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国万历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势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势

    京城。
    内廷文书房正忙成一团,皇上突发奇想,让文书房去文华殿廊坊办公。
    这是恩宠啊。
    很多小太监喜形于色,主动帮着小黄门们搬运东西,只有一些人唉声叹气。
    “李公,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太监上前毕恭毕敬,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加的平和,露出了讨好的笑脸。
    如今的李现,早已不同往日,熬出头了。
    李现不漏声色的回了句。
    “皇上的心思,谁能猜得到。”
    真猜不到吗?朝昔相伴这些年,就是条狗,摇摇尾巴都晓得这条狗想要干什么了。
    总还不是为了亲政的事。
    皇上名义上一直都是亲政的,但是实际上,大权却还是在内阁,在张居正手中。
    以前他不懂,皇帝明明可以直接亲政,虽说皇帝以前年龄小,但是谁敢轻视他?一直都很困惑,如今他开始懂了。
    皇上太聪明了。
    这是李现的感叹。
    对实际的把握,对事务的利用,对形势的判断,太恰到好处,无声无息。
    在皇上身上,李现认为值得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太监听到李现的话,琢磨了一会,小心翼翼的继续问道,“皇爷的心思,的确不是我等奴婢能揣摩的。”
    “那就别想了。”
    太监了然,这次事情不关自己的事。
    文华殿廊坊。
    从奏疏中抬起头,朱翊钧伸了个懒腰,今日阳光明媚,窗沿透过来的暖色,让人心情愉悦。
    下方几处案几后的太监忙见状,纷纷放下奏疏,视线看向皇帝。
    新年新气象。
    原来朱翊钧年龄小,奏疏都是由内阁处理,司礼监整理,然后捡出重要的呈给皇帝。
    朱翊钧当然看不完,特别是众多涉及专业知识的奏疏,根本不是外行能处理的。
    以前都是放权给大臣和太监,现在他年级大了,不能再像以往那般偷懒。
    名义上来说,他一直都在亲政。实际上,他从去年才开始彻底亲政。
    张居正走了进来。
    今年一批大臣去世了,朝廷要给与恩禄,这是人之常情。就算是普通的公司,重要干部去世了,也会给与慰问,更何况重臣们呢。
    这件事情,对普通百姓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对大臣们来说,却是最紧要的了。
    张居正进了廊坊,看到不同以往的场景,内心了然。
    皇帝开始亲政了。
    虽然没有明言,但是两人之间多年的默契,很多事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有时候做比说要好,因为说破了,可能会伤害感情,事情不说破,反而可以当做视而不见。
    熟悉的大臣,例如谭纶这种,朱翊钧内心了然,不是很熟悉的大臣,朱翊钧交给了礼部。
    就像官场中的一句玩笑话,官员们通过公文来办公,他作为皇帝,不是一样通过公文来认识大臣们。
    京官中他能每日见到的都不过,很多人可能就是一些大场合,才能露个面。
    至于地方更不用说了,封疆大吏也才三年见一回,而且时间不多,可能也就寥寥数语罢了。
    朱翊钧拿起吏部的官员任免奏疏。
    “调辽东巡抚张学颜,任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此人能力如何?”
    辽东的事情,朝廷以往是视而不见,只求个稳定就好,朱翊钧当然不会放任。
    这可是几十年后,朝廷的大患。
    萨尔浒之战。
    万历朝也是派出了九边精锐的,集全国精锐野战军二十万之众,还有朝鲜等军队的协助。
    真的像历史一样放任,等到以后,还真不一定能打的赢。
    因为明国的国情不一样。
    明国的卫所兵体制,在朱元璋的规划下,主要的作用不是对外的,而是对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老朱家江山万万年。
    卫所兵打野战精锐是不行的,但是弹压维稳地方还是有余力的。
    而穷山恶水出精兵,这是在冷兵器时代,恒古不变的道理。
    大明也是一样,出精兵的几处,都是民生艰难的地方,例如广西,陕西榆林等。
    就连戚继光选兵,当初也是从义乌等地方开始选的。
    义乌在后世以商业闻名。
    换个角度想,就是老百姓靠种地生活不了,只能自谋出路,所以经商的多了,规模越来越大。
    普通百姓的惰性很强,因为视野、关系、生活艰难没有余力等原因的限制,没有外部因素,不可能主动发生改变。
    这个时代,义乌的商业没有发展起来,百姓生活苦。同样的安徽一样如此。
    不过这个时代的安徽,商贸已经成型了,当地的百姓愿意从商,已经有了出路,当然不愿意在从军。
    就像大商人黄崇敬的祖父,家里穷活不下去,但是家乡经商成风,有了这个环境,有经商的门路,才能去乡里人家的铺子做学徒。
    换成其他地方的百姓,生活不下去了,只能去当做流民乞讨。
    如今辽东的大患还是鞑靼,而不少女真部落还和明朝是盟友,至少听命于大明。
    形势复杂,朱翊钧不可能不管不问,直接让辽东当地对女真部落下手。
    这几年,随着对辽东形势的掌握,朱翊钧的认知已经不像当初那般的肤浅。
    女真部落的崛起,是大势,只要明朝的体制继续僵硬呆板下去,就不可能改变结局。
    就像李成梁向他的奏疏中说的,对于女真部落,李成梁采用的方法,一如既往的打压。
    拉一派打一派。
    对付边地部落的手段,上千年来早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手段,后世都要学习和借鉴这种经验。
    居中调节,打一派拉一派,这就是中央朝廷的大势。
    面对大明这种手段,辽东女真诸部,明知不可为,也只能乖乖的上钩。
    大势。
    就是你明知道,也改变不了。
    所以朱翊钧对辽东的形势,心里有了很清楚的认知。
    解决辽东的问题,不在当地,不在女真部落,更不在什么努尔哈赤,而在大明自身。
    当大明自身硬,则大势在大明,可以继续维持以前的手段,诸部无可奈何。
    当大明自己虚弱,则用尽办法,远交近攻各种手段,联合朝鲜也好,联合蒙古也好,都于事无补改变不了大势。
    大明的势,是主动的。
    诸部的势,是被动的。
新书推荐: 国子监留级生 我靠赶海养崽发家致富直播 末世之囤货养崽 顶级Alpha的吸引法则 心动逢时 嫁给白切黑仙尊男主后 风月错 明月歌 长生从负心开始 美人难驯:世子的高枝不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