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玄幻小说 > 九锡 > 第985章 983【奈何】

第985章 983【奈何】

    第985章 983【奈何】
    “你们都下去。”
    宁太后平复情绪之后的这句话让苑玉吉和若岚莫名紧张起来。
    见他们面露迟疑,宁太后淡淡道:“苑玉吉,哀家不希望有任何人听见接下来的谈话,包括你们二人在内。”
    苑玉吉和若岚心中一凛,作为太后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于是躬身道:“是,陛下。”
    秦正从始至终没有插话。
    待二人退下之后,宁太后仿佛下定决心,缓缓道:“秦卿,哀家知道过去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李文正公和你对天家颇为失望,那个时候哀家虽为皇后却无力改变,只能稍作规劝,终究于事无补,今日——”
    她站起身来,福礼道:“哀家代先帝向你赔罪。”
    秦正面色微变。
    虽然他不至于因此方寸大乱,但是数十年坚守的君臣纲常促使他起身让开,喟然道:“陛下,不必如此,老臣安敢受之。”
    “哀家让他们二人退下,便是不想让你误会,以为哀家是要以此相逼。”
    宁太后似乎放下心头那块巨石,轻声道:“当初先帝做过几件错事,比如他和韩忠杰私下商议,将大殿下裹挟进那场叛乱,以及对秦卿的打压和对淮安郡王的猜忌,这些事情哀家都知道。不论秦卿相信与否,哀家都曾规劝过先帝,只是收效甚微。现在回想,哀家确实没有尽到皇后的本分,如果哀家当时做得更好,或许就不会出现后面的乱象。”
    “陛下莫要自责。”
    秦正稍稍停顿,然后公允地说道:“先帝宾天之后,陛下外抗强敌内修德政,几无可指摘之处。平心而论,淮安郡王能够率领大军在边疆取得不世之功,离不开一个稳固后方的支持。这两年朝廷节衣缩食,陛下更是将内府库几近掏空,这才保证江北大军没有后顾之忧。若无陛下作为表率,若无朝廷上下一心,淮安郡王纵有天纵之才,也无法完成现今这样的壮举。”
    这当然不是宁太后一个人的功劳。
    如果没有李端十五年如一日的宵衣旰食,特别是生前重创门阀世族的根基,从而给后继之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光是朝中的阻力就会让边军寸步难行。
    如果没有以李道彦为首的文臣武将呕心沥血,哪怕是景庆山这样的逆臣都有经界法这样的贡献,大齐朝廷根本掏不出几千万两银子支撑一场绵延数千里的国战。
    但是秦正心里很清楚,古往今来的掌权者未必能成事,要坏事却不难。
    宁太后不仅没有坏事,相反竭尽全力地给予陆沉支持和信任,这本身就是很难得的胸襟。
    或许她唯一没有想到的便是陆沉一战摧毁景军主力,连景帝都命丧沙场,以至于局势瞬间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这个时候,寻常意义上的制衡和牵制对陆沉已经很难起到效果。
    秦正对这些关节看得很透彻,先前那番话说明他即便远离京城,依然对朝野上下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这代表他手中还掌握着足够的力量。
    宁太后也知道这一点,但这不是眼下她在意的事情,因此摇头道:“哀家只是做了应尽的本分。说到底这座江山是李家历代君王传下来的,天家本就应该担负自身的职责,总不能臣子们在力挽狂澜,天家却在拖后腿,如此行径岂不可笑?”
    秦正点头道:“陛下能这样想,确实很不容易。”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提到不易。
    宁太后苦笑一声,随即诚恳地说道:“秦卿,先帝纵有一些不是,却不会做出罔顾人伦的恶行。哀家向你保证,高宗皇帝的病症并非有人暗中做了手脚,不过哀家也承认,大殿下的亡故确实加重了高宗皇帝的病情。”
    “陛下,老臣知道。”
    秦正摇了摇头,示意她不必往下说,继而略显怅惘地说道:“老臣在锦麟县逗留的那段时间,和李老相爷谈论过此事,我等的看法大抵相近,先帝纵有夺嫡之心,最多只会算计到大殿下和奉国中尉身上,他没有任何必要做出弑父这种大逆不道之举。其实在先帝宾天之后,陆沉便派人送来一封密信,他从李适之口中确定高宗皇帝的离世和阴谋无关。”
    宁太后微微一怔。
    她没有想到陆沉会将这个内幕告知秦正。
    对于秦正来说,他在两年前那个特殊的时期保持缄默,一方面是因为李宗本的杀心让他失望,另一方面则是他怀疑李端之死另有玄机,对他来说其实后者更重要。
    如果他没有离开京城,继续掌控织经司,李适之不太可能有那个胆量勾连许太后,做出弑君夺权这种事。
    但是这不代表他能放下和李端之间将近二十年的君臣情义。
    人总是这般复杂。
    在宁太后看来,李宗本固然有千般不是,他终究不曾谋害李端,从这一点来说并未越过秦正的底线,所以她才将他召回京城。原本她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让秦正相信,却不想陆沉帮她做好了铺垫。
    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宁太后此刻的心情有多么复杂,她知道陆沉可以不这样做,让秦正继续维持疑惑,从而继续和天家疏远。
    “唉……”
    她喟叹一声,黯然道:“到了这个地步,哀家亦不再讳言,淮安郡王是否忠心并不重要,他不可能信任天家。无论哀家怎么说怎么做,在他眼中也都只是缓兵之计。”
    “是。”
    秦正言简意赅地应下。
    这是一个基本没有办法解决的矛盾。
    目前双方还能勉强维持温和的局势,那是因为陆沉和宁太后都是顾全大局的人,但是即便陆沉在世时风平浪静,谁能保证他死后陆家不会被清算?
