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
即便是在江南,也变得逐渐寒冷起来。
松江府的官道旁,有着不少的枫树林。
红通通的叶片,随风飘摇着,显得十分可爱好看。
远处的田野里,辛勤的百姓们,并没有在才成秋收之后,就彻底的歇下来,还在田间地头做着疏通沟渠等农活。
而枫树林下,也并没有所谓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的野趣场景。
除非是傻子,不然柔软的大床,不比狭小的马车舒服?
杜牧那货,大概只觉得野战刺激,却根本不懂得,真正的床笫之欢是怎样的。
官道上,七匹战马驮着七个人。
不是旁人,正是隐藏身份出京,前往沿海灭倭前线的朱瞻基等人。
路并不是去松江府城的,而是直直的往大海而去的。
朱瞻基在心里,评判完杜牧的野战诗,目光投向前方,官道尽头的小镇。
小镇不大,三五百户,千余人生活聚集地。
镇子就是依靠在官道旁修建的,一眼能从这头看到另一头。
镇子上,有阵阵的读书声传出,百姓们围绕着镇子外围,在修建着些什么。
整个小镇,显得格外的生活和忙碌。
于谦却是满眼的忧虑,淡淡的颂唱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文正的渔家傲·秋思。
可是这里是江南的松江府,并未是在塞下。
这里也没有衡阳的大雁,有的是茫茫万里大海。
不过于谦显然是在借旧时诗词,抒发如今的心情。
如今,于谦同样是在大明海疆,同样是功业未成,同样是不知何时了。
他不知道,这一场事关整个大明倭患的军略大计,要到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心中的忧虑,自然是情不自禁的就产生了。
朱瞻基开口:“一日不除倭寇,大明海疆便一日不得安宁,在倭寇未成大患之前,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要比等到事不可为之时,再做亡羊补牢之事,更加容易。”
于谦点点头:“这个道理,我也是知晓,但想到因为宵小倭寇,我大明官兵就要出现损失,我心中不忍……”
“一将功成万骨枯!朝廷定然是做不到拿将士的生命,铸就不朽功绩,但想要灭除倭患,牺牲是不可避免的!”朱瞻基沉声回答着。
队伍,也在不断的靠近着小镇。
按照计划,他们要在这里休整一夜,等到明日才会继续藏匿身份,赶到幼军卫大营外,与齐子安私下见面,等松江府的事情安排完之后,就会转道南下钱塘,等到王景弘带着战船回来。
离小镇越近,看到的东西也就越发的清晰。
只见这座还尚不知名的小镇外,无数的百姓正在挥舞着各种工具,在环绕着整个镇子,挖出一条又宽又深的沟壑。
用眼细细测算一下,就能看得出,这条还没有成形的沟壑,最少会有一丈的宽度和深度。
对于这个小镇来说,是个不小的工程量。
此时,镇上的健壮的男人们,都在已有一人深的沟壑里,不断的将底部向下以及两侧挖深挖宽。
而那些力气小一些的妇孺,则是在沟壑上方,用肩挑手抬的方式,将一筐筐挖出来的泥土,搬运到沟壑后方,围绕着小镇堆砌出一道土墙来。
尽管这个时候天气已然转凉,但百姓们却都只穿着单衣,挥汗如雨,脸上还带着浓郁的不安和焦急,似乎对现在已经不可能再提高的速度很是嫌弃。
不远处小镇的出入口,有一座凉棚,几名穿着统一样式的男人,正在指挥着百姓熬煮着凉茶。
这些人,是要将这座镇子,修建成一座堡垒!
只是一眼扫过,朱瞻基的心中便有了答案。
于谦在一旁,目光之中浮出一丝担心,压着声音说:“公子……他们是要自保……”
这里离沿海,已经没有多少的距离了。
很显然,这个镇子是在害怕倭寇的到来,会将他们现在所有用的一切都给抢走,同时将他们现在的生活给彻底的破坏掉。
自保,是一件好事。
但对于朝廷来说,却是一件坏事。
这代表着,基层的百姓正在对朝廷的军事力量失去信心。
他们不相信大明的卫所官兵,能够将从海上侵略而来的倭寇给阻挡住,所以才会自发的开始想要保护自己的家园。
朱瞻基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他记得,大明旬报最近一直在宣传,朝廷关于抗击倭寇,建立一条坚固海疆防线的讯号,为的就是安定沿海地区百姓的不安心情。
可即便是如此,这个镇子上的人们,依旧不愿意相信朝廷能够保护他们的承诺。
“几位公子,不要再往前面走了!”
