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所有想象,都来自他所接受到的信息,不可能超越这种限制。
不管你是古人还是现代人。
人都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只是接受的信息不同。
大明的人们没有见过红薯玉米,所以根本不信有这种的存在,下意识认为是地方搞的祥瑞。
哪怕有人说这是真的,他们还是无法想象,无法想象就不会信。
朱翊钧能接受,因为他见过此物,接受过此物的信息,对地方传来的喜讯,并没有怀疑。
很快有言官上疏。
“地方想要功劳,编造祥瑞之事,非议四起,陛下应明察秋毫,不被地方哄骗,免得贻笑大方。”
一行人还没到京城,朱翊钧先收到了言官的弹劾,这才知道番物之事已经成了。
文华殿太监面露喜色,进来跪下,“皇爷,圣母愿意回慈宁宫了。”
“怎么就突然答应了?”
朱翊钧放下奏疏,感到错愕。
慈宁宫早已修葺完毕,但是李太后在慈仁宫不愿意移驾,朱翊钧只能让太监们每日去跪求。
但是都没有答应。
“仁圣太后多次劝告圣母,奴婢等也苦心相劝,最后还是仁圣太后说皇爷年纪大了,该考虑婚姻大事,圣母这才松了口。”
听到太监们的话,朱翊钧恍惚了一会。
“愿意回就好。”
想了想,朱翊钧对身边李现交代,“等母亲回了宫,朕去问安。”
李现点点头。
人都要面子,李太后也是如此。
慈宁宫早就修葺好焕然一新,但是李太后就是不回去,朱翊钧只能派太监们隔三差五的去跪请。
如今看来到底是想开了,终归是母子,本来就没有什么仇恨,这么久了,什么气也该平了。
母亲拿他没把饭,他也拿母亲没啥办法。
现在母亲算是先低了头,自己也需要见好就收。
在文华殿得知李太后到了慈圣宫,朱翊钧立刻起身,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武成阁的侧门出,返回去慈宁宫的方向。
李太后从慈庆宫回来,一则是陈太后的劝诫,自己作为皇帝的母亲,如何能任性。
二则皇帝的确年龄大了,看他久无动静,仿佛不开窍一般,她这个母亲如何又能不管。
唉,当父母的,都是前世欠了子女债的,今世来还的。
“圣母,陛下来问安了。”
李天后听到宫女跑来说的话,脸色好看了些。
“母亲,儿子来问安了,这新修的宫殿,看上去就是要好看些,不像以前那般陈旧。”
朱翊钧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进来一脸的笑容,身后跟着李现等一众太监。
看到儿子嘴角一圈的青渣,李太后也恍惚了一阵,仿佛一夜之间,儿子就长大了,再也不是原先那童子了。
那往昔抱住自己叫自己母亲的人,如今到底是长大了。
李太后请朱翊钧座。
朱翊钧点点头,宫女们奉上茶水。
“皇帝年龄大了,到了为皇室开枝散叶,稳固社稷的时候,我挑派去乾清宫的宫女,有内夫人领班。
皇帝日后的食息起居,我已交代以皇帝心意为主,告诫她们万分小心。”
气氛严肃,朱翊钧起身,回道。
“母亲安排妥当,儿子谢过母亲。”
李太后点点头,又对皇帝身后的李现说道。
“尔等日夜服侍陛下,已非一日,尔等不仅要万分留心,且需引君于当道,志于仁义。
如今乾清宫发往一应宫女,切要劝谏皇帝勿致伤圣道。”
李现上前磕头,“奴婢领懿旨。”
等交代了这些事,李太后叹了口气,“皇帝去吧,我这里一切都好,无须挂念。”
见此,朱翊钧只能带领太监们离去。
终归是回不去了。
原来的时候,生母不让他宫里多宫女,那时候他小,也无所谓,这些年也习惯了,就一直没有添宫女,多的都是嬷嬷。
母亲突然要派宫女去乾清宫,朱翊钧还有点不习惯。
果然,好些个宫女在领班的带领下,由太监们引导,进了乾清宫向朱翊钧磕头。
朱翊钧点点头,让李现去安排。
第二日早晨,朱翊钧睁开眼。
“陛下。”
几个宫女低着头,上前为朱翊钧更换衣服,感受到女子身上传来的香气,朱翊钧一时间不习惯了。
这都多少年了啊,他都忘记了。
像个木偶一样,任宫女施为。
等出了宫,太监们都低着头,不时的用余光看一眼朱翊钧,朱翊钧装作不知。
到了外殿,一样多了不少宫女。
“皇爷。”李现出现了,也低着头憋着笑,今日皇爷的神情太好笑了。
朱翊钧干咳了两声。
旁边的宫女连忙递上来茶杯,朱翊钧只好接过抿了两口,感受到宫女软绵绵的手指,朱翊钧偏过头不看。
“皇爷,这茶可香。”
“滚。”
朱翊钧骂了一声,去了文华殿,李现无声的笑,跟在身后。
都不是小白,朱翊钧只不过感觉这气氛不对,仿佛被所有人盯着在相亲一样。
这太别扭了。
就是相亲也是留下两个人单独谈,而不是这般的,宫里上下都在看着吧,
历史上,他正是今年成婚了,母亲早应该有准备,不过因为生病管教之事,两人起了矛盾,所以耽误了。
如今母亲先低了头,还是把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这些宫女可都查过?”
“都是清白出身,从小在宫里长大。”
朱翊钧点点头,去了文华殿,这些事都不重要,国家大事才是重要的。
“皇爷可有看中的?奴婢好安排一番,靠的皇爷近些。”
朱翊钧斜过眼瞅了眼李现,发现李现笑的一脸猥琐,上前两步等候朱翊钧答复。
朱翊钧直接伸出手拍了李现一下。
“你如今到是胆子越发大了,敢打趣朕了。”
“奴婢该死。”
李现拍了自己两下,以为是皇帝脸嫩,感到好笑。
到了文华殿,朱翊钧招来礼部大臣。
“朕年幼顽劣,性皮好动,多亏仁圣太后和慈圣太后悉心教导,日夜看护,才有今日之时,勤勉国政。诸卿因各自作文以称赞两位圣母之德,昭示天下万民。”
礼部官员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