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没用, 要看谁用。
李澈观察天下时局已久, 分析过每一个有可能的对手, 假如袁术不是恰好蹭了个袁字, 李澈压根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对付智商偏低又喜欢自作聪明的人,通常最好用的办法是“我预判你预判了我的预判”, 但既然有传国玉玺这样的大杀器, 就不需要费心费力去谋算了。
李澈写了一封信, 以孙策的口吻详细描述了一个十七岁丧父少年的心路历程,对刘表的痛恨, 对昏庸新主张超的迷茫, 还有一点期盼, 最重要的是, 信中说要拿传国玉玺换五千精兵, 好去报仇雪恨。
李澈写,孙策站在边上看, 李澈写得很快,不多时写满了一张白绢, 这是给袁绍的。
第二张白绢是给袁术的,信中仍是借兵报仇, 只是这一次通篇都是对刘表的愤恨, 着重又强调了荆州对袁术的重要性, 孙策帐下也有几员猛将,得他们为先锋去打荆州正合袁术心意,信的最后又透露传国玉玺已被刘表得去。
虽然当初孙策是用刘表好友黄祖换的孙坚, 但袁术怕是不会相信刘表如此重情。
孙策反应极快,当即脱口道:“此为二桃杀三士之计!”
李澈摇摇头,接着又写下一封信,却是给刘表的。
刘表和孙策之间仇不戴天,即便明知自家父亲是被袁术利用,但刘表还是高挂孙策的仇人名单头名,他紧紧盯着李澈的笔,仿佛要把每一个字都烙印在心里。
李澈果然也没让他失望,他不知内情,却可以信口胡编,仍旧以孙策的口吻写袁术向刘表借兵不成,便假称昔日军粮旧怨乃刘表怂恿,引孙坚来攻,好报复刘表,却令他父身死,孙策固然深恨刘表,却也不肯让父亲白白上当,信中带着一点少年人的愤恨和再明显不过的挑拨,反令这信看上去十分真实。
孙策这倒是有些不解了,李澈也懒得向他解释,只道:“你拿回去,一月之后再寄一封信给袁绍,说袁术用五千精兵换了你的玉玺。”
这话信息量太大,孙策一时都没反应过来,不由问道:“那玉玺究竟给谁?”
李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孙策这才反应过来李澈先前为什么摇头,这根本就不是二桃杀三士,而是空手套白狼。
袁绍,袁术,刘表,谁都得不到传国玉玺,却都深信对方得了玉玺。
孙策拿回李澈的信,回到住处,思前想后,觉得此事需由一个胆识急智口才俱佳的人去办,袁术也就罢了,袁绍和刘表帐下谋臣不少,想要骗过他们不能光凭书信。
孙策也不犹豫,想通关节,当即给好友周瑜写信,请他帮忙。
周瑜出身庐江周氏,和孙策同年出生,同为世宦子弟,颇有些知己相交的意思,接到孙策的来信之后,周瑜立刻回信,不久就从庐江老家出发。
周瑜时年十七,在江东有“美周郎”之称,难得文采学识不在姿容之下,为人颇有几分上古君子之风,一路行来,竟也结交了几个游侠朋友,一路送他到徐州。
徐州城下,几个游侠儿便和周瑜道别,一个游侠临行前提醒他道:“徐州不允许佩兵器,公瑾这家传好剑记得在城门口存放,要是进了城遇到官兵,想拿回来就难了。”
周瑜有些惊讶,“世道这样乱,竟还不许人佩剑防身吗?”
游侠却笑了,说道:“公瑾有所不知,徐州可是最安全的地方了。”
周瑜确实不知,但他还是选择相信朋友,把随身宝剑存放在城门处,大步进城。
也是进了徐州地界,他才发觉这里确实和其他地方不大一样,坊间市井十分干净,没有游荡的游侠儿和乞丐,车水马龙,百业兴旺,守城官兵来回巡逻,一旦有纠纷发生,官兵总是第一个赶到。
安宁得像是昔日大汉盛世。
快到军营的时候,周瑜还见到了提着农具赶去种地的徐州军,这些人看上去并不麻木,反倒个个脸色红润,面上带笑。
周瑜不露声色,拿出孙策的信物,跟着军士进了营帐。
孙策正在校场练兵,倒是韩当刚歇下来,他的人马就是刚才去种地的那一支,他和周瑜见过几次,这会儿倒也聊得热络。
等到孙策赶来的时候,周瑜已经从韩当嘴里把整个军营大致上的格局摸清楚了。
对着孙策的时候,他不免有些揶揄道:“伯符如今已经是领兵两万的孙将军了,不知还认不认昔日旧友?”
