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毗邻香江,多年以来通过某些特殊渠道,香江的许多流行事物总会以相对滞后的速度在广东流行开。
时装丶流行歌丶影视剧------漫画也不例外,这些年一直都在广东有一定的受众和市场,只不过因为政策原因,这些东西没办法拿到台面上来说而已。
期刊行业有过刊一物,即过期杂志,
过刊与二手杂志不同,东西仍旧是全新的,属于当期销量不佳的库存,通常积压到一定时间,出版社书商便会以低廉的价格处理给二手书商。
香江的一些漫画杂志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流入了广东,并滋养出了国内第一批漫画受众。
李士非身为出版界资深人士,他对这其中的内情很了解。
他心中思付着陶玉书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这两年来,国内的纯文学期刊销量肉眼可见的衰落下去,花城出版社的《花城》和《随笔》也没有逃脱这样的大环境。
虽然还没到办不下去的程度,但实打实的是没以前过的滋润了。
严肃文学对于大众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下降。
反观那些通俗文学杂志或者其他专业领域的杂志,如《故事会》《大众电影》《武林》等杂志却如鱼得水。
广东本地的岭南美术出版社在80年就创办过一份《周末》画报,凭藉着连载的几部连环画,这份影响力仅限于广东及周边几省的画报杂志最巅峰时曾创下过150万份销量。
如果花城出版社能够创办一份漫画杂志的话,倒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路径。
但问题在于花城出版社没有办漫画杂志的经验,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和资源。
至于之后引进玉郎机构的漫画,对于花城出版社来说倒不算什麽难事。
思索片刻,李士非凝神望向陶玉书,向她提出了花城出版社的难处。
陶玉书略作沉吟,说道:「内地现在的漫画产业尚未成型,不过连环画与漫画相通,只要稍加学习就可以。
我们玉郎机构可以出人,由你们花城出版社组建一个培训班,先期可以培养编辑人才,后期再培养漫画人才。
这样一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陶玉书的诚意不可谓不大,等于是出钱又出力,免费帮花城出版社拓展漫画杂志市场丶培养漫画人才。
李士非听着这样的条件不再犹豫,对陶玉书说:「这麽大的事,我一个人做不了主,还要回跟社里的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商量商量。」
「应该的,那我就静候佳音了。」陶玉书面带笑容,信心满满的说。
李士非冲她点了点头,而后又对林朝阳发出了邀请,说gd省文协这两天恰好有个活动,想邀请林朝阳参加一下。
李士非除了是花城出版社的总编丶《花城》主编,还有一层身份是gd省文协副主席。
隔天,林朝阳出现在gd省文协的会场,今天的会议主题是讨论报告文学在广东文学界的发展,《花城》杂志唱的是主角。
自80年以来,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花城》是国内最早设置「报告文学」栏目的文学刊物,这些年发表了不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报告文学作品。
从去年开始,《花城》又特意增加了报告文学在刊物上的比重。
他们之所以会这麽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报告文学的纪实性对介入现实生活有很强的能力,相比纯文学作品而言,对普通读者的吸引力更大。
这次会议的规格不低,既有欧阳山丶秦穆丶陈残云等老一辈德高望重的作家出席,也有如陈国凯丶刘斯奋等知名的中青年作家到场。
一场会议,汇聚了岭南文学的半壁文华。
林朝阳是临时受邀,出现在会场时大家都很意外。
他这几年大多数时间都在香江,除了偶尔回燕京,与国内文学界基本没什麽交流。
前段时间庄重文文学奖评奖,举办的热火朝天,在文学界掀起了一阵关注和讨论的热潮,也让林朝阳成了风云人物,他一出现在会场,立刻变得人人侧目。
」—-我个人认为,报告文学在国内的迅猛发展不算是一件好事。
我们国内提倡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小说创作要取材于生活,但搞文学创作不可能完全真实,它必定带有一定的虚构。
恰恰是这种虚构的存在,现实与虚构的结合才能创造了真正具有文学性丶思想性丶艺术性的佳作。
报告文学完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追求百分百还原,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它的受众往往不是被作品的艺术性所吸引1,而是被各种各样猎奇丶出格的情节和元素所吸引.—」
研讨会正常进行,既然是讨论,那肯定是大家各抒已见。
报告文学这几年蓬勃发展,有人欣赏丶有人反对,文学界对于这种体裁的看法历来是不统一的。
研讨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轮到林朝阳发言。
「大家对于报告文学的争议之处,我都很理解。我想说的是,报告文学这一体裁其实很不『文学」,它更接近于深度新闻调查或者是社会调查报告。
与其说它是小说,不如说它是新闻。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这样但有意思的是,在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它在国内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刚才有同志说它追求猎奇,或者过于通俗。
这些情况确实都存在,但作为创作者,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的受欢迎,难道不是因为它们更贴合普通读者或者说是老百姓的阅读需求吗?难道不是因为它们强烈的介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吗?