镇子上,有刚刚搬运完一筐泥土的老伯,看着官道上的七个人,不由高声呐喊劝阻着。
见太孙还在深思,于谦微微一叹,驱赶着马上前,到了那老伯面前翻身下马。
“老伯,此话怎讲?”于谦礼仪无可挑剔,就如一位谦谦君子一般。
小镇老伯长叹一声:“再往前,官道都没了,你们要是接着往下走,不单单是路难走,说不得离海近一些,就会撞上那些倭寇了……”
于谦说:“大明的官兵呢?晚生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咱们松江府可是有数千官兵的。”
老伯又是一声长叹,他摇摇头,指着小镇外的工地:“看到没有,咱们镇子都在挖沟造墙了,就是怕那些杀人如麻的倭寇冲上岸。金山卫那些官兵,要是能守得住,前边那个可怜的拓林村,就不会整个村子都没了……那可是三百多号人啊……”
说着,老伯继续摇着头,满脸的担忧,却未曾见到一丝愤怒。
这是已经麻木了的表现。
于谦张了张嘴,对于拓林村惨案,他找不出任何可以为松江地方卫所解释的理由。
老伯看到少年人吃瘪,却并没有高兴起来,他走到路边的大石块上坐下,拍拍一旁,招招手。
“若是往年,听到倭寇要来,咱们这啊早就往内地跑了,要么躲进府城里头,要么就到更远的亲戚家里。”老人家絮絮叨叨的陈说着。
有心探究的于谦,走了过来坐在一旁,追问道:“那今年为何不走了?”
远处,停留了许久的朱瞻基等人,也在缓缓的靠近过来。
老人家只是看了一眼,笑了笑:“都是咱们镇上的黄老爷善良!今年咱们镇上大丰收,交了给朝廷的赋税后,还剩下好些呢!这些东西,咱们可带不走。”
“所以,那个黄老爷建议你们不要走了?”于谦询问着。
老人家点点头,又摇摇头:“黄老爷可不是光让我们不要走,他还说了,就算倭寇真的来了,咱们也能挡得住!”
于谦回过头,看着干的热火朝天的工地,他不觉得这些沟壑土墙,真的能挡得住那些一心劫掠的倭寇,但他也不好打击老人家的信念:“于是你们就开始做这些事情了?”
老人家哈哈一笑:“都是黄老爷,不光是想要守住咱们今年的收成。还拿出了钱粮,召集咱们镇上的人,一起来修建这些。黄老爷家出钱出粮还出人,听说黄老爷家里还在操练家丁,发誓要和咱们镇子共生死呢。”
于谦有些惊讶:“还能有这样的人?”
地方上的地主老财,但凡是听到要强盗要来,第一件做的事情,必定是收拾家中金银细软,然后在第一时间逃离。可不会像这位黄老爷一样,能说出共生死的话来。
似乎是因为有人震惊于此,老人家显得很是高兴,坚定的说:“黄老爷是个天大的好人啊!”
“你们就不怕,这些东西挡不住倭寇吗?”终于到来的朱瞻基,则是毫不顾忌的开口发问。
和于谦坐在一起的老人微微一愣,但是并没有生气,他抬抬头看向眼前的年轻人,憨憨一笑。
老人家开口道:“怕啊,怎么不怕?可是黄老爷说了,倭寇上岸是抢东西的。只要咱们这些东西能阻挡他们一段时间,他们自己就会离开,去更容易抢到东西的地方去。”
黄老爷不简单啊!
