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弟的二次手术费用已经缴纳完毕,医生们的手术方案也经过数度推敲最后确定了下来。
蔡晓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把实情告诉女儿。
那天早上,重重忧愁萦绕心怀的蔡晓,一手提保温桶,一手拿着两份她精心挑选的报纸,刚上楼梯口就开始活动面部肌肉,走到病房外,她又伫立了一霎儿,才翘起嘴角,做出一脸高兴的样子,微笑着轻轻推开了病房门。
入目处就见同生于胶州的邻居——欧阳兄弟端坐在窗前,为躺在床上闭目养神的唤弟朗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一段对话。
欧阳的普通话发音非常标准,蔡晓尚在门外酝酿表情时,入耳几句就赞许不已。
他吐字清晰,音域宽广,音色随着人物的变化而变化。学男声时,平和稳重;扮女声时,明亮清脆。顿句合宜,气息运用水准也很高。男声几乎可以媲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罗京;女声可与抑扬顿挫的“小钢炮”——邢质斌一较高下。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你会觉得屋里同时有好几个年龄段的男女在分角色朗读。
难怪他口技学得那么快呢,感情人家先天条件就优越于一般人啊!这要搁在大清顺治年间,这个欧阳也许会被林嗣环发掘出来,一高兴,也为他整一篇脍炙人口的《口技》散文,入选张潮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亦未可知呢!
蔡晓的到来打断了欧阳声情并茂的朗诵,他站起来,咧嘴一笑:“姐,你来了!”
“哦,阳阳,又辛苦了你一夜。唤弟昨晚的情况怎么样?”蔡晓过来,把保温杯递给伸手来接的欧阳,放下报纸,看了看闻声睁开眼睛的闺女。
唤弟不等欧阳搭话,就抢着说:“娘!我好多了,夜里只有后腰和头还隐隐作痛,不过俺没打止疼针,忍了忍,就靠过来了。”她随手捡起母亲放在她被单子上的旧报纸,看了看日期,好奇地问,“娘,这报都是好几年前的了,早过时了。你拿它来干嘛?”
蔡晓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你自己看嘛!”
唤弟看了看头版头条,乌黑的大字醒目地写着: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主席、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下面一一列举了各领导人给张海迪的题词,最上面是军委邓主席亲笔题写的,“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接下来就是关于张海迪的个人生平介绍:
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山东文登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
五岁时,她不幸患上了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就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无法上学,她就躺在病床上,通过镜子反射来看书。以惊人的毅力,在家中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
十岁时,她跟着父母到了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
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
她用零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
为了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帮助村里的病人,她克服了残疾给她带来的种种困难,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十几种医学书籍。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
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
十五岁时,她随父母下放到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
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位年轻“名医”,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人次。
高位截瘫虽然让张海迪失去了走进校园学习的机会,可她并没有躺在病床上认命,而是比常人更加努力地发奋学习。在她的坚持下,最后,她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张海迪后来还从事过多种工作,当过无线电修理工;迁居莘县县城后,还先后在莘县城关医院、莘县广播局工作过。1981年,她还荣获了“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接下来,她又连续获得了多种荣誉: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和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山东省政府授予她“劳动模范”的称号;同年,山东省妇联和全国妇联也分别授予张海迪“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张海迪以自己的言行,漂亮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1983年,张海迪开始了文学创作。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编著出版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了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呼声。
……
唤弟放下这张报纸,又拿起了另一张。
另一份同样过时的《中国青年报》上则发表了《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文章,宣传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的故事。
唤弟一鼓作气从头读到尾,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说:“娘,你的意思俺明白了,俺会好好配合医生治疗的,要动手术就动吧!俺不怕,能站起来更好,就算站不起来,俺也会像张海迪姐姐和保尔·柯察金学习,‘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俺也要活出个‘样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