林朝阳的论调让人耳目一新,在大家都把报告文学当文学讨论的时候,他却告诉大家这是新闻。
当大家关注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丶艺术性时,他又告诉大家应该关注作品是否贴近读者。
这种说法乍一听给很多人一种他是来搅局的感觉,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
多年以来,林朝阳已经靠一部又一部作品赞足了资历,只差年纪,去年他获得了法国勒诺多文学奖后,在国内文学界的地位和威望已经在悄然间提升。
今年他又推动了庄重文文学奖的设立,无形之中已经拉开了与普通作家之间的距离。
在大家还都为了获奖而绞尽脑汁的时候,他已经成了评奖的那一个。
当年《中国青年》搞过一个「五四青年文学奖」,林朝阳也去当过评委,但那只是一份杂志搞的评奖。
相比之下,庄重文文学奖的出身可高多了。
爱国港商捐资设立,文协丶文化部丶中华文学基金会等单位和机构倾力组织,30万元巨额奖金。
第一届评奖的声势便直追茅盾文学奖,不仅在读者群体当中受到了热议和肯定,也成为了文学界人人趋之若鹜的奖项。
这种身位和格局上的差距,让林朝阳的发言收获了在场众人的重视。
庄重文文学奖后,林朝阳第一次在文学界同仁面前亮相,讲话份量与以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研讨会结束后,会场并没有立刻解散,大家有说有笑的聊着天,林朝阳成了话题中心,许多人都对刚结束时间不长的庄重文文学奖很感兴趣,想让林朝阳透露点内幕。
「我们这个评奖和大多数评奖其实没多大区别,主要的组织工作是由文协的同志们完成的—.
林朝阳挑了些评奖的趣事讲了讲,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老作家们还好,得失之心早已没那麽重了,在场的不少中青年作家对于庄重文文学奖都是有着野望的。
想想庄重文文学奖第一届评奖就有如此影响力,还有那麽丰厚的奖金,万一得奖就是名利双收,谁能不心动?
