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

    泗沘城危。
    义慈王慌忙自行出逃,一时不知所踪,只留下其子其孙留守城池。
    被留下来的子孙:……
    其孙文思索性主动开城投降。
    都城既破,君王不知所踪,百济各城纷纷望风而降。
    至此,百济国灭——
    距离苏定方率军登熊津江口,恰不足二十日。
    *
    在长安城得到捷报前,身处高句丽的李勣大将军先得到了此信。
    特意叫了副将孙仁师过来:“我说的如何?”
    孙仁师拜服。
    但同时又有点摸不着头脑:按理说没赶上灭百济国战,少一份战功,李大将军不应该有些遗憾吗?怎么看着心情这么好?
    李勣心情着实不错——这次苏定方也把人弄丢啦!
    据说百济义慈王,就在苏定方眼皮底下从城中易容跑路,不知所踪。
    之前苏定方灭西突厥也好,去平叛三国也好,均把贼首抓回了长安进行了光荣的献俘仪式。
    以至于李勣大将军这两年屡屡被刺激到,午夜梦回也常想起当年自己未抓住夷男的旧事。
    而这次,苏定方也让人溜走了!
    李勣大将军的心情,很不厚道地飞扬起来。
    然而,李勣大将军的好心情还没维持几天,就再次接到百济传来的捷报:义慈王听闻其孙开都城投降大唐,又见举国各城皆降,无处可去便绝望而回。
    自行来到泗沘城下主动投降,已然被苏定方关押了起来,准备带回京城献给陛下。
    李勣大将军:……
    **
    显庆五年六月。
    捷报传回长安:大军已灭百济,正在进行战后的盘查城池、清点户籍的后续事。
    帝诏,于百济置熊津、东明等五处都督府,数个羁縻州。
    再诏以刘仁轨为熊津都督,驻于百济继续行‘抚民’事。
    其余四都督府,则皆以当地百济人为都督、刺史。
    至此,不再有百济国,只有大唐的五都督府。
    史载: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1]
    第135章 流放咸海放马
    显庆五年,六月。
    夏日酷暑。
    哪怕从吏部侍郎院至尚书院,只走了短短一段路,姜沃都觉得热气蒸人。
    直到踏进王神玉的院中时,方觉一片清凉。
    王神玉见她又拎了大大一箱公文过来,不由头疼问道:“小裴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啊?”
    百济国既灭,十数万大军即将班师。
    用户部辛尚书的话说,十来万军伍在外征战,每一天都是实实在在的烧钱啊。
    故而百济只留下苏定方大将军和万余精兵,继续完成划定新羁縻州区域、重新安置百济百姓等收尾工作。
    水路的战船,则是留了三百艘给新任的熊津都督刘仁轨,其余亦悉数班师回到登州港口。
    听王神玉问起裴行俭,姜沃就笑眯眯道:“守约如今还随苏大将军继续厘清百济各城户籍与当地官吏。估计得年底才能回来吧。”
    王神玉郁闷。
    随着百济的捷报传回长安的,还有裴行俭的信。
    正所谓能者多劳,作为吏部侍郎,这一回随征百济,裴行俭不但干了武将的活,还依旧兼着干文臣的活。
    除了跟着推城池战线,还因专业对口,管着重整百济国官吏名录事。
    苏定方大将军用自家徒弟,自然更觉得顺手,特意写了奏疏回来,请圣意,不令裴行俭随大军班师。
    *
    姜沃把一大摞新的‘授勋文书’拿出来,请王尚书押字。
    王神玉揉了揉手腕:要命了。
    自捷报传回京城,吏部就进入了忙碌期——大战过后,必有授勋。
    偏生裴行俭这个‘司勋属’的侍郎不在,公务不免分摊到王神玉和姜沃身上。
    虽说勋爵常放在一起说,但‘勋’‘爵’其实是两回事。
    ‘爵’得是大功者所得,得爵的同时,还能得到国家分给的食邑,且爵位可传承于子孙。
    ‘勋’则是一种官位,也是绝大部分将士奋勇杀敌,所追求的目标——有军功之人合授勋官。
    大唐的勋官跟朝堂上的官职一样,也有等级之分,共有十二转,从最高级的十二转‘上柱国’(比正二品)到一转武骑尉,比从七品。
    各级别勋官皆有俸禄和赏赐。
    如《木兰辞》里所记,‘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正因勋级多且待遇优厚,军士们才会奋勇杀敌。
    对面站着的是敌人吗?不,是明晃晃的军功和赏赐啊!
