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其他小说 > 五代十国那些人 > 第104章 李嗣源的改革(中)

第104章 李嗣源的改革(中)

    李嗣源既然能称为明君,那就不仅仅是在政治上的作为,更主要的应该是在民政上,政治上面的改革虽然在李嗣源的主观上是为了肃清官场风气,可是在客观上那也是为在民生方面的改革和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在民生方面,主要的思路就是以民为本,这主要表现为宽仁爱民,减轻人民负担,想要富,就要做到开源节流,那时候要想富还有一句话叫做“多生孩子多种树”,这里的孩子主要是男孩子,是劳动力。而另一方面多种树讲的就是各种经济作物,当然还包括桑树。
    李嗣源继位后就着手在各个方面消除李存勖时期的一些扰民做法,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新皇帝上任必须要好好地表现,所以一般都会搞一些民心工程,比如大赦天下,再如减免税收之类的。
    但是李嗣源在原本应该搞得那一套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不少优惠,他下诏废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税,如“省耗”,“耗”指的是损耗,即粮食和银子的损耗。粮食在储存和晾晒的过程中可能会被老鼠和鸟类吃掉一些,这个叫做鼠雀耗,是汉朝的时候一位“理财”专家发明的,其实叫他们”理财“专家还不如说是敛财专家,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
    这里面的鼠雀耗就是为了敛财而增设的,比原先多收两斗,但是事实上小老鼠和小麻雀能不能吃掉这么多的粮食呢?
    事实上是很难,除非他们放心大胆的吃,但是这样是不可能的,而国家每年要求上缴的粮食都是有规定的,这多出来的一部分就进入了个人的腰包,当然有时候就进入了皇帝的内库。
    还有一个叫做火耗,百姓的散碎银子在重新熔铸成大银锭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点损失,这个就叫做火耗,这一点损失朝廷自然是不愿意承担,那么只能放到农民身上,所以在征税的时候官府就将这些损耗预先加收。
    可是火耗到底收多少?到底有多少的火耗,到底是个什么标准?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比较混乱的,所以这又成了地方官或者政府敛财的一种方式,反正不知道耗多少,那肯定是按多的收,反正多出来的都是自己的,所以很多人都把这个当成中饱私囊的一种方式,在中国历史上这一招用了很长时间。
    李嗣源一上台就是将这些不合理的税收废除了,一时间天下处处歌颂李嗣源英明睿智爱民如子。
    此外,还有的诏书中还禁止富裕农户逃避徭役,逃避租赋,这种现象在当时可以说是十分的普遍的。
    当时和唐朝之前的时代一样,官宦大户有一定数量的田地可以免除一切赋税和徭役,因此,一些人就和这些官宦人家订立虚假的卖地契约,将地写到他们的名下,以此来逃避赋税和徭役。
    具体的做法我们我们举个例子。张三是个平民家里有十亩地要交税,而在当地有个大官叫李四,家里的地不缴税,这是士族特权。张三突然觉得把税交给政府不合算,于是就想省点,士族地主李四反正种地不交税,于是就和张三商量,以后张三在每年的收成里给他一部分,然后他就把张三家的地划到了李四的名下,这样一来张三名义上成了没地的人,因为他的地给了李四,所以在税收方面就减轻了很多的压力,而这里原本应该给朝廷的赋税,却交给了李四,这造成严重的税负流失。
    这一种模式不仅减少了国家的收入,也使地方官吏为了征够赋税,就将这一部分逃掉的赋税平摊加到普通百姓身上,因为每个地方的赋税都是有规定的,一定要足额征缴。所以一部分人不交税,那么另一部分人就要多交税。
    封建社会百姓的赋税和徭役本来并不太多,但时间一长,投机钻营或者偷税漏税的人越来越多,一般老老实实缴税的人的赋税就越来越重,这就是很多人说古代赋税很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为防止地方官吏从中牟利,使这个政策不能好好地执行,李嗣源又下令将帐簿直接送到中央的职能部门里(相当于现在中央政府的部),由中央部门来征收赋税和徭役。
    假如有人隐瞒田地亩数,奖励举报的人这一招现在还在用,比一味的连坐我觉得高明多了。但是奖励举报者,不能政府买单,所以又规定加倍征收该户的赋税,罚的钱就是给予举报者的奖励。
    另外,李嗣源又免去了原来征收的每亩五文的道桥钱,将五文酒曲(酿酒的原料)钱减少到三文,这一种税负也是十分的有名气,当然这是臭名昭著,属于乱七八糟的杂税。
