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企图改良牛车的计划,终因自己人微言轻,无疾而终、化为泡影。
但是,风水轮流转,命运之神却慷慨地眷顾了他,为他铺就出了一条光明的坦途!
这日,甘泉宫太监总管金德学,差人从牛棚里把赵高叫出来。
金德学神色肃穆地宣布:“赵高,经过这一段长时间的考验,结合你个人的实际表现,经赵太后提名,组织上认真慎重的研究,决定----调你去马车班去锻炼!这是一项光荣神圣的使命,希望你能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骄不躁、谦虚谨慎,虚心学习,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宣布完命令,甘泉宫总管金德学友好地与赵高握手,那赵高激动得语无伦次:“谢谢我姨娘----不!是太后。谢谢金总管,我今后一定听从大人吩咐,随叫随到,干啥都行----”
赵高此时的感觉,就像狗熊寻觅到了蜜蜂的巢穴,心里美的有些窒息和眩晕。
金德学:“这宫里的规矩多,最主要的是少说话!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即便是看到、听到的,更不可乱说。还有,车马要经常入宫,你也未曾净身。这宫女们都是君王家里的人,不可跟她们随意调笑、更不可想入非非、癞蛤蟆想吃一口天鹅肉。你听明白了吗?”
赵高规规矩矩地说:一定,一定!
金德学追问:一定什么?
赵高:一定听从大人吩咐,不搭理那帮儿宫女。
金德学不屑地说道:“什么不搭理?宫女,尤其是太后身边的那几位宫女,也是主子!她们若是叫你,你也得应承。”
赵高糊里糊涂地、低头哈腰附和:“是,是,是,姐姐们让干啥,咱就干啥---”
-----
赵高在回牛棚去的路上,高兴地扯开嗓子、放声歌唱。那声音粗犷却不太动听,路边经过的人都好奇又疑惑地看着他,还相互议论,“这赵高今个怎么了,不是让老牛给碰伤了脑袋吧?”
赵高为啥高兴?这王宫里的马车班是君王仪仗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啊!
王宫里君王、太后、妃子出行,排场很大----要有大批骑兵、步兵小心保护,前车开路、后车压阵、中间那辆豪华车辆坐着主子,还要有大批仆役跟从。能获得执掌君王车仗的人,也是千里挑一的好手-----有面子,也有里子!日后获得攒升,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书生你就是考个名列前茅、武士你就是杀敌数十,也不一定就比车夫向上爬得快!
这赵太后出行的车仗,威仪丝毫也不亚于君王------秦王嬴政。这“车夫”虽然不是官员,但他是隶属于“车府”的,车府里的人物可都是堂堂的政府官员。因为是主子身边的近臣,近水楼台先得月,消息灵通、准确既便于自己提拔,也便于收点好处替人家在主子面前美言几句,但这是一种学问,要不显山不显水、不漏痕迹。
君王所乘车辆以及附属车辆的制作和采购,御车专用马匹的采购、驯良、训练等等,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直到今日,中国的公车消费也十分厉害!据说不算购车款项,单是使用支出,一年就能干掉好几座“三峡大坝”。
官员和司机们动辄就从汽修厂开出“换轮胎”、“换发动机”、“整车维护”等等虚假发票报账,将借此贪渎的公款装入腰包私囊。还有公车私用,还有的捎带脚倒卖油箱里的油料、倒卖轮胎,国内公车挥霍之害,令全民为之瞠目!公车改革,喊了几十年,状况也还是依旧。
下面,我们必须来了解一下秦国庞大的车辆工业体系和车制。
我们知道,彼时秦国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重工业体系,即众多的青铜冶炼铸造场和钢铁冶炼厂。
我们书中的第二主人公赵高,曾先后在铸钱分场和第三铸造厂工作过,可秦国还有一个第十二铸造厂(注意不是“场”,而是“厂”,先秦时期所建立的“现代化”工厂),它专门负责生产车辆配件。
车辆工业同样是一个强国的标志!
秦国建立起了远远领先于当时关东诸国的庞大的车辆工业体系,批量生产从战斗车辆、乘用车、各类运输车、农用车等各种门类的车辆,并大批出口创汇,远销到关东各国、匈奴、西域诸国、羌戎、吐蕃、东胡,远至波斯、大食、地中海沿岸。
秦国的车辆工场的规模,要远远超越了工坊的阶段。那里汇聚了来自秦国各地及聘请自国外的众多能工巧匠,以劳动密集型的方式,在原始的流水线上组装、制造车辆,生产轮毂、车架、车厢等等各种车辆部件和配件,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星罗棋布的车辆维修工厂,以便提供“售后”服务。
1、战车府,主管制造维护轻车、革车等轻装、重装战斗车辆及军事运输车辆(辎重车),大小砲车,云梯车、撞击车(用于冲撞敌国城池大门)等攻城车辆。还生产各类作战指挥车、瞭望车、风筝车、军用信鸽通讯车、鹰隼车,堡垒车、拒马车、破阵车等特种军事车辆。
战车府干系重大,隶属于军方,但秦国“国尉”是虚职,大司马未设,战车府就配属归口给有军方背景的右相冯去疾管辖。
、庶车府,主管各种农用运输车辆的制造、郡县以下各级政府办公用车(不包括首长专车)、囚车、刑车、民间婚丧嫁娶所用的婚车、冥车(灵车)、盐铁专营专用运输车,也生产耧车、犁车、水车、谷场碾压车、打谷车等农用生产车辆。
庶车府生产任务极其繁重,不但要满足巨大的国内所需,还承担着大部分外国订单任务,那里的众多工厂可谓人声鼎沸、日夜不休,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就凭车辆工业这一项,关东诸国就不是秦国的对手!