「朝阳同志,能给我们讲讲评委会评奖的侧重点或者是口味吗?」
有人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显然是有点想要投机取巧的意味,但在场并没有人嘲笑他。
作家也是人,也有功名利禄之心,能坦然说出来,反而显得可爱一点。
哄笑声后,林朝阳嘴角含笑,沉吟着说道:
「这个你可为难我了。评委会评奖我还真没发现有什麽阅读审美或者品位的偏重,一定要说的话,还是写出好作品吧。
庄重文文学奖的初选规则与现阶段所有评奖都不一样,我们依靠的是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学生。
我知道很多文学界同仁对让大学生来当初选评委感到不信任,但事实证明,
这些有文化丶有审美丶有热情的年轻同志是靠得住的。
这一届评奖提名的五十几篇(部)作品,无一不是精中选精,优中选优,有些作品的出现,连我们评委会都感到很意外。
比如于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丶比如苏童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尽管这些作品没有得奖,但它们的出现证明了庄重文文学奖评奖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也让这些青年作家的作品能够被更多人所关注。
好的作品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必然各自有各自的精彩。
大家不必去猜测评奖的标准如何,只要你写的是好作品,是受读者喜爱的作品,那麽就一定会受到认可。
当然了,庄重文文学奖评奖名额有限,我们也只能挑选那个最能引起读者和评委共鸣的作品。」
林朝阳的讲话可以说是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毛病,他之所以会这麽表态,
就是怕有些人自作聪明,刻意去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迎合所谓的评委口味。
至于在场众人听完了之后,心里的真实想法如何,林朝阳无从考究。
随意闲聊了儿句后,他便离开了会场。
隔天中午,林朝阳夫妻俩到了深圳。
难得来一次深圳,林朝阳联系上了二埋汰,傍晚时分他带着陶玉书来到红岭大厦,现在这里看着两年前他来参加二埋汰婚礼的时候可热闹多了。
两年未见,二埋汰一见林朝阳分外激动,熊抱住他,然后又与陶玉书打了个招呼。
罗慧芳怀里抱着孩子,林朝阳逗弄了两下,「小家伙,虎头虎脑的!」
说着递出了一份红包,二埋汰夫妻俩还想推辞,却被林朝阳一句「给孩子的」镇压。
二埋汰和罗慧芳两年前结婚,去年儿子降生,现在已经16个月了。
罗慧芳现在仍在竹园宾馆上班,二埋汰倒是有进步了,成了小包工头。
「唉!以前没结婚养孩子,就知道干活,有了儿子才想着得多赚点钱————」
二埋汰说起他当包工头的经历,颇有种被逼上梁山的辛酸,因为这条路是罗慧芳逼着他走的。
罗慧芳白了他一眼,对林朝阳夫妻俩说:「他啊,就知道出傻力气,照以前那种干法,就是在工地干一辈子,也赚不了什麽钱。」
为了帮二埋汰承包工程,罗慧芳还跟家里父母兄弟借了5000元。
「阿芳的想法是对的,深圳现在基建工程那麽多,处处是机会,娶了这样的媳妇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陶玉书的夸奖让罗慧芳满眼笑意,二埋汰只会笑嘿嘿的挠脑袋,附和道:「
是啊。」
林朝阳看的直皱眉,这憨头憨脑的样子,哪有点包工头的气势啊!
二埋汰现在属于幼年期包工头,今年才自己当老板,接的是一处商品房开发的模板工程,也就是木工活,他的老本行。
两人聊着聊着,二埋汰发现林朝阳的表情有些不对,问:「怎麽了?」
林朝阳问他:「你乾的那小区叫天景花园?」
「对啊,怎麽了?」二埋汰不解的问。
「没什麽,这名字起的好,听着就有前途。」
「是吗?」二埋汰口中念了两遍「天景花园」,怎麽念都感觉平平无奇,但他不敢质疑林朝阳的审美,「是挺好听的。」
「你怎麽接到这个活的?」林朝阳好奇的问。
「我跟他们总经理认识。」
林朝阳不由得异的看了二埋汰一眼,「咋认识的?」
「我刚来深圳那年,被扔到笋岗北站的消防库去给人家当小工,那哥们儿在项目上当技术员,就这麽认识的。
不过我到那两个月他就调走了,听说是调到了省里什麽单位,一下子成大人物了,当时我们工地还传了好一阵呢。
这不今年年初阿芳非逼着我干点小工程嘛,正好他那公司拍地拍出了个2000
万元的天价,上新闻了,我这才知道他现在已经是国营单位的总经理了———」
林朝阳听完了二埋汰的讲述,拍着他的肩膀,「我看这公司行,以后就跟着他们好好干吧。」
二埋汰认真的点点头。
在二埋汰家待了两个小时,晚上一起吃了顿饭。
隔天临走时,林朝阳叫来二埋汰,取了10万元给他。
「趁着这机会好好发展,这钱就算是我借给你的,不着急还。」
以前二埋汰胸无大志,林朝阳不会特意去改变他,既然现在他有了前进的动力,能帮一把林朝阳肯定要帮一把。
「我哪用得了这麽多啊!」
二埋汰现在当了包工头不假,但他干的是劳务分包,负责的仅是庞大建设工程中最细小的分项工程的一部分,合同额总共也就几万块钱,还没见过这麽多钱呢。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做生意做的就是资金周转,手里钱多点对你没坏处。」林朝阳指点了他一句。
二埋汰听着也没再客套,「好,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林朝阳拍了拍他的肩膀,「加油干吧!」
「嗯。」
从深圳过关到香江已经是傍晚了,到家之后,林朝阳将一双儿女拉过来又亲又抱,冬冬还没跟他待上一分钟就挣扎着跑开去玩玩具了。
晏晏仍乖乖在他怀里,还奶声奶气的问:「爸爸去哪了?」
「爸爸这些天在燕京了,晏晏想爸爸了没有?」
晏晏认真的想了一想,才说道:「想了!」
林朝阳忍不住又在她雪白娇嫩的脸蛋上虚亲了一口,「真是爸爸的好闺女!