    对于百姓生活影响很大的债务利息也明文限制,说白了就是限制高利贷,尤其是限制驴打滚,债主得到的利息如果已经达到本钱的数额,就禁止再收利息,只准收回本钱,如果利息累计数是本钱的两倍就本利都不准再收,等于是债务消失了,这对当时饱受高利贷之苦的百姓来说的确是好事。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驴打滚和古时候的高利贷,驴打滚好理解,就是利滚利,这个月的利息在下个月也要算上利息,利生利,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复利法,举个例子,你借了一百块钱,年利百分之五十,那么到了第二年,他的本金就达到了150块钱,此时还是按照百分之五十的利率计算,但是本金不是原先的一百了,而是变成了现在的150。这就是传说中的利滚利,驴打滚。
    而古代利率的计算,也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就是术语不懂,不如三分利,四分利,这个大家都不懂,其实很简单,一般而言高利贷都是三分利或者四分利,当然也有五分利的,不过比较少,而两分利的自然也有,不过更少(这里都是比较官方的利率,一些恶霸地主之类的那个利率就没谱了。)。
    我们举个普遍性的例子,三分利,这里说的都是月利(月利按照千分之算,年利百分之算,日利,万分之算),也就是一个月要还三分,按照现在的换算单位,就是月利千分之三十,也就是百分之三的利率,而一年就是百分之三十六的利率,这个利率是远远高于现在的官方贷款利率水平的。
    而这个三分利却在古代十分的常见,四分五分的这利率就达到了百分之五六十,十分的惊人,很多已经超过了土地生产率!也就是说,土地上一年刨出来的东西,还不足抵扣利息,那时候就只能卖地卖人了。
    所以,李嗣源限制高利贷这在当时对于百姓来说,确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将一些被债务压得无法生活的人解脱出来。我们下面在介绍一种高利贷的形式,算是古代社会里的高利贷最重的了,那就是“羊羔率”,这种利息是百分之百,算一下应该是八分多的利,而且利重也就算了,他还是要本利相加驴打滚,今年是十文,到年底就要还二十文,到明年年底就要还四十文,后年高达八十文,以此类推,后面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李嗣源的爱民措施在禁止高利息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李存勖在位期间的搜刮百姓比较起来,李嗣源的这些措施确实值得称道,说他是五代的明君可见不是没有根据的,但是仅凭这一点还是不够。
    李嗣源对于民间的疾苦也很敏感,因为他就是贫寒之家出身的,他经历过苦日子,所以对于那些农民也是很同情的。
    据说有一年的春天,李嗣源在宫中眺望雨后初晴的旷野,远处的山坡上原以为是羊的东西再一看竟是劳动的百姓。
    看到这些李嗣源内心感慨不已,第二天他就亲自赶到那里,去看望百姓,和他们做了亲切地交谈,听取了他们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后来见到有父子三人一同拉着犁来耕地,李嗣源当时就命人赐他们耕牛数头,让他们用牛拉犁,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力气。
    后来,李嗣源又经过调查发现,政府实行的铁器由国家垄断专卖的制度给百姓带来了很多弊端,就下诏予以废除。
    诏书中说,各地由政府部门监制的农具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实用,刚刚使用不长时间,就破损难以使用了(其实这一点是最关键的,官府搞的东西没质量,但是价格还是很高。)。近期百姓虽然庄稼丰收,但物价很贱,这个原因就是价值规律,谷贱伤农,不用多说,大家应该都明白,百姓由于无钱买农具,以致于私自铸造,触犯了法律。
    从今以后,包括农具和其他日用器物,准许百姓自己自由铸造使用,而百姓只需每亩交纳农器钱一文五分即可。各地官府所属的铸铁机构除了每年供应军需及其他器物所用的外,只出生铁,并按照现价每斤减十文出卖给百姓,就是熟铁百姓也可以自选。
    原来一些官府的经营机构和官吏全部撤消。这样做,不仅是给百姓省了一些花费,更重用的是百姓自己铸造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这对于农业生产所起的作用更大。以后,由于这项措施效果很好,后晋后汉和后周都继续推行,没有废除。
    同时,李嗣源又命人为百姓挑选好的农具样式,让百姓照样铸造,进一步为百姓谋福利。有了最上层的体恤和支持,农业发展很快,几乎每年都能丰收,再加上没有战乱侵扰,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了小康的水平。(未完待续)
新书推荐: 论恋爱脑与运动漫的适配性 霸总带娃日常 只会玩辅助的男孩子有出路吗? 打工牛马误入精英恋综后 仓鼠后备军 海贼:不死的我先点满霸王色 太一道主 金丝雀,一不小心攻略了主角团 和好 绑定昏君抽卡系统后我成明君了[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