车辆工业牵扯面太广大了,木器藤器加工、金属冶炼铸造、油脂工业、皮革工业、兵器工业、五金工具、“简单机器”甚至制陶业等等。
彼时,庶车府归口秦国左相王琯治下的大司徒管理,但其中的司法车辆单列,归口廷尉府管辖。
、中车府,专司主管君王、大臣及王室成员乘用车辆的制造和调配使用,却是最精细、繁杂,也是最重要的车辆制造厂及调配中心。
中车府不但负责造车,它还负责车辆调配-----这可太难了!
古代,车辆就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从君王、太后、各品级王后、妃子,太子、公主等王室宗亲、各级朝廷大臣、地方官员及各种贵族、王侯,均明定等级、规矩,绝对不可僭越-----车辆的大小形制、纹饰、颜色、由几匹马来牵引、造车所用的主要木材、甚至马匹的种类、大小高低、驭手的服饰、乘车的礼仪、车内装潢都有严格区分,这还只是主车。
君王、太后、王妃的乘用车辆,除了主车、还要有副车,副车的配置稍低但也马虎不得!因为副车不是辅车,它是供备用、轮换的车辆。
辅车一般从兵车、庶车中抽调,负责随行人员提供安全保卫、饮食供应、物资运输的需要。
宫廷里的主子们一人一车可以了吗?还不行!还有春秋车、夏车、冬车之分,适合不同季节来使用。
中车府的车可不是可以随便坐的,没有君王和政府的允许,一般人只能骑马,不得乘车,尤其是对于王室车辆的管理制度,可谓极其严格。
除了君王,各位王太后、王后、妃子、太子公主乘坐的车辆,全部由中车府统一调配车辆和驭手。各地行宫地处偏远的,可以专设车辆和人手,但也均是隶属于中车府。
秦国都城历史上曾6次迁都,秦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都城是其先祖非子后人建立的秦城(位于犬丘,今日甘肃天水地区),秦文公第一次迁都到秦岭主峰太白山下、渭水之滨的眉邑(陕西眉县一带的),秦宪公第二次迁都到平阳(陕西宝鸡一带),秦德公第三次迁都到雍城(陕西凤翔),秦国的前三次迁都都是为了西征,即打击戎狄势力!
秦国的第四迁都,最为奇特。秦灵公(公元前44年-415年),将王国中央迁到了泾阳,可秦国都城还是在雍城。为什么?并不是要它征伐关内了,而是秦国与犬戎的作战比较吃力,它想背靠强大的中原强大国家----晋国,来寻求帮助,这时候秦国东西两面挨打、可怜得很!
秦献公公元前8年,正式将秦国都城从雍城迁移到栎阳(陕西临潼),这时候秦国开始与晋国崩解后的三晋(赵国、魏国、韩国)争夺河西地区----主要作战目标是魏国,也吹响了秦国开始国东征的号角!这是秦国的第五次迁都。
秦孝公大规模改革,开始商鞅变法,公元前59年在都城栎阳实施第一次变法后,阻力巨大,为了摆脱旧贵族势力的阻挠,便于河西征战,将国都继续东迁到了咸阳,这是秦国第六次迁都了。
所以,秦国在各地留下了不少废弃的宫阙、宗庙,以及大量的行宫,其中大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湮灭了。为便于君王祭祖,在雍城、咸阳之间,秦国修造了不少行宫,再加上都城咸阳渭河北岸的咸阳宫、冀阙宫、望夷宫、兰池宫及此后的六国宫,渭河南岸的兴乐宫、甘泉宫、长乐宫、上林苑、信宫、华扬宫、六英宫及后来的阿房宫等等数十座宫室殿宇、园林,这么多的地方、如此众多的王室成员,频繁使用各种车辆,可见中车府任务之繁重!
可是这些还不算完,还有马匹的采购、繁育、饲养、训练以及驭手的选拔、培训和管理-----乖乖,我们还是简单一点吧,否则诸位看得眼睛都要冒火了!作者本人也写得快晕头转向啦。
相应中央号召,尽量勤俭节约文字!
尽量简短一点,不得不提一笔的,我们在情节描写中附带提到,不再专门开篇议论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