然后用鼻子假意在晏晏的腰间拱了拱,她立刻爆发出清脆的笑声,「咯咯咯———·爸爸痒!爸爸痒!」
林朝阳轻轻的楼着天真可爱的女儿,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
眼神扫过客厅,一条「蛆」正在地上雇佣来雇佣去,手里摆弄着一辆玩具警车,口中发出模拟警笛的「vivo」声。
「不许动!举起手来!」
闺女果然是贴心的小棉袄,林朝阳心里突然飘过一句话。
回到香江后,林朝阳轻松了几天,然后动手写完了《小鞋子》的剧本,正琢磨着把剧本寄回燕京,章艺谋来了香江。
他的新片已经确定由林氏影业和西影厂合拍,上回说完这事,章艺谋回家休整了几天才来到香江。
这段时间陶玉书已经让人联系了李碧华,拿到了她的小说《秦俑》的改编权。
这天上午,林朝阳带着章艺谋,与李碧华约在了九龙的一家咖啡馆见面。
李碧华算是香江文坛少年成名的典范,她上中学时因爱好写作向报刊投稿,
中学毕业后便进入了无线电视台和香江电台电视剧任编剧,陆续写了《七女性》
《北斗星》等几部电视剧本。
1980年她因缘际会踏入影坛,与香江新浪潮电影代表性导演之一的方育平合作了《父子情》,在影坛成名。
之后几年时间里,她小说丶编剧两开花,写出了《霸王别姬》《胭脂扣》
《狮子山下》《青蛇》等一系列颇具反响的作品,且多有改编。
成为香江文学界赫赫有名的女作家,经常被人与亦舒相提并论。
跟亦舒总喜欢营造自己是「美女作家」不同,李碧华向来深居简出,除了跟她合作过的人之外,鲜有读者见过她的庐山真面目林朝阳今天也是第一次见到她,她个子娇小,留着一头过肩直发。
白色上衣丶蓝色牛仔裤,脸上不施粉黛,说她是个初中生也毫不违和。
寒暄过后,李碧华客气的与章艺谋聊了几句,然后眼神灼灼的望着林朝阳,
说林朝阳的那些小说她都看过,
「谢谢。」林朝阳礼貌的客气了一句。
「林生《大时代》里的小犹太写的真是好!」
「林生当初写《楚门的世界》的时候,怎麽会想到真人秀这个点子?」
「林生去过欧洲吗?我看你的《梵谷之死》,对19世纪欧洲的刻画相当之生动。」
李碧华跟个好奇宝宝一样,不断地向林朝阳发出问题,俨然一副迷妹姿态,
回答了一会儿林朝阳忍不住提醒道:
「我们还是先谈谈《秦俑》的改编吧。
李碧华这才想起今天见面的正事,对林朝阳和章艺谋说道:「我的小说改编都由我来执笔,这一点林太已经跟你们说过了吧?」
「说过了。李小姐的编剧实力我们很放心,今天来就是想让你跟章导见个面,聊聊对电影的改编想法。」
这年头,香江电影人见了内地电影人总有一种高人一等自傲,但面对章艺谋,李碧华可提不起这种想法。
因为坐在她眼前的不仅是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获得者,同时还是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名导丶影帝李碧华都见过,但名导+影帝集于一身的奇人,她还是第一次见。
单就个人荣誉而言,章艺谋的履历吊打香江影坛100%从业者。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自我感觉良好的优越感都会胆怯回避。
章艺谋这些天已经看过了《秦俑》的小说,酝酿了不少想法,正滔滔不绝的与李碧华交流着他对改编的看法。
李碧华盯着他那张脸,突然说:「导演你来演蒙天放吧!」
蒙天放是《秦俑》的男主人公。
章艺谋一脸莫名其妙,「我演蒙天放?我是导演—」
「没关系,你自导自演!」李碧华反应极快的堵住了章艺谋的话。
他愣愣的看了看李碧华,然后又看向林朝阳,却见林朝阳一脸笑意。
「朝阳老师,您——」」
他想问「你笑什麽」,但话到嘴边变成了「您怎麽看」。
林朝阳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李碧华,「李小姐为什麽想让艺谋演蒙天放?」
李碧华表情自然,「我就是觉得他像。」
像什麽?
