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其他小说 > 贞观小财神 > 第七百七十八章 农事入手

第七百七十八章 农事入手

    “这你就放心吧。”
    “我又不是财迷生风,怎么可能一开始就大张旗鼓的赚钱,一切可以循序渐进的来。”
    “再者,现在不是也没有原料,作坊根本就开不起来吗?”
    “那现在就不必担忧了,你把这件事先办好了就成。”沈安拍了拍书架上的书册,尘土登时就升腾了起来,沈安登时就没有话了。
    狐狸治,果然是个物尽其用之人!
    翌日清晨,天才刚刚亮,李治就把他拉了起来。以送饭为名,搅得他不得安宁。
    作为太子,今天的他也是不得清闲。崇文馆里早就给他安排好了课程,鉴于他才刚刚升任太子,又年龄尚小。
    李世民的意思是,让他先在崇文馆中,和众位贵戚子弟一同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同时也可以广泛交友,增长见识。
    关键是,小雉奴不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没有人比李世民更加了解这件事。
    在初当太子的这一段时间,还是让他先和几个学生共同学习,有一个活泼的环境比较好。
    也正是因为这个,李治才早早的就把沈安给叫了起来,老子都开始上课了,你还在清闲,这说得过去吗?
    于是,一身懒骨头的沈安,也只能是勉强打起精神,钻到崇文馆的藏书室去了。
    从后世的眼光看去,大唐的各种制度,可以变革改进的地方当然是数不胜数。
    可是,从哪里入手,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沈安把各种卷册堆满了桌案,却一个字都没有看,看了也没有多少用处。
    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回忆上一世学过的各种知识,争取找出一个可行的计策来。
    处于中古时代的大唐,还是一个纯粹的农业社会,同时,奴隶制尚存。在这种社会结构之下,最为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发展农业和促进军事武功的建设。
    别看李治吹得大,有什么看法都尽管说,建议也可以随便提,但那是他的说法。
    沈安还是很明白自己的定位的,那些货币制度、兵制上的问题,想要解决,也不是他能插手的事情。
    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又不是朝廷肱骨,提出的建议若是太尖锐了,一下子触动了各位老臣们的敏感神经,可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他还是把目光投向了农业。
    这是最保险的,不会出差错的。
    从历朝历代的历史记载之中也可以发现,承平时代的皇帝也好,太子也罢,一年到头干预最多的也是农业。
    劝课农桑,鼓励农业种植,引进各种新鲜的果蔬品种,这些都是他们热爱做的事情。
    沈安现在不过是挂职东宫的小官,既是如此,从这里入手是再好不过的。
    说起大唐的农业,沈安认为,最应该有所变革的,而且也很容易变革的,便是畲田制。
    所谓畲田制,在现代已经比较少见了,在南美的热带雨林或许还可以寻觅其踪。
    便是放火烧山,烧草,用营养丰富的灰烬作为肥料,现烧现种。同时,灰烬的热力还有助于植物种子萌发。
    古代人不会想这么多,只要能便利的耕种,来年收成好就可以了,他们也不会在意什么环保因素,臭氧层的空洞。
    当然,这样的畲田肥力是无法长久保持的,最多三年,肥力就会退化,无法种植。
    那怎么办?
    就换下一片地方,继续放火烧山呗。
    被放弃的土地,不用管理就可以继续茁壮成长。
    这样的种植方法,当然是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的,但是,唐人不管是上层的贵族,还是下层的普通民众,都根本没有科学种植的观念。
    虽然也知道种田需要浇水施肥,可对于他们来说,畲田要方便多了,反正这个年代,整个国境之内,人口还是比较稀少的,人均耕种面积极大。
    土地也没有受到多少破坏,不用松土,不用经常照看的田地,自然是最好的。
    至于将来,将来还不知道人在哪里哩,想那么多做什么。
    古代人口的平均年龄就在那里摆着呢,他们想的没有那么长远。而对于沈安这样的观察者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众所周知,王朝时代土地兼并一直都是非常严重的,在贞观这样的年份,因为是大唐刚刚建立,一切还属于焕然一新的阶段。
    不只是人,就连制度也是一样。
    人们的精神面貌昂扬奋进,人人都以身为唐人而自豪,经历了隋末的丧乱,豪强们的势力也大大减弱。
    目前,在大唐的治下,大多还是比较老实的。
    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承诺分给农户的土地,往往也不能足额的分配到他们的手中。
    一面是良田不够分,一面是很多荒芜的土地,根本就没人照应。即便是长安这样的超大城市,出了里坊区,照样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地,根本就没人耕种。
    这还都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种植技术不高,开垦土地不多,大唐的许多州县一直是处于粮食不够吃的境况之中。
    一年到头,四处闹灾荒,这就需要健全的储粮制度,严格来讲,大唐都城周边设立的粮仓已经不少了。
    可是,不管是长安,还是洛阳还是时常出现饥馑的灾民,实际上,是因为漕运仍然不够便利。
    以及粮食的产量并没有高到可以自给自足的地步。
    便利漕运,疏浚河道,这些事情,沈安自然是心中有数,也知道这项工作应该提早进行。
    有唐以来,到了唐玄宗执政的时期,从南往北的水陆运输路线就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以至于两京之内,以及沿岸的许多州县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饥荒。
    这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摆在眼前,之所以一直没有人去提起,并不是沈安胆子小,也不是因为朝臣们就头脑不好使,没有想到。
    而是因为,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做到的。
    疏浚河道需要数以万计的丁夫,这还不说,就算是转运粮食,不管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要调拨的劳工就不计其数。
    比如洛阳最大的国家仓库含嘉仓,其起运的码头附近,常年停留着无数的穷苦人。
    他们是脚夫,是人力,数不尽的粮食需要经由他们亲身背负,甚至是人力牵引货船才能抵达目的地。
新书推荐: 说好电竞童子功,你谈恋爱夺冠? lol:顶替牙膏,八擒jdg 奥特曼:原来这边是简单模式 赶山:开局被金钱豹赖上了 霍雨浩:开局捡到一本绝世唐门 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 穿越全职高手,却是LOL剧本? 斗罗:从朱竹清到诸天女帝 绝世唐门之龙破九天 这群玩家比诡更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