听到老人家说出的答案,朱瞻基不由点头。
对于那黄老爷所说,他是认同的。
倭寇冲上岸,为的就是抢夺一些可以带走的东西。现在的他们,可没有任何,想要占领大明的想法。
他们敢于抢掠大明,但他们也知道,大明并不是他们能够战胜的。
所以,当他们从海上冲到大明的土地上,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第一时间里,杀烧抢掠,用尽一些手段将能抢的东西带走。
要是在这个镇子外停留的太久,会大大压缩他们的抢夺盛宴,甚至有可能拖延到大明卫所官兵反应支援过来,从后面将他们的后路给截断。
甚至,不用那些冲上岸的倭寇,亲自到这里,那些潜伏在大明百姓中间的明奸们,就会将这个镇子的消息传递给倭寇,从一开始就避开这个地方。
于谦看了一眼到来的朱瞻基,他站起身,向老人家行礼,歉意道:“老人家,我们是从北边回来的,要回到钱塘去。想在此地歇息一晚,不知可否?”
老人家当即点头:“原来是钱塘的公子们,刚刚听你这位公子说话,言语间就有些钱塘那边的味道。歇息当然可以,虽然镇子外面乱,但镇上的人家,也有不少空置的屋子,不过……”
于谦熟悉的笑着:“几两银子,虽然不多,但也是我等对主家收留的一点敬意。”
老人点点头:“公子良善,老头子刚刚想到,我家老二他们那边屋子,还有几间空屋子,要是公子不嫌弃,等下老头子就带你们过去先安置好……”
原来老头是打了这个主意,要为自家创收呢。
于谦对老人家的小心机,没有反感,乐呵呵的点头同意。
担心那好几两银子跑走的老人家,立马是站起身,他也不管刚刚说的等下再去,拉着于谦就往镇子上走:“老头子看公子们也是走了一路,定然是累了,这就带几位公子过去先安置好行囊细软,再要家里的小子去外面装回来几筐上好的甘草,将这几匹老马喂得饱饱的!”
老人家的心思是如此的直白。
朱瞻基等人也不当面揭穿,微笑着表达谢意,牵着马跟随在老人家身后,往镇子上走去。
大抵是因为快要到正午了,小镇入口出的凉棚下,似乎是管事的人,开始大声的招呼着正在挖沟搬土的镇民们回来。
走在前面的老人家,脚步不停,回过头说:“这些是黄老爷家的管事下人们,每日里都是他们将做好的饭菜送来的,还有敞开喝都管够的凉茶。就是有点不好……”
“哪点不好?”朱瞻基很是好奇。
“嘿嘿……黄老爷啊,给我们的每顿饭里,总是会埋着一块又大又肥的肥肉,我们都在担心,等这沟挖好了,嘴巴也喂刁了,就吃不下自家的那些个饭菜了……”
老人似乎是在埋怨,但是那满脸的喜悦,却是不加任何的掩饰。
或许,他不是在担心,吃不下以后自己家的饭菜,而是担心再也吃不到一块又大又肥的肥肉了。
而在朱瞻基等人看来,被老人多次提及的黄老爷,则是引发了他们格外的关注。
朱瞻基相信,这个天底下是有处于统治阶层,且还是好人的存在。
但他不相信,这样的好人,是能这样随随便便就遇见的。
到了小镇入口,走路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因为,就设在入口处的凉棚下,已经是围满了赶来吃饭的百姓。
在前面带路的老人家,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抢过来了一大碗饭菜,一边扒拉着一边招呼着人让出路来。
等众人钻出人群。
就见老人家停下了脚步。
“黄管事,是有什么事要老汉去做的?”老人家将留到最后的肥肉吞进肚子里,面带感激的看出站在路边的一个中年,大腹便便的男人。
黄管事则是摇摇头,脸上带着笑意对老人家说:“可吃得饱?没吃饱,再去拿一碗,不过可没有肥肉了。”
老人家连连点头:“吃饱了!吃饱了!”
黄管事欣喜道:“吃饱就好。我是见这几位公子,似乎有在咱们镇上留宿的意思,所以便想请几位公子,到我们黄府下榻。不知几位公子,意下如何,能否赏光?”
最后,这黄管事,对对着朱瞻基等人询问的。
态度很是谦虚,总是笑面迎人。
倒是让朱瞻基等人微微一愣,当真是没有想到,这个黄家的管事,竟然这般的会做人,当真是乐善好舍。