    而且此时大唐的军功制,还十分讲究公正,为防止冒功与上峰将领随意增减麾下士兵功劳的情形发生,军中有制:每战胜后,大军未散之时,就即刻召集参与战斗的全军上下‘会众而书劳’——
    即每次胜仗后,当场统计此次作战的伤亡数、兵器折损数目;以及每位士兵抓到的俘虏数目,砍掉的人头数。
    这些数字都要在战场上就统计完毕,公布出来。
    无异议后,再由军中文书当场形成记录,以备将来制作勋功簿。
    这种立功后立竿见影的被记录下来,以及分明的军功赏罚制度,便是初唐时战力强悍,武德充沛的一大缘故。
    将士们作战可太有激情了。
    *
    此时百济一战的军中勋功簿送了来。
    兵部和吏部就都忙了起来——兵部复核军功记录,吏部负责根据规定来授官。
    王神玉作为吏部尚书,要签署许多份最后的授勋文书。
    尤其是一转、二转的授勋,数量很多,此时王神玉签了片刻,都觉得快不认识‘骑尉’两个字了。
    他停下笔,准备换换脑子。
    “有无什么除‘授勋书’之外的公文?”
    姜沃闻言,心情愉悦道:“有,李义府的流放公文下来了。”
    王神玉颔首:“好,先来复审这个吧!”
    *
    说起李义府流放事,时间门要倒拨回去一月。
    从三月起,每回大朝都在为《姓氏录》和‘禁婚令’庭辩。
    世家拿出了很早就会用的一招:不能解决一件事,那就解决掉提出这件事的人!
    许敬宗为人谨慎,虽善承上意,但本人没有什么明显的为官把柄落在人手里。
    世家就决定先干掉李义府。
    而且,李义府本人的毛病也实在太多了。不单是世家针对他,寒门清流官员也反感他—
    —本来朝廷裁入流官后,各个署衙的人手补充少了,相对而言公务就多了。
    结果李义府还屡屡卖官,往官员们手下塞一些不中用的胥吏,不但无助于公务,有时候还会闹出岔子。
    着实给不少朝臣烦的要命。
    此时见世家搜罗了李义府的罪证弹劾他,许多原本独自一人不敢得罪李义府的朝臣,也都趁机纷纷上书。
    面对朝上无数弹劾,姜沃都感慨:能混的所有人都不喜欢,也是一种本事啊。
    李义府起先是不怕的——
    今岁圣人圣躬一直不安。四月京城初夏后,更觉精神不济,基本除了大朝会和军国大事外,其余诸事皆委皇后。
    更有旨,示朝廷诸臣:“朕苦风眩头重,目难视物,百司奏事,使皇后决之。”[1]
    故而李义府不怕:他提出‘禁婚令’折世家名望事,可是皇后暗示的。
    那朝臣弹劾他怕什么?
    皇后自会保他的!
    起初似乎也是这样。
    所有弹劾李义府的奏疏,皇后都未理会,只是暂且压下,道命大理寺细查后再论。
    至四月里,皇后还令李义府带领礼部郎中孔志约、太子洗马史玄道等人,一起编《姓氏录》。
    李义府越发觉得皇后力保他。
    于是格外勤快起来,花了一月时间门,便修成永徽年间门的《姓氏录》——完全按照‘得皇朝五品官者,皆升士流’的标准。
    于是,继贞观年后,朝廷再次修成了一版令世家吐血的氏族志。
新书推荐: 拥有学习面板的神豪 从摸尸体开始的勇者玩家 综漫:御主今天不在迦 我家校草很全能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加油啊,武医生 首富,从2012开始 重生神医商女 小医妃有点毒 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