,仿佛直接看透了赢子非一般。
赢子非也不觉得尴尬,呵呵笑道:“夫子有大学问,还能收下一些弟子教导。”
“等这些弟子出师,不就是李斯与韩非的好帮手吗。”
“呵呵,你倒是好打算。”,荀子嘴角扯了扯,以他所见,这天下局势,就算他再收下几个弟子教导,韩非也等不到他师弟们出山之时。就韩国那国力与内部问题,一旦秦国完成内部的休养生息,下一次的兵临城下,可就不是到新郑而退,而是灭国了。
“你要帮李斯,你就直说,何必如此弯弯绕绕呢。”
赢子非笑了笑道:“夫子,我这不是担心秦国内部引发反弹吗。”
“我一旦插手朝堂,秦国朝堂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有些事情,我可以去做,但不能亲自出手。”
荀子摸了摸胡须,想到了什么,他看着赢子非,目光中有着审视。
“你此次前来小圣贤庄,目的就是李斯吧。”
“如此说来,老夫本不该头疼的问题,却让出了玉佩让你去解决,白白让你得了大便宜。”
“如今你又是一副撺掇老夫再收弟子的蛊惑模样,你不会都给老夫挑选好了人选吧?”
“夫子圣明。”,赢子非直接承认了,荀子眼角抽了抽,这个时候,他真的为赢子非的那些年轻一辈对手默哀。
就这小子目标明确,不断钩织着自己计划推行,并且将能够利用的力量利用到极致的手段与能力,难怪燕国太子燕丹几次吃瘪了。
“五年之内,老夫不想再收新的弟子,儒家内部会因诸子百家道争而起有大变,身陷其中,老夫总要去做一些事情的。”
“那就五年之后。”,赢子非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大秦学宫看似轰轰烈烈,但卷入其中真的很麻烦,赢子非要的是孤立一系的人手。
而荀子,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敢批圣批儒的儒家大贤,教导出了韩非,李斯等法家牛人的家伙,不用担心他的教学能力,也不用担心他的弟子偏向儒家。
“老夫很好奇,你就这般肯定你带来的人,老夫会收下?”
荀子有些看不明白赢子非的想法,赢子非却是神秘一笑,自信道:“夫子到时候肯定会收下的。”
虽然不是历史上的轨迹,可赢子非他还是能找到相关联的人的。
反正就去找刘邦的班底,先挖挖墙角再说。
他也找过刘邦,可刘邦却没有在老家当混子,而是不知去了什么地方。
这种事虽然让他有所警惕,但也不会有多重视,最多也就是有人看到了刘邦的奇特,把人带走,去做一些布局而已。
他要做的,是一步一步改造秦国,而不是去费尽心思追杀刘邦。
秦国的体系没有变化,到时候就算杀了刘邦,也会有另外的王邦或者什么邦的出现。
荀子深深看了赢子非一眼,笑道:“那老夫就拭目以待了。”
……
“老师,弟子不等春风来,要走了。”
两天后,李斯收拾好了行礼,来老师荀子这里拜别。
“风雪很大,前路漫漫,每一步,走得稳当一些。”
荀子叮嘱着,他看着李斯的目光,都是满意。
李斯大礼而拜,目光坚定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好!”
荀子大赞,取来书简十卷,而后又取来一柄剑。
他将剑轻轻抚摸,道:“此剑无名,却是老夫锻造。”
“此剑将来何名,由你名之。”
“老夫会在小圣贤庄等待着,等待着这柄将来会有名字的剑,名扬天下。”
李斯大礼而拜,这才准备双手接剑,荀子一笑,却是亲手帮他挂在腰间。
“斯,拜谢老师。”
李斯走了,风雪交加中,一辆马车,出了小圣贤庄,出了桑海城。
“老师,弟子要等春风到来才离开,会不会晚了一些。”
目送师弟李斯离开,韩非总有一种压力感。
“你是在畏惧吗?”
荀子淡淡出声,韩非摇了摇头道:“弟子没有畏惧,只是急迫。”
荀子转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以前,李斯将自己困在樊笼中,眼中所见,不得风景三分。”
“非,束缚着你的樊笼,你什么时候又能跳出来呢?”
韩非目光一暗,随即苦涩一笑,他看到了自己被困的樊笼,但他却不想跳出去。
“老师,弟子还是要去放手一搏。”
他的语气,无比的坚决,荀子只是点了点头,边走边道:“不去走过一趟,你又如何甘心。”
“非,老师等你跳出樊笼那一天。”
韩非看着老师的背影,默然无言。
他真的有跳出樊笼的一天吗?
韩非的目光,又转向李斯离开的方向,轻声呢喃着。
“师弟,以前的你,以我的出身为你心中所卑微。”
“你有何尝知道,我也在羡慕你的出身,自出樊笼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