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归京!

第三百一十五章 归京!

    崇政殿。
    赵顼认真地看着陈定,端详了良久才心满意足道:“固安果然是静安的亲哥哥,都长得这般雄壮且英俊……”
    陈定闻言不由得心下苦笑。
    赵顼道:“固安,你知道朕叫你来是要作甚么?”
    陈定赶紧作揖道:“微臣正要请教。”
    赵顼笑道:“你听说了苏大学士的任命么?”
    陈定心中一动,赶紧点头道:“苏大学士被陛下任命为荆湖两路转运使,大约已经在路上了,家师带着微臣去送了苏大学士就任, 这事情微臣是知道的。”
    赵顼点头道:“你弟弟静安在江陵府干得好啊,江陵府这两年的赋税在天下州府之中首屈一指……哦,这么说没有什么意义,该说江陵府的赋税已经占了天下州府赋税的半壁江山了,你可知道这以为着什么?”
    陈定听说赵顼提到自己的弟弟,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陛下怕是谬赞了,江陵府最多也就是占个三成,谈不上半壁江山。”
    赵顼哈哈笑了起来, 拿手指点着陈定道:“你们这两兄弟, 个性倒是截然不同,不过都是能干的,静安自不必多说,江陵府的成绩在哪呢。
    固安你虽然看不出什么成绩来,但你辅助张师傅,各类政务也是梳理得井井有条,虽然没有人大肆夸奖固安,但也没有人抱怨过固安,这也说明了固安在处事上是十分公道的,这也是难得……”
    说到这里,赵顼笑了笑:“……固安,你知道朕想将你掉去哪里么?”
    陈定赶紧深深作揖:“陛下让微臣去哪里,微臣便去哪里。”
    赵顼笑道:“哎呀,你固安当真是没有半点趣味,全然可以猜猜嘛?”
    陈定微笑道:“陛下既然这般说,那微臣便猜猜, 大约……陛下是想让臣去江陵府?”
    赵顼拊掌大笑道:“倒也不难猜,你要是还说错了,那不是你在装傻便是蠢了。
    江陵府啊,以前朕没有太放在心上,但现在不行了,现在的江陵府,便是大宋的财库,若是有半点损失,大宋便要出问题的。
    而且,江陵府还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其实啊,朕是真的不想将静安调回来的,但有人跟朕说了,为了静安的前程,最好还是回来京城待上一段时间,否则对静安总是不好,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陈定心中一凛,赵顼这话里有两层意思,所谓陈宓的前程,主要有二。
    往好了说,一般朝廷对于未来宰执的培养, 都是按照内外培养,所谓内外,在中央是内,在地方是外,未来宰执的培养,都是在内培养几年的视野,便派出去地方干干实事,培养做事能力,再调回朝廷巩固视野,又再到地方主宰一方,这般内外轮换,才能够培养出来合格的宰执。
    但往坏了说,便是有人进谗言了。
    地方官是流官,一般做上一任三年便要调整,不会让一个官员在一个地方连续做上好些年,因为会形成势力,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江陵府是比较特殊的,是陈宓一手缔造出来的小江南,如果陈宓被调走,那后任会让这蒸蒸日上的江陵府的命运如何,却是难以预料的,所以调走陈宓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但现在看着局面,恐怕是真的有人在针对陈宓了。
    陈定脸上有焦虑之色出现,赵顼笑道:“不用担心,有朕在,静安稳如泰山,朕知道谁能做事,谁能够为这大宋做贡献,静安这样的奇才,朕不会让人伤害他的。”
    陈定舒了一口气,脸上有了些笑容道:“陛下是希望微臣过去,能够萧规曹随,不让江陵府有什么动荡,以让江陵府继续快速地发展下去么?”
    赵顼笑着掉头:“没错,别的人过去,朕怕他们自作聪明,随意更改静安的那一套东西,到时候可是要大事不妙的。
    你是静安的胞兄,你会保护静安的成果,不会让江陵府如今的发展成果付诸东流的,是不是?”
    陈定点头道:“微臣怕是担当不起重任,静安虽然经常给微臣写信,江陵府的那些事情臣也是都知道的,但里面的那些事情的确是非常复杂,臣怕是担当不起啊!”
    赵顼大笑起来,他已经听出来陈定话里的意思了。
    这陈定也是个聪明人啊,口里面说是担当不起重任,却是将自己最大的优势给点出来了,什么静安经常给他写信,江陵府的事情他都知道,虽然后面说的是臣怕担当不起,但实际意思却是——这里面的事情咱都熟悉着呢!
    这事儿咱们熟悉,过去了自然好处理,且我是陈宓的大哥,过去天然便服人,这地方让臣去,妥当!
