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公,太美了!”
“若是聚会到晚上,一边放了莲花灯,一边品酒,真是不胜美哉,美哉!”
“东西虽好,却也有个问题,殿下,到时候用什么酒呢?”李治心里美滋滋。
直到轨道都假设好了,沈安才想起这个问题来。
要说酒水,东宫自然是要多少有多少,能管够的。
可问题是,来的客人之中还有房二,这位可是品尝过他酿造的白酒的。
以他的德性,一旦落座,肯定会吵着要白酒喝,这要是喝倒了几个,可如何是好?
要不要把白酒拿出来,这事还得李治做主。
“对啊!”
“房二也喝过白酒!”
“拿出来!”
“当然要拿出来!”
看到李治欢欣雀跃的样子,沈安忽然有些后悔,干什么要实话实说呢?他要是不提,说不定李治都不记得了。
然而,覆水难收,说出去的话也收不回来,只能看着自己珍藏的美酒被一坛一坛的端出来。
心痛的无以复加,这些都是他好生留着,等待换钱的。
这下可倒好,一个铜板都没赚到,还全都便宜房二他们了。
说白了,这件事到头来,还得怪皇帝陛下李世民,他明明说要赐宅院的。
可这都过了多少天了,居然还没有颁旨,他也托徐良打听了一下,李世民并没有忘记这件事。
只是,还没有来得及选定地点,按照徐良的说法,作为救命恩人的儿子,李世民不能对沈安敷衍了事。
一定要给他寻一处各方面都近乎完善的宅院赐给他,初唐时期,长安城的人口还没有那么稠密,其实? 找一座体面的宅院不是困难事。
要是让沈安自己着手做这件事? 恐怕现在合同都签好了。
可是,皇帝说了要恩赐,你也不能抢过来差事自己干? 你还想不想混下去了?
宅院虽多? 但是能让李世民看得上眼的也着实不多。
按照他的设想,首先? 占地一定要广,至少也要占据一个里坊一角之地。
建筑要比较精美,同时还要比较新。
长安城发展到今日,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只现在的里坊布局? 也基本上是沿用了大隋的设置。
虽然部分地区,包括皇城区已经是挪了位置的,可是,很多占地位置不错的宅院都是前隋就已经立在那里的。
虽然骨架犹在,可是? 难以避免的是有些破败,若想居住,就需要大规模的修缮。
不只是需要破费,时间上也浪费不少,所以,李世民一直是举棋不定,想不好究竟把沈安安排在哪里。
既然皇帝陛下一直想着这件事,沈安也不好发作,只能耐心等待。
这样做的难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的一堆行李,包括十几坛白酒,本来是早就可以搬到新宅的。
只要寄存在那里,也就断了李治的念想,他总不能经常要求沈安把酒运到皇城里来吧。
实在是不方便。
可由于宅子总是定不下来,他的所有行李只能放在东宫,虽然是暂时的,可问题是,酒这个东西是消耗品,今天李治一坛,明天李世民又一坛。
左一坛,右一坛,很快他的存货就全都喝光了,这样看来,听从李治的建议,在东宫开个酒坊得了。
自产自销,绝对能保证供应,还不会让他这样心疼。
不过,这样做对于他来说也没有多少好处也是真的,他难道还能拿着东宫酒坊出产的白酒去卖吗?
长脑袋的都知道,肯定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能拿出去卖,赚的钱也都要放到李治的名下,还能属于他沈安?
看来,以后还是要找新的赚钱门路才是。
而且还要等到能从东宫搬出去的时候再说,否则,不论他想到什么好点子,只要是在李治的眼皮子底下,被他发现,也照样会变成两个人的主意。
他可不想一直做无用功,替别人做嫁衣裳。
…………
另一边,东宫举行宴席的消息也迅速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这是必然的,东宫距离李世民的寝殿虽然有一定的距离,可照样还是在一个皇城范围内。
以往,李治住在善和坊,所作所为还逃不过他爹的眼睛,更不要说是住在一个范围之内了。
他这边刚开始张罗,消息就送过来了。
李世民也才起身,听了这消息,他立刻就精神了!
太好了!
他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赶紧把徐良叫到身边,让他按照计划行事。
一切安排妥当,皇帝陛下却还不能马上赶到东宫去,因为,在此之前,他还需要对付一个桀骜不驯的老头子。
不是别人,正是郑国公魏征。
现在想来,李世民真觉得,这个“郑”字赐给他,真是恰如其分。
魏征这个人,人如其名,实在是太正直了,很多时候,也不注意方式方法,以至于到了,直言进谏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步。
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也从来都没有私心,并不是为自身计,而是为了国家,为了社稷,所以,就算李世民气得要死,也还是不能把他怎么样。
只能忍了。
不过,这一次,李世民并不打算再这样下去了。
倒要看看这个老头子今天怎么说,若是他拿不出切实的证据,李世民就要给他点苦头尝尝。
虽然李世民怒气满怀,下定了决心,但作为旁观者的徐良知道,等到魏征进宫,二人相见,李世民还是不会把他怎么着的。
以往,更加犯忌讳的话,魏征又不是没有说过,李世民咬牙切齿,恨得要命,最后,不是也没有处置他吗!
不管是真的宽容,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虚伪矫饰,李世民还是做到了礼贤下士。
也正是因为这个难能可贵的特质,他的位子才会做的这样稳。
诸如魏征这样,一开始忠心于李建成的大臣都会摒弃前嫌,继续为他效力,而且相当的卖力。
这不就是证明了李世民的付出没有白费吗?
毕竟,玄武门上的那一战,对于李世民来说,始终是无法抹杀的罪孽。他要做皇帝,就要主动跳出来做这个恶人。
并且准备好时时刻刻承担作恶的代价,身边的这些老臣,每一个都是从当年的乱事之中走过的,对于他的强硬手段,早就应该记忆犹新。
对于李世民来讲,即便大臣们嘴里喊着不介意,吾皇圣明,他还是不能放心。
虽然他知道,人力根本无法让老臣们从心里把这件事忘记,但是,他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渐渐淡忘这件事。
好在,他做到了。
为了达到这样得目的,他也付出了许多,隐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