章艺谋心里刚生出这个念头便恍然有所悟,还能像什麽?像蒙天放那个兵马俑啊!
章艺谋是陕西人,他那张脸虽说自来旧,可却自有一种刀劈斧凿的凌厉与厚重气度,拿来演个兵马俑出身的男主角蒙天放可以说毫不违和。
章艺谋的眼神求助的望向林朝阳,却看见了对方一脸笑意,似乎很欣赏李碧华的卓绝眼光。
「李小姐这双眼睛真是火眼金睛,我看艺谋也很适合这个角色!」
听到林朝阳的话,章艺谋心里一沉,李碧华却高兴的拍起了手,笑容烂漫,「英雄所见略同!」
「朝阳老师,我第一次拍商业片,自导自演太容易分心了。」
章艺谋的声音响起,脸上写满了拒绝,
林朝阳态度亲和的对他说道:「艺谋你别担心。自导自演工作量肯定会大一点,不过没关系,我会让玉书给你安排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副导演。」
章艺谋有种不好的预感,找个能独当一面的副导演,那还要他干嘛?
完了!
说好执导商业片,怎麽成演员了?
「我..」
他还想再争取争取,一旁的李碧华却满眼欣赏的盯着他的脸,竟让章艺谋有种被妖精盯上了的感觉。
在林朝阳和李碧华的双重认可下,章艺谋不得不接下了蒙天放这个角色。
跟李碧华聊了小半天,改编的大体方向确定了,接下来的时间李碧华负责撰写剧本,章艺谋则要到林氏影业的剧组去考察学习。
安顿好了章艺谋,林朝阳又清闲了下来。
时间一晃到了7月,《楚门的世界》在美国的出版商兰登书屋传来消息,小说的第一笔版税不日即将结算。
小说是去年8月份签的出版合同,12月在美国出版。
前年《楚门的世界》电影在美国上映时票房险些破千万美元,算是有些影响力,再加上林朝阳这个法国勒诺多文学奖得主的加持。
小说出版后首月便卖出了1.2万册,之后连续几个月销量稳中有升,6月份的销量已经突破了2.3万册,半年累计销量9.2万册。
凭藉着这份不俗的销量,《楚门的世界》在上个月成功登上了《纽约时报》
畅销榜,并连续5周在榜。
不过排名并不算靠前,一直在畅销榜尾巴上晃来晃去。
美国图书市场每年有超过10万部新书问世,存量图书更是高达300万本。
能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的图书少之又少,在科普书里,这个比例只有1.1%。
小说的情况倒是好了不少,但主要的上榜作品都是类型化小说,也就是国内所谓的通俗小说,纯文学小说在小说类畅销书中的占比仅有15%。
《楚门的世界》身上叠加着「外国作品」「纯文学小说」等不利因素,却依旧能保持连续在榜5周,殊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