孙策哈哈大笑,说道:“把这位置让给你都行!”
周瑜自然是不要他让的。
旧友相逢,说了一会儿话,便入正题,韩当守在门外,孙策便把当日李澈给他写的东西拿了出来,周瑜的神情从轻松到凝重,再到长出一口气。
孙策说道:“去袁术那边的人已经备好,给刘表送信也只需一匹快马,唯有袁绍那里,听闻他帐下谋臣无数,此计需一个智勇双全之人骗过袁绍,假称要拿玉玺换兵马,再将祸水东引,我唯一能想到的只有公瑾。”
周瑜笑道:“这计策已经十分缜密,我正好也想见见袁绍。”
孙策郑重拜过,只道:“一切当心,性命为上,必要之时,公瑾不必想太多。”
这便是一个委婉的“你可以随时卖我”的说辞了。
周瑜大笑,笑过之后,展开双臂给了孙策一个重重的拥抱。
这是好友之间迟来的安慰。
孙策微微红了眼眶。
周瑜在军营待了不到两日,便随孙策的心腹一道去冀州送信。
人刚出发不久,长安那边倒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董卓死了。
按照李澈的说法,他是笨死的。
美人计自古有之,司徒王允痛恨董卓已久,一日开动小脑筋,以爱妾貂蝉充作义女,一女二嫁,先许吕布,又许董卓,董卓智商偏低,吕布智力也不高,加上王允的挑拨,当即跳反,继前任义父丁原之后,又把继任义父董卓送上黄泉。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掌控了形势,原本两人准备解散军队返回凉州,不想此时冒出一个人来,此人也是董卓属下,一旦李傕郭汜解散军队回老家,他也没了生计,便对智力和董卓差不多的李傕郭汜提出“奉国家以安天下”的策略,让二人集合部下,不仅不回老家,还反攻了长安,打跑了吕布。
此人名为贾诩,字文和。
天子被二人束为傀儡,这二人却不受贾诩的控制,最初的战战兢兢过后,发觉自己也能效法董卓,这二人立刻抖起了董卓的威风,肆意妄为,纵兵行凶,劫掠良民,屠杀大臣,一切都成了家常便饭。
甚至董卓只是一个人,李傕郭汜是两人,两个人并非一条心,如今是抱团取暖,等过了时候,还有乐子可瞧。
长安乱成了一锅粥,不少本就蠢蠢欲动的地方郡守州牧也起了心思。
堪称一计乱天下。
不过李澈认为这倒不能完全怪贾诩,谁都知道乱世将至,只不过看谁动这个手,严格来说,从董卓进京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汉室将倾。
吕布败走之后,无可奈何只能投奔袁绍,袁绍其实有些怕吕布,每次吕布接近他,他都觉得脖子凉飕飕的。
这并不是袁绍多疑,吕布有过两次杀义父的前科,像他这样的高手,但凡让他近了身,就是不用兵器,伸个手都能给他把头拧下来,不是他不乐意接纳吕布,实在是怕啊!
袁绍一连好些日子吃不好睡不到,直到把吕布打发去地方上做郡守,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时正好有人送信来,称是孙坚之子孙策派人来信,袁绍虽然有些奇怪,但还是命人把信送上来。
送信的是个少年,袁绍一贯以貌取人,一见就觉得顺眼,但还是奇怪他的年纪,便多问了一句:“孙小郎帐下的人都是这般年少?”
少年微微笑了,说道:“臣随主公,我见袁公帐下也都是青壮丈夫。”
袁绍哈哈一笑,取信观看,不多时神情凝重起来。
袁绍放下书信,忽然变脸,扬声喝道:“当日孙坚咬死声称传国玉玺不在他手里,如何又到了他手里?你主孙策私藏玉玺不算,还妄图拿朝廷命脉向我换兵?”
周瑜神情不变,反而笑道:“如今老主公已去,多说无益,张超昏庸,为庶人谋士把持内外,我主不愿屈身受辱,想要自立门户,来日报仇雪恨,能拿出的筹码也唯有一方玉玺,至于袁公拿到玉玺做什么,和我主无关。”
袁绍沉默不语。
周瑜又道:“这笔买卖袁公不做,多的是人想做,若袁公不肯,想来袁术是肯的。”
袁绍忽然笑道:“恨孙郎非我子矣!罢了,不过五千精兵,就当送他的!”
周瑜也笑了,说道:“那就请袁公静候消息,等兵马一到,传国玉玺立刻奉上。”
袁绍点点头,大方摆手让周瑜离开。
然后立刻召集谋士开了个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