    赵顼点头道:“朕找你是对的……固安,你过去江陵府,就接起来江陵府通判之职……”
    陈定听到这里,霍然抬头看着赵顼,赵顼一笑:“知府职位太高,你担不起来,得有人镇着,朕已经有了人选了……哈,你想问便问嘛,若是静安,想必早就问了,知府便是苏大学士兼任,他早就请缨许久了,他想要与静安共事,可惜静安又回来了,哈哈哈哈哈!“
    赵顼的促狭让陈定有些哭笑不得。
    赵顼笑了半晌道:“苏大学士大约是支持静安的政策的,但朕就怕他乱来,所以你要过去,时时盯着他,他若是按照静安的来,那便无妨,若是他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那你就将担子挑起来。”
    这下子陈定是真的苦笑了,因为这是要他篡夺苏轼的知府权力了,而且是一个转运使兼任的知府,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这事情老得罪人了,自己要是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恐怕与苏大学士要老死不相往来了。
    赵顼呵呵笑着看着陈定,便要看陈定的决断。
    陈定没有多犹豫,便深深作揖道:“陛下想要微臣往哪里去,微臣便往那里去,陛下想要臣怎么做,那臣便怎么做!”
    赵顼大喜:“陈家兄弟果然是忠孝两全,固安你过去了只管干事,若有需要朕的,随时说话。”
    陈定赶紧道:“谢谢陛下。”
    晚上回了院子,张载也早早回来,陈定将事情与张载说了。
    张载笑道:“你与静安已经好些年没有见过了,此次他要回来,你又要走了……什么时候出发?”
    陈定点头道:“陛下说苏大学士也快到了江陵,让我最好是赶紧去江陵盯着苏大学士,免得苏大学士胡来。”
    张载笑道:“子瞻倒不是胡来的人,只是他的理念大约与静安不太一样,若是有相逆之处,或许会有冲突。”
    陈定脸色顿时凝重起来了:“老师,陛下让我守好静安的成果,若是苏大学士想要改变,便让我挑担子,此事若是当真发生……”
    张载拍了拍陈定的肩膀道:“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江陵府是静安苦心孤诣经营出来的,静安回来几年,还是要回去江陵的,你还是要帮他守着。”
    陈定大力地点头道:“老师与我想一起去了,江陵府只是一个开始,静安想要发展的可是荆湖地区,江陵府的发展若是被耽误,可是要耽误静安对于荆湖地区的规划的。
    苏大学士是个好官,也是个好人,但论做事,弟子我最为佩服的还是静安。
    所以,此去江陵,苏大学士若是愿意萧规曹随便也罢了,若是想要改弦易辙……”
    张载看到陈宓眼里面的坚定。
    “……老师,弟子是要拼命的。”
    张载点点头苦笑道:“你们两兄弟啊,都是能惹事的……不过此事你是对的。
    子瞻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但搞经济这事情,静安天下第一,苏大胡子若是要搞事情,你便取而代之吧,为师在朝中帮你撑着,还有陛下大约也是这个意思。
    不过,以后你肯怕要与苏大学士老死不相往来了,还有小苏学士,唉!”
    陈定摇头笑了笑道:“老师,弟子不怕的,静安是我的弟弟,我护着他长大,现在他长大了,也做了官,我这个做哥哥的还是得护着他,至于其他的,也顾不上太多了,谁想破坏静安的成果,便需得过我这一关。”
    张载颇为感动道:“静安有你这个哥哥是他的幸运。”
    陈定笑道:“大约是弟子有这个弟弟才是更加幸运的事情吧。”
    陈定第二天便南下了,临走前嘱咐秦观好好地照顾张载,秦观笑道:“静安便要回来了,有他在,你就别操心了。”
    陈定哑然失笑:“你说的也是,谁最关心老师,自然是他了,每次写信的第一件事,必然是要仔细咨询老师的身体状况,以及我等如何服侍老师的,若是有不妥,定然下一次要责骂的……”
    陈定快马南下,希冀在途中遇见归京的弟弟,只可惜在一处驿馆知道兄弟两个错过了,只好怅然若失南下。
    却说陈宓,与苏大学士愉快地交接后,便轻装上阵回京。
    在回京路上,陈宓却是愕然得知,王安石复相,但却是与吕惠卿起了冲突,这对以往最为默契的搭档,却是闹得不成样子。
    赵顼加封王安石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又将其儿子王雱加封为龙图阁直学士,这算是抚慰王安石之意,王雱自己知道并不合适,于是请辞,这当然是谦让之意,实际上当然还是想的。
    吕惠卿对此却是颇为嫉妒,他劝赵顼准了王雱的请辞,此事让王雱给知道了,这可是了不得了,王雱的心眼多小啊,立即便使人弹劾吕惠卿。
    吕惠卿与王安石共事那么久,王雱对其十分的熟悉,掌握了吕惠卿不少的把柄,这一告一个准,吕惠卿只能回家呆着,没几天便被调任陈州了。
    此次看似王安石赢了,但改革派经此一事,已经有些四分五裂了。
