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财是个很传统的人,到了妹夫家里,还要拿大舅哥架子,这在00年的时候,已经不常见了。
他生了两儿一女,养大了一儿一女。
他的儿子叫张超,比赵青山大十岁。
也就是说,赵青山十八岁,自己的表哥张超已经二十八岁了。
按说到了这个年龄,孩子都应该上小学了,可是张超却才刚结婚。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张超当初读初三的时候,第一年考高中没有考上,然后复读了一年考高中又没有考上,最后考中专。两年中专上完,学校工作给安排到了一个南冶镇建筑公司,这个工作安排可以说很糊弄人。因为,就算是不读中专,别人家的孩子只要跟建筑公司的领导说一声,也让来上班。
在建筑公司干了一年,觉得没有什么前途,然后张超又考了大专,读了三年。
虽然说莱钢县这边的中小学那时候采取的是五三制的,但是八周岁上一年级的张超,等到大专毕业的时候,也已经二十五周岁了。
毕业之后,年龄大了,立马就开始忙活着找媳妇了,紧找慢找得,这就到了二十八周岁了。
好在现在张超是公家人了,毕业之后被分配进了大市安监局里去了。不得不说张超的运气还算不错,赶上了1999年最后一批政府分配的大学毕业生。
张发财的女儿张梅比赵青山大一岁,正在读大二,学师范的,将来毕业之后会回到四中当老师,教语文。
子女结婚,都会安排本家人到亲戚家里面去通知一声,嘱咐着结婚那天的时候一定要去。
一般来说,需要报喜的亲戚,主要就是子女的姥姥家、舅舅家、姑姑家和姨家。再远的亲戚,就不去报了。
到赵青山家来报喜,实际上并不需要张发财亲自来。一般这种情况,张发财安排自己本家的两个晚辈,或者是让张超亲自来都可以。
不过张发财对于自己的大妹妹是格外得特爱,日子久不见了,就非常想念,这时候来一趟,也有看看自己妹妹在这边生活如何的想法。
除了亲姑姑,堂姑姑也要去报喜的。然后这个工作,一般就让张超去了。
张超结婚,他的两个亲姑姑肯定要到场的,而且还要在婚礼现场掏红包,而他的几个堂姑姑却没有必要一定要到现场去。不过人虽然不去,贺喜钱却一定要给到。不管谁去报喜,这钱都得捎给张超的。
后天,就是自己表哥结婚的日子了。
前些天赵青山一家到县城里面,一人买了一身新衣服,这时候都派上了用场。
现在养鸡场这边也已经都分完了棚,防疫的工作也都做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的管理上就轻松地多了。所以到明天的时候,赵青山和母亲张慧芬可以先到大舅家所在的小庙村里面。
当然了,毕竟家里养鸡场这边还有一万两千只鸡呢。再有二十几天的时间这些鸡可就要出栏了,自己可不能拿着这个开玩笑,然后养鸡场这边,赵青山的父亲赵志江要一直等到中午婚礼酒宴快开始的时候,直接骑着摩托车到小庙村去喝酒。
转眼两天的时间过去了,张超大喜的日子来到了。
提前一天,张发财便安排张超雇了一辆面包车,来将张慧芬接了过去,而这天早晨两点不到,赵青山起床之后,便摸着黑,步行来到了邻村小庙村。
实际上小庙村和凤凰岭村隔得并不远,翻过东岭再走二里山路,就到小庙村的村边了。
张发财的家,位于连接着整个寨子乡的那条公路边上,是一个新盖的五间瓦房。前出厦的瓦房,墙上贴着瓷砖,堂屋的地板上铺着地板砖。
在00年,能有这样条件的,已经是很不错了。
本来这房子盖了,是为了给张超娶媳妇用的。可是,现在张超已经成了政府人员了,不可能说回到村里来住。刚巧他们单位有房子要房改,然后他交了两万多块钱,买过来了一套98平米的。他买的房子位置也好,就在市一中旁边,以后上学方便了。
还没到大舅家门口,远远地,赵青山便看到整个村子里面,只有他们一户人家亮着灯。
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也不在乎什么节俭浪费了,一点点电费再说也不算什么。
赵青山到大舅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钟了。他刚才在家里面扒拉了点面条,怕的是万一到了大舅家一忙起来,待会儿连吃饭的空儿都没有了。
张发财前天可是格外嘱咐了自己这个外甥,让他早点到他家去,准备让他去接新娘子。
张发财家大门口有俩跟赵青山年龄差不多大的小伙子,正靠着墙打哈欠。虽说不是一个村子的,但是那俩小伙子赵青山也都认识,说起来也是自己的堂表兄弟。一个个头比赵青山高了半头的瘦子,长得有点像葛优的,名叫张兵,一个个头比赵青山矮了半头的胖子,叫张猛。
张兵看到了赵青山,立马精神起来。
“嘿,山子,你这么早就来了。我大娘说了,早来的到屋里吃饺子去。”
“我表哥呢?”
“刚睡没一会儿。”
“他太累了,让他多睡会儿。”
结婚,男方这边,最先到办喜事这家来的,就是做饭的女人,然后就是接亲的小伙子们。
至于说女方那边呢,最先到办喜事这家来的,肯定也是做饭的女人,然后就是送亲的叔叔大爷哥哥和婶子大娘妹妹了。
去接亲的队伍里面,一般都是小伙子,然后找个长辈压阵。而送亲的队伍里面,一般都是找稳重的长辈、哥哥和乖巧的妹妹。出发点不一样,选出来的人也不一样。
男方要的是热闹,而女方呢,要的是庄重体面。
赵青山到了屋里,他的母亲早就看到了他,将他拉到了偏屋里面。
“你大舅让你去接亲,到了可一定要稳重一点,别丢了人啊。”
前世里面赵青山可是活到三十五岁的,经历的事情多了,接亲这样的事情,经历了少说也得十回八回,经验丰富得很。
张慧芬嘱咐一遍,然后专门到外面厨房里给赵青山端来一盘水饺。
今天在场的,可都是亲戚本家了,有些还是多年未见的,相互话着家常,好不热闹。
赵青山吃了几口水饺,实在吃不下了,便跟张兵张猛他们聊着天,等着接亲的队伍来,然后出发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