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妞笑着说:“娘,你别担心,我们保管把这件差事办好!”
林大叔嫌林大娘啰嗦:“他们都这么大了,还用得着你说?可真是瞎操心。”
“我自己的孩子我爱操心,你要把他们看好啊!”
“知道,知道。”林大叔一边套马车一边回答。
正当他们整理好东西准备出发时,一名静安王府的小厮匆匆赶来,将一份红色请柬交给黛玉,还说道:“公主,今日我们王爷添了个小世子,特邀请您三日后去喝三朝酒喜宴,您可一定要来呀!”
这可是个令人意外的消息,那静安王爷今年都五十多了,是当爷爷的年纪了,想不到还能老来得子。然而黛玉关注的点却并不在此:“那孩子才刚出生,就已经是世子了?”
小厮回答:“是的,这是我们王爷今天入宫向官家求来的呢,可谓双喜临门啊!”
黛玉不好再说什么,只接过请帖说:“我收到了,你回去吧。”
“是。”
小厮走后,黛玉将请柬交到林大娘手中:“娘,你先帮我收着,等我办完事回来再说。”
“好,你们快走吧,路上当心点儿。”林大娘说。
林家准备了三辆马车,两辆装聘礼,还有一辆坐人。林大叔、林瑾和秋儿爹分别负责赶马车,小江今天是个准新郎官,自然不能让他赶马车了。
车厢里,东妞忍不住跟黛玉闲聊:“你说那静安王爷一把年纪了,都该当爷爷了,还弄出个小儿子来,啧啧啧,真不怕人笑话呀?”
“恐怕在那种权贵之家,他们更怕断子绝绝孙被人笑话吧。”黛玉淡淡地说。她心里也不觉得这是件喜事,反倒像根刺扎得人不舒服。
东妞感慨:“可怜了原来的王府世子,不仅自己形同废人,而且王妃也不在,无人再看顾他了。”
“说到底这件事跟咱们家也有点关系,要不是玥儿的出现,王府哪能变成现在这样子,她自己也不会永无出头之日。”黛玉想起以前那些事,还是恨铁不成钢。
“她那是自作孽不可活,跟咱们可没关系。不过原世子本也不是什么好人,只希望今天这个刚出生的娃娃可别在王府再长歪了。”
“不好说。”黛玉表示,“等我过几天去看看就知道了,不过我其实不大想去。我从前是与王妃有情分,旁的人并无多少交情。”
“可王爷名义上还是你的义父,不去就失礼了。”
“我明白,先把今天的事办好再说。”
他们这次不再是去老村长家了,而是去隔了条小路的晚晚家。
按照大宋的风俗,女孩家在这种场合是不适合直接露面的,因此晚晚只能在自己屋里待着,外面的事都由她父母做主。
同时,按照风俗,黛玉是个未出阁的姑娘,也不宜出面操办亲事,但是大家都知道小江没有亲人,只把黛玉当成亲姐姐,因此许多事黛玉只有自己亲自操持才放心,其他人也就不拘这些俗礼了。
老村长和晚晚父母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又是沏茶又是端糕点。林家的几个男丁则忙着把马车上的聘礼一箱一箱搬下来,没一小会儿就把晚晚家的小院儿给堆满了。
晚晚家的院外则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乡亲们,他们有的趴在墙头,有的站在门外,交头接耳,纷纷议论着老村长的孙女婿。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认识小江,但是之前并不知道他和婉婉的关系。
乡下人娶妻仪式都很简单,他们哪里见过这么多的聘礼,还是公主亲自来的,都羡慕晚晚命好,嫁了个好夫婿。
黛玉拉着小江对晚晚爹娘说:“他今天还有些不好意思了,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常来常往,自然就亲了。”
小江只能尴尬的笑着,毕竟第一回 上老丈人家来,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
老村长热情好客,人又开朗,为了缓解小江的尴尬,就带着他在屋里屋外参观了一圈:“我们这里是乡下,你也来过好几次了,自然是比不上东京城的。”老村长又指着外面的那些乡亲们说:“小地方人没什么见识,就爱看个热闹,他们说什么你都别往心里去,就当没听见。”
“爷爷,你说这些就太见外了,从今天起我也算是村里的人了,乡亲们也是我的乡亲,晚晚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小江的脑子还不算轴,一顺嘴就对老村长改口叫爷爷了。
一声“爷爷”叫得老村长心花怒放,咧着嘴笑:“好,好,一个女婿半个儿,以后就是一家人。”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现在这句话用来形容晚晚娘是再合适不过了。穿戴一新的小江比平常更英气了些,这让晚晚娘十分放心把女儿交给他。她听说小江不仅当过兵,还在习武,是个可靠上进的后生。
晚晚爹更是个实诚人,什么多余的话都不说,只拿了一大袋果干点心,走出院子分发给乡亲们,让大家也沾沾喜气,图个乐。
“恭喜你们家晚晚呀,真是有福气呢,我们瞧着都高兴!”乡亲们向晚晚爹恭贺。
晚晚爹眉开眼笑的,也不知道多说什么,只一个劲地答应:“哎哎,多谢大家伙儿,回头来家里喝喜酒!”
乡亲们瞧了一会热闹,就都散去,各自回家了。他们都很自觉,知道这种大事主人家肯定还有事情要聊,他们也不好再待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