    翻开煌煌青史,无数血淋淋的例子摆在眼前。
    “陛下,老臣虽然看起来还能动弹,但其实已经五十六岁了,离下去见高宗皇帝没有多少日子。”
    在宁太后心情沉郁之际,秦正缓缓打开了话匣子:“在接到旨意的时候,老臣便知道陛下的用意,其实老臣本可婉拒,毕竟这把老骨头也经不起几次折腾。想来即便老臣告罪留在家乡,陛下亦不会派人前去锁拿。”
    宁太后点头道:“哀家不会做出这种事。”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老臣相信陛下,这几年大齐在您的治理下越来越好,非老臣不恭,倘若当初先帝能够听从陛下的规劝,断然不会生出不忍言之乱,再者——”
    秦正微微一顿,那双老眼中浮现几分伤感,轻声道:“不谈先帝如何,您是高宗皇帝亲自选定的儿媳妇,天子是高宗皇帝的嫡孙,而老臣此生最大的幸运便是能够追随高宗皇帝,所以即便知道此行艰难,老臣还是来了。如今老臣想知道,陛下您心中究竟作何思虑?”
    宁太后强忍着心中的苦涩,徐徐道:“哀家虽然临朝称制,终究不过是一个妇道人家,最大的期望便是皇帝能够平安长大,然后继承他祖父辈的遗志。秦大人,哀家其实很清楚如今的局势,亦知淮安郡王并非奸佞之臣,但是如你所言,哀家从成为天家媳妇那一刻开始,便肩负着守护皇嗣的责任。”
    “这两年以来,哀家几乎没有一晚踏实睡下,不是忧心北方的景国南下便是害怕朝中出现动荡,战战兢兢终日惶惶,唯恐行差踏错一步,那会对不起大齐亿万子民,对不起高宗皇帝和先帝的托付。”
    “哀家见识浅薄,并无才干,更无野心,只是皇帝年幼宗室孱弱,哀家如何能放手不管?”
    说到这儿,她凄然一笑,满是凄苦之色。
    这一次秦正陷入长久的沉默。
    面前这位执掌权柄的太后其实还很年轻,她面对如此艰难复杂的局面,能够始终不乱本心,这或许因为她是一位坚强的母亲。
    秦正缓缓抬起头,再度问出那个问题:“陛下需要老臣做什么?”
    宁太后道:“哀家希望秦卿能够重掌织经司。现今迁都在即,诸事千头万绪,织经司需要秦卿执掌才能发挥全部的实力,从而尽可能降低迁都过程中的损耗。等将来还于旧都,哀家也希望在秦卿的统御下,织经司能够保护皇城的安危。”
    这个回答让秦正稍感意外。
    这一路上他想过很多可能,或许宁太后让他回京,是想让织经司对陆沉下手,毕竟这看起来是最容易且不会引起动乱的方式。
    似是看出秦正心中所想,宁太后道:“如今江北大军融为一体,这是因为有淮安郡王坐镇,倘若他出了意外,那些将帅肯定会各生异心,他们未必有淮安郡王的胸怀,届时恐怕会陷入两百年前军阀混战、朝廷危在旦夕、天下生灵涂炭的局面,哀家同样不愿看到这一幕。故此,哀家只想自保,确切来说是保护好年幼的皇帝。”
    秦正微微点头,心中再度泛起一抹感慨。
    宁太后勉强一笑,继续说道:“哀家还有一层用意,秦卿执掌织经司,两位宰相领袖群臣,你们三人是当年高宗皇帝的臂膀,哀家愿意将天家的安危交到你们手中,如果——”
    她迎着秦正的注视,眼中现出决然之意:“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连你们三位都觉得李氏皇族不配坐在龙椅之上,不愿为皇帝再发一言,那么哀家不会再争了。”
    一阵寂然。
    秦正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他缓缓站起身来,躬身道:“老臣领旨,愿掌织经司。”
    宁太后没有再追问他的真实想法,颔首道:“有劳秦卿。”
    秦正随即行礼告退。
    宁太后静坐良久,两行清泪从她的脸颊上滑落,如珠玉一般坠在地面上。
    (本章完)
新书推荐: 事不过三 笑如春温 被回国的竹马缠上了 桌下恋情 小城之春 暗潮 暧昧备份 不慎招惹隔壁队长[电竞] 瘾言 那个装O的Alpha今天翻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