    陈宓回到汴京城,已经是熙宁八年的秋天了。
    汴京的秋,十分的迷人,当然,迷人的或许不是汴京的秋,也可能是汴京的人。
    杨玉容眼中的泪水,张载的语重心长,陈年谷夫妇眼里的讨好,还有汴京道路两旁的黄叶……
    陈宓颇为感慨。
    时间过得很快。
    来汴京的那一年,他才十五岁,而这一眨眼,已经是二十三岁了。
    在江陵府的陈宓是非常忙的,回到了汴京,他忽然便闲了许多。
    中书舍人一职,管事较虚,但却非不重要,相反,这是极其重要的岗位。
    所谓中书舍人,便是负责根据“词头”草拟诰命。
    所谓词头,乃是一份提纲性文件。
    按照宋代制度,朝廷在形成正式命令之前,宰相机构会将命令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要求形成“词头”,然后送到中书舍人的手里。
    中书舍人便要根据这份提纲舞动自己的如椽大笔,形成正式诰命,很显然,中书舍人如何行文,是能够直接影响朝廷诰命价值取向的。
    关于中书舍人一职,有比较典型的便是苏轼,历史上的元祐元年三月,王岩叟上疏弹劾狄谘、刘定,指出这两个人“上挟奸党,下附庸材”,导致治安恶化,必须严惩——这两人乃是当年王安石进行《保甲法》改革时安排在河北的具体政策执行人,曾于元丰四年带着四百八十位大保长进京汇报工作。
    而此时担任中书舍人的苏轼大笔一挥,在《狄谘刘定各降一官》中为他们的行为彻底定了性。
    他说他们“烦酷之声,溢于朕听,公肆其下,曲法受赇,收聚毫末,与农圃争利,使民无所致其忿,至欲贼杀官吏”,巧妙地将矛盾集中到了“与农圃争利”五个字上面,借这两个人贬官的机会从官方角度对保甲法进行了否定。
    而同年四月四日,反变法的范纯仁加官晋爵时,他又是妙笔如花,巧妙地把事情拐到了仁宗身上,说:“朕览观仁祖之遗迹,永怀庆历之元臣。强谏不忘,喜臧孙之有后;戎公是似,命召虎以来宣。”
    ——而仁宗时的特色是什么呢?那自然就是“不折腾”了。
    一道道诰命从这位中书舍人的手上被起草出来,进而流传天下,而在残酷政治斗争中失势的变法派则彻底倒了霉,不光被贬官外放,还要在朝廷诰命中被狠狠地羞辱一番。
    比如吕惠卿被贬外放的时候,苏轼是这样为他定性的:“吕惠卿以斗筲之才,穿窬之智,谄事宰辅,同升庙堂。乐祸贪功,好兵喜杀。以聚敛为仁义,以法律为诗书。首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输之政,自同商贾;手实之祸,下及鸡豚。苛可蠹国害民,率皆攘臂称首。”
    ——这份文章写成之后很快便被天下传颂,而吕惠卿的名声也算是彻底臭了大街。
    所以,中书舍人一职,看似只是一个写诰命的工具人,但实际上这工具人可以发挥的却是许多,看似决定都是宰执们所下,但经过他们的润色之后,轻重缓急却是全然不同了,可见中书舍人并非无足轻重。
    所以,陈宓闲归闲,却对这中书舍人所担任的职责颇为感兴趣。
    中书舍人所撰写之诰命,乃是这大宋朝堂上下最为核心的命令,涉及领域极多,关系到的地方更多,站在这个高度俯视天下,能够学习到的东西极多。
    而对于陈宓来说,他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更多了。
    哦,是了,现在的中书舍人其实叫知制诰。
    比如说入冬的时候,陕西大寒,宰执们经过商讨之后,便起了词头,词头写的是——陕甘大寒,朝廷拨款赈灾,州县可酌情自救。
    这便是他们给出来的决策了。
    按照一般的中书舍人,他们大约便是根据这三句进行发挥,然后主题便是给出朝廷赈灾款,然后让州县自己决定便是了,但陈宓却没有这般糊弄。
    他认真地将各类赈灾条例给翻了出来,经过整合,将往年的惯例都给整合成为一本手册。
    但这还不够,他又添加删减,根据后世的赈灾方法优化了一番。
    另外还给当地的官员标清楚粮食去哪里采购,江陵那边有什么物资可以采购,可以通过那些路途过去,怎么联系之类的。
    根据他的这些东西,只要地方官员但凡有点心思,便可以按图索骥,将灾情最大程度的缓解灾情。
    陈宓是后世人,他自己又曾经居于高位,他的见识超越这个时代人千年,大约在他眼里看来,这时代便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情,这个能力体现在他撰写的诰命里面。
    陈宓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让整个中书省知道了这一号奇人。
新书推荐: 国子监留级生 我靠赶海养崽发家致富直播 末世之囤货养崽 顶级Alpha的吸引法则 心动逢时 嫁给白切黑仙尊男主后 风月错 明月歌 长生从负心开始 美人难驯:世子的高枝不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